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是心非还是实话实说?布林肯肯定朔尔茨访华,不求德国选边站

张殿成军情观察 2022-11-07 14:10:18

日前,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之行,将掀起一波访华浪潮。除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有意访问中国外,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公开表示,期待将来能够访问中国,并与老朋友叙叙旧。马克龙和李显龙相继表态要访华,不是想凑热闹,而是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全球政治与经济重心正从西方向东方,特别是东北亚地区转移,并希望通过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寻找对本国有利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大国竞争复杂且激烈。在欧洲地区,大国竞争主要体现在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地区主导权的竞争关系,而美国则持续推动俄欧由竞争转向对抗,从而坐收渔利。在亚太,则是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竞争,美国已经把中国明确确定为唯一有能力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各领域对美国霸权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美国寻求的从来不是公平竞争,而是希望通过打贸易战,关税战,科技战等把中国“绊倒”,延续其世界霸权地位。所以,即便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也丝毫没有降低对中国的遏制,打压和围堵。

但是,随着中美力量的此消彼长,美国在亚太,乃至全球建立“反华同盟”的布局已经濒临破产。一方面美国挑起对华“竞争”,非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把自己弄得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另一方面绝大多数有理性的国家,都拒绝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表示,我有幸见证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始终坚信以合作的方式解决双方存在的重要问题,这是中美两国对世界进步的共同责任。他还表示,目前美国对中国所采取的外交政策极其僵硬的,美国应该学习尼克松时期美国对华关系所采取的办法,以一种更灵活的方式来缓和与中国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总理结束访华行程之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非但没有像以往那样发出指责的声音,反而罕见地肯定朔尔茨访华,称对此事持“强烈同意”的态度。布林肯还表示,不仅德国,现在G7内所有国家对华态度都是明确的,美国也不寻求包括德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从这番表态来看,一贯拉拢盟友打压中国的美国,现在好像换了一番态度,不仅不再强调其他国家必须与华盛顿保持一致对华立场,而且还表示尊重盟友的选择。那么,布林肯的话究竟是,口是心非还是实话实说?

从国际形势来说,当前美欧在乌克兰问题上与俄罗斯针锋相对,美俄关系更是剑拔弩张。不过,美国并没有寻求改善对华关系,随着美国不断插手涉台议题,中美博弈与较量也日趋激烈。美国政治精英认为,如果美国继续与中俄对抗,可能将迫使中俄进行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与一个拥有全球最大核武库的俄罗斯没完没了的对抗,已经恶化了欧洲的安全环境。如果再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没完没了地搞“脱钩”,将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破坏。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和加速西方的集体衰落。所以,维持“斗而不破”的对华关系,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站在美国的角度考虑,美国正面临严峻的疫情危机,通胀危机和供应链断裂危机,如果继续与中国对抗,只会令自己处于更加不利的局面。拜登政府多次表示,中美关系是战略竞争关系,但两国关系不是敌对关系,也不是新版的冷战。按照基辛格的大国竞争理论,任何一个大国要想取得国际竞争中的胜利,都要集中有限资源,追求有限目标,否则将在资源过度消耗当中走向失败。当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力排众议成为第一个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不仅为中美友好关系奠定了基本格调,也为美国赢得冷战奠定了基础。所以,拜登政府也在调整对华政策。

实际上,美国搞与中国“脱钩”,并不符合两国的利益,也有违西方世界的主流意愿。由于美国挑起大国竞争,并引发东欧地区严重的对抗和流血冲突,欧洲地区通货膨胀和能源短缺愈演愈烈,美国却坐地起价,将天然气价格提高了4倍,并引发德法等国的联合声讨。美国不可靠,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集体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转身开展与中国的合作。

综合分析认为,如果美国对盟友采取胁迫手段,要求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只会将欧洲进一步推向中国的怀抱。所以,美国改变不了失道寡助的现实。毛主席曾说过,“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但凡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