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热土守护19载,他成为了名符其实的“老南沙”

中国军网 2024-05-20 21:40:14

爱在南沙

■吴强 杨捷

入夜,南沙岛礁,海风轻抚。海浪拍打着礁石,溅起几尺高的水花。一轮圆月挂在天边,皎洁的月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

“真美啊!”海军南沙某守备部队三级军士长孙龙飞眺望着远方,轻声赞叹着。时节更替,岁月流转,他已经在脚下这片热土上守护了19载,成为名符其实的“老南沙”。

孙龙飞,海军南沙某守备部队三级军士长,荣立三等功3次。黄春茂 摄

再过一会儿,孙龙飞就要上哨了。和往常一样,趁着熄灯前的这段时间,孙龙飞习惯性地走进隆隆作响的发电机房,认真巡检了一番,才放心地向哨位走去。

穿过训练场,在一排排路灯的照射下,一幢幢现代化营房出现在孙龙飞的视野里。营房不远处,一座综合型医院还亮着灯。营房的西侧,一辆辆重型平板车拉着冷链集装箱,正往冷库运送新鲜绿色食品。再远处,5G基站高高地耸立,保障官兵和远方的亲人视频连线……看着眼前的场景,孙龙飞不禁感慨万千:“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的守礁生活早已成为过往。

孙龙飞清晰地记得刚上岛礁时的场景。那是2005年3月的一天。补给小艇在汹涌的海浪中颠簸摇晃,好不容易靠上码头,孙龙飞第一次踏上南沙岛礁。他环视着不过几百平方米的礁堡和四周一望无际的大海,心凉了半截。

就着一盆净化过的雨水简单地洗完澡,孙龙飞在礁上转了一圈,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地方。礁上有一块不过20平方米的菜地,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每种蔬菜的旁边都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菜苗的来源地和种菜人的姓名。班长告诉他:“别小看这块菜地,老兵们从全国各地带来菜苗,试验了无数次才种活了这些菜,平常大家都舍不得吃。”在学习室,孙龙飞从墙上的展板看到了过往守礁生活的点滴。他还发现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里面写着“吃遍南沙千般苦,人民幸福我荣光”“人在礁在国旗在,誓与岛礁共存亡”等铮铮誓言,都是“老南沙”们在万顷波涛包围下的小礁盘上战风斗浪、乐守天涯的真实写照。

“今朝立业南沙,千秋有功国家。”在上礁当天的宣誓仪式上,指导员的一句话,点燃了孙龙飞心底的斗志。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当一名优秀的南沙卫士!

守礁的日子短暂又漫长。几年时间匆匆过去,无论是在狂风暴雨中加固室外天线,还是在齐腰深的淤泥中清理水池,战友们总是齐心协力、不分彼此,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孙龙飞也逐渐明白了“今朝立业南沙,千秋有功国家”这句话的含义。这绝不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一茬茬官兵扎根南沙、守卫南沙、建功南沙的坚定信念。

伴随着对南沙精神的深刻感悟,孙龙飞也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过硬的南沙卫士。

几年后,部队列装某新型发电机组。在无经验、无教材、无范本的情况下,为了尽快让发电机组发挥作战效能,孙龙飞主动请缨,带领几名骨干琢磨装备实操和维修技能。不久后,孙龙飞和他的团队独立完成发电机组正常供电,并将该型发电机组操作和维修技能汇编成册,极大地缩短了该型装备人才的培养周期,获得上级表扬。

守礁近20年,孙龙飞不仅专业技能过硬,也是连队响当当的班长。这些年,他带的兵60余人走上骨干岗位,近百人在上级组织的比武中取得名次,他也因此先后5次被上级评为“十佳守礁卫士”。

在前不久该部组织的强军故事分享会上,孙龙飞深情讲述了自己守礁的心路历程,赢得战友们热烈的掌声。故事会后,孙龙飞带领新兵们参观老礁堡,重温南沙历史。

那一刻,从新兵们身上,孙龙飞仿佛看到了昔日的自己:一样的年轻,一样的执着,一样的坚定!这份坚定,来自于“老南沙”们日复一日的坚守,更来自于南沙精神的代代相传。

“熄灯!”随着一声哨响,周围霎时陷入黑暗,岛礁也在漫漫黑夜中沉沉睡去。孙龙飞静静地伫立在哨位上,凝望着眼前的大海,坚毅的眼神中透露出无限的温柔。他知道,自己带出的战士也和他一样,爱在这里,心也在这里!

(本文刊于2024年5月14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版,内容略有删减;封图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苏培

来源:解放军报微信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