苏轼:一首失眠诗,道尽孤寂悲凉,人生虚无到底追求的意义是什么?

桂临塞上聊历史 2024-03-17 19:21:34

读书,品诗,看电影

悟人生

我是威评书影史

01

《倦夜》

苏轼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在现实生活里,每个人早上只要睁开眼睛,就开始如同一只不停旋转的陀螺,在为生活和工作不停地转,不敢有丝毫松懈。

或者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躺下劳碌的身子,才能感受到那一份疲惫和辛酸。那种孤寂落寞之感无与谁说,只能是默默独自承受。

而失眠也成为了常态!

可能这就是生活吧。

02

在现实中,很多人都只是一个个微小的存在,如同尘埃般飘荡在尘世的每一个角落。被生活的洪流无情地冲击着,无法抗拒,只能默默地承受,尽力去适应。

现实生活的压力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工作的繁琐、生活的烦恼、家庭的琐碎,都让人疲惫不堪。也渴望改变,渴望挣脱这沉重的枷锁,却往往发现自己无能为力。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如同暴风雨中的小船,任凭风浪肆虐,却无法改变航向。

然而,其实生活并非总是阴霾密布。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让人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勇敢地面对。懂得了人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坎坷和曲折。

更让很多人明白,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就必须学会适应,学会在困境中寻找希望。

生活中有很多无法改变的事情。不能改变自己的出身,不能改变过去的事实,不能改变他人的想法。但是,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

可以选择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可以选择用宽容和理解去对待他人的错误和不足,可以选择用勤奋和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和未来。

当然了,改变并非一蹴而就。这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坚持,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寻找改变的可能。

需要学会反思和总结,在失败中寻找教训,在成功中寻找经验;需要学会学习和成长,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能力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也会感到疲惫和无助,更多时候会感到迷茫和困惑。但是,请不要放弃,请不要失去信心。因为只有经历了这些磨难,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只有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才能真正地实现自我价值。勇敢地去承受生活的压力,坚定地去适应生活的变迁。用无尽的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自己前进的脚步。除非自己都放弃自己。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勇敢的心灵、顽强的毅力,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生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经历很多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但是,请相信只要不放弃努力、不失去信心、不停止前进,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那些曾经无法改变的事物已经悄然改变,那些曾经无法适应的现实已经变得不再那么艰难。

就像北宋大文豪苏轼,在这样的失眠夜里,也是孤枕难眠,于是写下了一首《倦夜》以感怀人生的寂寞无奈和悲凉。

03

只要是喜欢诗词的人,可以说是没有几个是没读过苏轼的诗词的。包括威记。

他面对人生的跌宕起伏和风霜雪雨,那种豁达乐观,积极又随遇而安的恬静心境和态度,着实让人钦佩。

他的人生可以说是大起大落又多灾多难。在面对生活里的种种不堪,换做别人估计都早已经放弃抵抗,不是躺平就是摆烂,爱咋咋地了。可是他却左脸被打,还伸右脸上去。

那份胸襟和坦然,是如此的云淡风轻。

甚至于他在临终前给自己用一首诗做了一个总结: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了解苏轼生平的人都知道,“黄州惠州儋州”分别是他三个被贬的地方。可谓是一贬再贬,越贬越远离京城。

简单一点来说,这也是他离自己抱负越来越远的一个过程。

可是他偏偏说这几个地方是自己“平生功业”彰显之地。由此可见他对待这在外人看来是不堪的境遇,却是非常满意的。这是需要怎么样的一份心境才能写出出这样的总结?

04

苏轼这首《倦夜》写自过海到儋州的第二年。

那个时候的儋州可不像现在是个旅游胜地,它管辖三县,百姓不过800户,人口3000余人。是古代罪官被贬之地中最苦的地方,偏远就算了,还要过海才行,以古代的交通来说,可谓是九死一生才能完成这样的经历。

此时的苏轼已经年过花甲,他也做好了客死儋州的准备,所以他到任之后,“首当做棺,次便做墓”,且立下了遗嘱。把一家老小都托付给了弟弟苏辙。

年老孤寂,又是羁旅千里之外的海外,每当夜幕降临,难免会多想。简单来说,苏轼这是失眠了。

诗词大意:

疲倦地枕着枕头,讨厌这漫漫长夜,眼望着小小的窗户,期待天亮,却迟迟不明。孤寂的乡村里,突然传来一声狗叫,原来是残月下,几人早早启程谋生的脚步惊动了它。

我稀疏的鬓发早已花白,贬谪天涯,空怀清苦。可怜这荒芜园中的络丝娘(一种虫),辛辛苦苦鸣叫,织着自己美好的梦想,到头来一切都是虚幻,如梦一般。

那只“络丝娘”就是苏轼自己。

他回望一生,忽然间发现,自己就如同那只“络丝娘”,看似很忙,原来这一切不过是“虚织竟何成”而已。

从风光无限到寂寥千里外,无人关心和过问,垂暮之年,再难有所作为。他终于看透了一切。往事原来都是假象,皆是虚无。

尾联读来给人一种悲凉之感,像是诗人发出惊天之长叹,读着让人心痛至极。

05

尘归尘,土归土。

生活孤寂悲凉,人生虚无,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在这个喧嚣的尘世里,常常被生活的琐碎所淹没。

只有劳碌一天回到家中,躺在床上,独自一人面对空荡荡的房间,心中的孤寂感油然而生。

那些曾经的梦想和激情似乎在岁月的流逝中渐渐消逝,留下的只有无尽的疲惫和迷茫。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仿佛成为了一个孤独的旅者,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归宿。 人生的虚无感时常让任觉得生活失去了意义。

所努力追求的名利、地位、财富等等,在时间的长河中都不过是过眼云烟。那些曾经以为重要的事情,在生死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在这个迷茫的过程中,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追求。生活或许充满了孤寂和悲凉,但正是这些负面情绪,让人更加珍视那些温暖的瞬间。

也正是人生的虚无,让人们更加渴望寻找真实的自己,找到那个能让心灵得到安慰的地方。 人生里很多时候所追求的,或许并不是物质上的富足,而是精神上的满足。

每个人在生活里,都渴望找到一种价值和意义,让生活不再那么虚无;渴望真诚的交流和连接,让孤寂的心灵得到一丝温暖。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逐渐明白,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名利、地位、财富,而在于寻找内心的真实和自由。生活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能否找到那个能让心灵得到安慰的地方。

也许,所追求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微笑,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肯定的眼神。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让人在孤寂与悲凉中找到一丝光明,使人相信人生并非完全虚无。

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在孤寂与悲凉中寻找真实的自己。在人生的虚无中寻找价值和意义,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地方能容纳自己的喜怒哀乐,总有一种生活值得去追求。

06

就像那只“络丝娘”,虽然编织着“虚无”,可是它带给苏轼的却是思考。这本身就是存在的意义。

就像如今很多人喜欢读苏轼一样,不也是一种思考吗?

喜欢就关注威评书影史吧,更多诗评、书评、影评,给您不一样的感受!

0 阅读:15

桂临塞上聊历史

简介:喜欢历史,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