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护眼小知识【因为不懂近视,几十年来我们的预防都错了】

新视力自然疗愈 2024-01-08 08:23:30

近视一旦发生预防才是关键。

但大多数人对近视的基本理解是错误的,导致我们多年来的近视预防事业接近无效。

这篇文章会告诉你,近视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如何预防、控制才能切中要害。

每个人都可能有「近视基因」

关于近视的遗传有很多流言:有的说遗传,有的说不遗传;有的说只有过了 600 度的高度近视才会遗传……

其实,都不全对。

近视确实与遗传有关,但孩子遗传的是「容易近视的体质」,而不是「近视」本身。

可以这样理解:近视就像往一个秤上加砝码,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近视。砝码可以来自遗传,也可以来自环境,加得越多,近视也就相对越严重。

我们一般说的近视,通常属于多基因易感疾病。

除了近视,这类疾病还包括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II 型糖尿病、精神分裂症等。

这些疾病虽然有遗传性,但并不是只靠一个基因来遗传。它们往往涉及到成十上百个基因,每个基因贡献一点力量,再加上环境的作用,才最终导致疾病。

我们用「遗传度」,来描述遗传的贡献值。

近视的遗传度大概是 50%~90%,意味着对于近视的人,一半以上的砝码是由遗传加上去的。

这些砝码不是「一个」,而是「一堆」。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四百多个可能跟近视有关的基因位点,其中十几个影响比较大,其余的影响更小或尚未确证。

这有点像几百个小砝码在增加重量:

这些「基因小砝码」中,很多也跟近视程度有关,堆得越多,可能导致近视度数越高。

比较少见的先天性近视,有可能为单基因遗传。有的基因——如 COL11A1——发生某些变异,会导致婴儿一生下来就高度近视。

不过这种情况属于特例,大多人的近视还是受到多个基因影响。

父母如果有高度近视,意味着自己可能本身带有很多「小砝码」,传给孩子的也多。

孩子遗传到这些小砝码,更容易发生近视,而且一旦近视,度数往往更高。

另外,表观遗传学发现,「得了近视」本身也会改变基因的表达。

就是说,就算爹妈自己没什么近视的「小砝码」,纯属自己后天折腾成了近视,也有传给孩子的可能。

所以预防近视要从家长做起。如果双方家长都是近视,确实应该提高警惕。

不过归根结底,单靠遗传,还不足以把秤的指针压到近视临界点,后天因素不容忽视。

「宅」让近视越来越多

与基因的几百个小砝码相比,后天环境为近视贡献了许多大砝码。

第一个重要砝码,很多人都听说过。

01、近距离用眼关系大,但不是全部

人们普遍认为,看书、玩手机使我们的眼睛长期聚焦于近处,得不到放松,久而久之远处就看不清了。这大概是最深入人心的「近视成因」了。

确实有大量研究发现,近距离用眼与近视有显著的关联,教育普及度比较高的地区,近视患病率往往更高。

但随着研究的进展,学者们又发现,这个原因还不够。

即使减少了盯着书本、电子屏幕看的时间,严格执行「每看近一段时间就休息一下」,孩子可能还是会近视。

另一个后天环境的「大砝码」逐渐浮出水面,甚至与用眼习惯的分量不分伯仲。

02.、户外活动少,与近视发生显著相关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儿童时期户外强光下活动时间的增加,可以明显降低患近视的风险,并能一定程度上延缓近视的发展。

户外活动,重在「户外」。

很多人可能习惯性地把「户外活动」跟「体育锻炼」划上等号。

但其实,户外活动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在室外散步、玩耍、野餐,甚至读书。

只要有花足够长的时间待在户外,就能有效预防近视,无论是不是在运动。

预防近视,就是「去砝码」

近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除了上面说到的原因,昼夜节律失调、某些微量元素(如锌)缺乏、营养不良和一些疾病,都可能给近视贡献砝码。

知道了近视的砝码原理,预防近视的方法,其实就是把能去掉的砝码去掉。

遗传的砝码我们难以改变,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也已是老生常谈,但「户外活动」的重要性还未被充分强调——体育课依然肆意被侵占,节假日也被五花八门补习班占据,孩子很难得到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一般来说,近视度数越高,发生视网膜脱离等致盲病变的风险越高,未来生活质量也越差。

近视防控已刻不容缓。

对于孩子们来说,只要不让环境的砝码落下,科学用眼,多户外活动、避免「宅」,近视还是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或控制进展的。

0 阅读:40

新视力自然疗愈

简介:新视力自然疗愈,还孩子一个明亮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