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魅力!高达800亿的超大油田指名由我国共同开发,各国眼红

采春说历史 2023-07-18 21:31:01

提到“中巴”关系,大家脑海里出现的国家基本上是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确实是我国的友好战略伙伴之一,但此“中巴”非彼“中巴”,指的是一个袖珍岛国,巴林王国。

巴林王国是中东拥有石油的国家之一,以前的巴林主要合作方以欧美国家为主,经过几年经济时代的变迁,中东开始把长远的目光放到了亚洲国家身上。

其中以中国为首。

巴林很注重跟中国的合作关系,为了表示自己诚意,巴林国内钻探出高达800亿桶的超大油田后,想要与之合作的国家数不胜数,但巴林却纷纷拒绝,直接选择了中国,并且指明想要与中国团队一起开发建设新的油田项目。

巴林的这个举措,让不少欧美国家都吃惊了。

中东的“香港”

巴林是个土地面积只有700多平方千米的小国,国土面积由30多个小岛组成,它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洲西部的波斯湾内,和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只隔了一个海域。

巴林虽小,却拥有长远的历史,我国古书《元史·西北地附录》中提到的巴哈刺因,指的就是现在的巴林王国。

主岛巴林最开始就有“海上绿洲”的称号,起源就是巴林岛虽然四周环海,但境内包含了多数的沙漠土地,受此影响,降水量十分稀少,据统计,境内一年的降水量仅仅只有100~125毫米。

降水量稀缺使岛内缺少淡水,甚至匮乏到找不到一条河流,为了生存,巴林岛上的居民纷纷动手挖井,引出地下的泉水,打造出了一个中东的“绿洲”。

巴林刚刚独立的时候,在国际上毫不起眼,短短几年过去,就是这么一个小国,在中东地区却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中国“一带一路”计划重启后,巴林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转运中心和金融中心,借到数字丝绸之路东风的巴林经济情况变得相当不错。

其实巴林的经济转型之前,还是比较贫穷的,因为是“绿洲”,所以巴林的现代化来得很缓慢。

巴林四周沿海,周围的海域有富含矿物质的自流泉流淌在海床的表面,形成了独特的自然资源,也为巴林的传统产业“采珍珠”打了良好的基础。

那时候经济不发达,岛民们基本的谋生手段就是去海里采摘珍珠和捕鱼,虽然他们的水性极好,但一出海就要面临大海深处的危险,赚的都是辛苦钱。

巴林靠珍珠发家,最初这条路走得还算顺畅,成为了那个年代世界上最大的珍珠市场。

发展没有创新就会停滞不前,1893年日本成功培育出了人工珍珠,自此之后,巴林的珍珠产业大受打击。

没有其他行业依托的巴林陷入了困境,就在它快要一蹶不振的时候,石油来的恰到好处。

20世纪30年代,巴林境内发现了中东地区的第一口油田,同时也成为了海湾地区第一个进行商业性石油开采的国家。

有了前车之鉴,巴林明白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国家不能只依赖石油,要赶快趁着石油的红利时代发展出别的道路才行。

说办就办,之后巴林相继兴办了中东最大的炼铝厂、和海湾国家合办船厂,建造了巨大的干船坞、和邻国合办的钢铁公司也如火如荼的发展着。

为了“拉客”,巴林宣布成立了“自由港”的政策,即除了以色列,其他国家的货物都可以免税通过,加上不实行外汇的管制,巴林很快就摆脱了经济上的贫困,迈向另一个层面上的高台阶,成为中东金融、贸易的中心,甚至还有了中东“小香港”的美称。

巴林政府靠自己的智慧在改变这个国家,进入多元化经济后,他们仍然在不停的思考,除了金融和贸易,难道就没有别的路了吗?

答案当然是有,于是巴林又将发展的视线放到了首都麦纳麦的土地上。

麦纳麦在阿拉伯语中是个有趣的名字,翻译过去有“寝宫”、“睡乡”的意思。

根据民间的说法,麦纳麦还有个有趣的传说:有一个国王很喜欢睡觉,但是他有很严重的认床毛病,不是什么床都能睡着,为了让自己能够休息好,他特地打造了一座专门用来让自己睡觉的寝宫,名字就叫麦纳麦。

之后的时间里不管国王去多远的地方,他在傍晚来临前都会回到自己的寝宫,睡上一场好觉。

麦纳麦的名字在这个有趣的传闻中保留了下来。

现在的麦纳麦不仅有现代化标志的高楼大厦,同时另一边阿拉伯的传统宅院也被保留了下来,两种风格相互碰撞,让巴林的旅游业空前高涨,令一条崭新的道路又出现在巴林的面前。

巴林成为“中东的香港”绝不是空口之谈,巴林政府对国家未来发展的规划是非常清晰的,只是这个中东的“香港”还有暂时无法解决、令人头痛的问题,那就是石油资源的快速消耗。

石油对巴林十分重要,巴林的国际地位大部份也是靠石油撑着,有了石油的交易,巴林才能在国际上露露脸。

巴林为了纪念发现的第一片油田,在原址上建造的第一口井边立了纪念碑,人们每每提到那口井,都会感慨:“虽然那里的油井已经彻底干枯了,井里再也产不出一滴石油,但他是巴林的一个转折点,它彻底改变了巴林的经济。如果没有这口井换来的第一桶金,巴林的现代化还不知道要推迟多少年。”

油田不断开采,其他油田的储存量也慢慢变少,巴林政府天天发愁,如果没有新的油田出现,对巴林未来的经济是很不利的。

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其他国家看到巴林的石油资源即将匮乏,都开始着手转移战线,巴林领导人看了是敢怒不敢言。

原来这些国家即便与巴林交易了许久,一遇到问题,巴林对他们来说是可以说放弃就能放弃的,巴林政府这时候才真正看透了他们。

巴林无奈感受到憋屈,直到几年后巴林一直没有停下的勘探石油作业有了动静,幸运的巴林再次发现了新的油田,局势开始翻转。

以油代情的巴林

2018年4月2日,巴林政府宣告世界,称巴林发现了自20世纪30年代巴林开始石油勘探以来的最大油田,其石油储存量甚至高达800亿桶。

巴林终于扬眉吐气,狠狠地打了那些想要抛弃巴林的国家一巴掌。

这个新闻一出,很快轰动了全世界,毕竟石油资源在世界上是十分重要的,各个国家都抢着要,何况还是800亿吨储存量的石油。

巴林的国际地位即日起被重新审视,迅速往上迈了几个台阶,所有正准备抛弃巴林往外撤的国家纷纷停下了脚步,厚着脸皮又回来了。

除了已经在和巴林合作的国家,还有未曾合作的国家也对这个800亿储存量的超大油田动了心,毕竟这片石油深不可测,不是个小数量,如果得到了开采权,那就说明可以低价购买大量石油,把巴林的石油交易中的利益升到最大化。

有些国家害怕巴林的石油开采权被其他国家抢了先,在国际新闻出来不久后就伸出了想要抓紧超大油田的手。

巴林虽然对一些有利就是朋友,无利就是陌路人的国家嗤之以鼻,但在现实之下又有无奈,巴林毕竟是小国,开采石油的这一个大工程仅靠巴林自身是难以完成的。

根据勘探结果显示,这次的油田虽然储存量高达800亿桶,但地势比之前的更为复杂,要成功获取石油需要花费不少力气,巴林面对这么一个庞大的工程,自觉揽不下来,只能寻求技术发达的国家共同开发。

自从与之合作的欧美国家露出真面目后,巴林深知伴君如伴虎,认识到这次的合作伙伴的选择需要慎之又慎。主动权在巴林自己手上,巴林政府对这块超级油田十分重视,筛选完欧美及亚洲国家递来的橄榄枝,巴林最后竟意外放弃了欧美的合作方,目光转向了亚洲。

这次的选择是巴林翻身的机会,它的视线扫视了亚洲全国,终于敲定了心中满意的人选。

2019年2月,中国驻巴林使馆传来消息,巴林经济发展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哈立德·艾勒鲁迈说:“我们希望能够吸引更多国家的投资,其中包括中国。”

中国已经不再是以前的中国了,现在的中国发展能力十分迅速,同时对石油的需求也非常大,且中国在合作的信誉上颇为良好,巴林看中了这几点,正式向中国发出了建设超大油田基建与共同开采的邀请。

巴林宣布超大油田的合作方之前,许多国家都认为这次的石油计划肯定又会进到欧美大国的嘴里,却没料到巴林居然放弃了欧美递出的手,选择了亚洲的中国。

中国一举将800亿超大石油开发权的项目纳入自己囊中,使很多国家都羡慕到眼红。

除了中国信誉与经济的优势,还有什么让巴林心甘情愿地向中国递出大油田开采权的呢?

原因还得从两国的历史渊源说起。

巴林与中国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国古代最先策划的一带一路中就有巴林的影子,缘分就是在那个时候结下了。

之后巴林王国经历了艰难的独立战争,国家宣布独立后,经济一直没有起来,因为是小国,所以得到的其他国家的帮助只是少数,但中国就在那个少数的名单里面。

中国也有饱受战争折磨的历史,虽然那时候的中国经济刚刚起步,也不是很富裕,但还是出手帮助了巴林好多次。

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大国之一,巴林勘探出石油之后地位也突飞猛涨,两国之间的合作来往愈加频繁紧密。

把石油“赠与”中国,既可以回报以前的恩情,又可以加深现在的双方关系,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

就着这么一层关系,加上中国技术能力强横,且给出的合作价格比其他国家都要优惠一点,巴林便放心地“以油代情”,把石油的开采权交给了中国。

坚固的“巴铁”关系

自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政策后,巴林早早地抓住了机会,拿出了自己国家金融与贸易平台的优势,一举成为“一带一路”上的节点国家。

巴林的基建基础不是很强,所以一直想要通过其他国家的帮助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让“一带一路”更好的实施,众所周知,中国是国际上都享有荣誉的基建大国,巴林得偿所愿的与中国合作后,境内的基建建造马上上了一个台阶。

艾勒鲁迈希还表示过希望两国在创新领域上有更多合作,他说:“我们希望巴林能够成为数字丝绸之路的重要参与者,是因为中国在技术发展领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数字丝绸之路的合作让巴林与中国的关系趋于稳定,800亿桶的油田出世后,巴林毫不犹豫地将开采权交给了中国,更是成为了中国的第二个“巴铁”。

要知道,因为中国慢慢变得强大,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在明面暗地里针对中国,这次中国拿下巴林的超大油田,巴林相当于处在了欧美国家的风尖浪口,很多国家特别眼红,特别是欧美,直接黑了脸。

外媒许多报道里写了不少针对中国的“酸文”,阴阳怪气地评价中国与巴林的合作,以此向巴林表达他们对这个举措的不满,但巴林知道那只是表面功夫,并不理会,丝毫没有影响到两国的关系。

巴林与中国互利互惠,实现共赢将“巴铁”关系维持得很好。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巴林经济发展委员会还打算进军中国国内平台开设中文网和大家熟知的公众号,让中国的人民能更多地了解巴林,如果能吸引到中国的企业投资对巴林来说是最好不过了。

巴林王储还提出了非常诱惑的条件,说如果中国的投资者们愿意,他们甚至愿意提供境内的一大块土地,专门给中国的投资者们建立一座崭新的中国城。

相信之后的“巴铁”关系会越来越坚固,在发展上双方一起进步,成为国家之间最忠实的好友。

参考文献:

巴林进入“后石油时代”,望与中国共建数字丝路.梼杌

丝路商港—巴林王国.徐艳文

-END-

作者:妍开

编辑:朵婕

3 阅读:2074
评论列表
  • 2023-07-21 20:17

    中国强大起来,必要时一定要为真诚合作方站台要有所作为!让合作方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采春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