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兽|古人聊猫之五话说猫神

经略事要 2024-01-11 09:37:44

猫亦神亦鬼、亦正亦邪。

古人一边把猫作为神灵来祭祀,一边又流传出许多猫鬼的传说。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猫神。

古代关于“猫”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大雅·韩奕》:“鲂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罴, 有猫有虎。”这里将猫与熊、虎等并列,很可能是指尚未驯化的山猫。

还有《礼记·郊特牲》记载:“天子大蜡八……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说每年腊月周天子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迎接猫神,祈求能够消灭田鼠,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古人通过祭祀猫神,来保障庄稼丰收,可见在当时这个动物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低。

《旧唐书》中则对“祭猫”的礼仪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其中写道:

“五方之猫、於菟及龙、麟、朱鸟、白虎、玄武,方别各用少牢一,各座笾、豆、簠、簋、俎各一。”

每年冬天,唐朝的皇帝都会在都城南郊蜡祭百神,祭祀的对象除了先啬(神农氏)、司啬(后稷)等农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神兽外,还包括猫神。

在年终大祭中,猫能与这些神灵被共同祭祀,且能享受诸侯、卿大夫才能享受的祭品——太牢(羊、猪各一只),可见猫在古代人心中的地位之尊贵。

从“猫”字右半边“苗”也能看出,它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后来宋代陆佃在《埤雅》里说:“鼠害苗,而猫能捕鼠,去苗之害,故猫字从苗。 ”鼠吃庄稼,猫能捕鼠,要使庄稼不被破坏,就把猫放在田里。一只守护着苗的小兽,就叫“猫”。

北魏时期,驯养家猫变得更加普遍,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说:“其屋,预前数日着猫,塞鼠窟,泥壁,令净扫地”,将猫养在家里,可以有效地消灭老鼠。

这是一件“食盘”,是古人用来吃饭盛菜的盘子,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现藏于湖南博物院。

这件漆盘非常圆润,整体呈现暗红色,伴有黑色的花纹,可爱的“小狸猫”便藏在印花之中。

西汉时期,人们用餐实行分餐制,餐具被放置在很矮的食案上,很容易被老鼠偷食。这时候,古人就想到了老鼠的天敌——猫。在食器上画猫,可能是为了吓唬老鼠。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盘子的中间都写着“君幸食”,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就是“吃好喝好”。

此外,画狸猫纹,不仅仅是为了吓老鼠。这种纹饰,在古人看来,也是健康长寿的象征。

因为捕鼠立下战功,猫不断地被人类尊崇,奉为猫神,很快猫就被引入人类居住的地方。再到后来,猫又走下“神坛”,成为世俗社会的伴侣。

0 阅读:8

经略事要

简介:有趣、有料,分享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