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邓小平参观毛泽东故居,韶山人很纳闷:为啥不坐“红旗”车

锦心学识 2022-12-23 09:50:12

1973年10月19日,邓小平经过湖南长沙,临时决定去湖南韶山,想要参观一下毛泽东的故居。

当轿车到了韶山后,“见多识广”的韶山人很纳闷:这位副总理为什么不坐“红旗轿车”呢?

此事,大有原因,我们从头说起。

1、邓小平的复出

剧照:中间为邓小平

关于邓小平,了解那个年代历史的人,都会有一定的感触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邓小平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

只是,邓小平一直相信毛泽东,认为主席了解他。

1973年2月,邓小平一家盼望已久的通知终于来了,是汪东兴直接打电话给江西省委的。汪东兴再三说明,是接受了毛泽东的指示,由周恩来亲自安排的。

可见,上面对此事的重视。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是要重新重用邓小平了。

2月18日,邓小平一家老小,带着激动的心情,告别了居住五年的“那个小楼”,坐上了北上的列车。

列车风驰电掣,邓小平一家人看着窗外的风景,百感交集。

邓小平回到北京后不久,在1973年3月10日,组织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的决定》。

这意味着邓小平正式复出了。

当时,周恩来是总理,邓小平成了周恩来最为重要的副手。当邓颖超大姐去看望邓小平一家时,告诉了“周恩来患癌症”的消息。

那一刻,邓小平的心情沉重了起来。

周恩来是他最好的“兄长”,是他最为认可和佩服的人,遥想当年在法国,周恩来给了他多少帮助啊!后来回国后,在革命的道路上,每每在关键阶段,周恩来都是站在重要的方向上,影响了很多人。

3月28日,邓小平去见了周恩来。总理虽然病了,但精神依然不错。

经过总理的预约,3月29日晚,是毛泽东接见邓小平的时间。

当日晚,邓小平到了中南海见了毛泽东。当时,毛泽东紧紧握着邓小平的手说道:“努力工作,保重身体。”

接下来,毛泽东问道:“这五年,你是怎么过来的?”

邓小平迎着毛泽东的眼光,双眼中满是感激,轻轻地说了两个字:等待!

多么简单的两个字,里面包含着多少的“忍辱负重”,包含着对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多少的信任啊!

后来,邓小平说道:“林、江等人想要整死我,应该说,是毛主席保护了我!我长期在主席领导下工作,他了解我!事实证明,1973年,主席把我接回了北京,并且委以重任。”

这之后,邓小平这个副总理,参加对外活动,接待重要的外国领导人,也参加重要政策的讨论。

1973年4月12日晚,邓小平以副总理的身份,安排了宴会,亲自接待了西哈努克亲王。这次事件,让外国记者们纷纷关注。

1973年的秋天,邓小平接待了来自加拿大的总理特鲁多和夫人一行。

这一次的接待任务行程很满,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2、韶山人:邓副总理,为何不坐红旗车呢?

老式吉姆车

特鲁多一行,安排得挺满。

10月13日,去了河南洛阳访问,那可是六朝古都啊!参观完洛阳,10月14日,顺便到了郑州访问,这可是中原大城市,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10月15日,邓小平陪着特鲁多等人访问广西桂林。广西桂林,1973年才正式对外开放,加拿大的特鲁多夫妇是迎来的第一对重量级外宾。

当时接待的热情,不是一般得高,桂林各界群众2000人,到机场热烈欢迎。纵然,特鲁多见过N多大场面,还是被震撼了少许。

桂林的自然景观,让人心旷神怡。

但是,当时的桂林也展现了“丑陋的一面”,桂林钢厂的浓烟滚滚,石山被炸药炸得乱七八糟,芳莲池水严重污染,桃花江水浑浊不堪......

这一切的一切,让邓公思索未来该如何正确发展。

第二天,邓公带着外宾们参观了漓江,这风景也是没话说,漂亮!但不和谐的一面还是出现了,沙河电厂、造纸厂的污水排入了漓江,还有漓江两岸的违章建筑、成堆的垃圾等等,让邓公的心情又沉重了许多。

是啊,这就是发展之痛,就是要经历那么一个过程,从不好到好,从不顾环境到兼顾环境,从仅注重经济到注重经济和生态。

参观完桂林,邓小平又陪着客人们参观了广州。

当邓公陪着特鲁多等人参观完桂林、广州后,工作算是完成了,准备返京。

在返京途中,路过长沙时,邓小平突然有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去看看韶山的毛泽东故居。

这是一个临时的安排。

湖南方面马上开始召开会议。

有意思的是,“用什么规格接待邓小平”在会议中争论很厉害。

总之,双方不同意见者都认为:无论用什么规格接待邓小平,都是有一定风险的,毕竟,邓小平刚刚复出不久,而江、张、王、姚等人的影响力还大大存在。

于是,湖南方面确定了一个“不冷不热”的接待原则。

73年的红旗轿车

有关人员对邓小平说道:“其他车都派出去了,只有吉姆轿车了!”邓小平很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因为吉姆轿车已经过时了。

考虑到工作人员的顾虑,邓小平笑着说道:“没关系,1959年毛泽东到韶山也是乘坐这种车的。”

这就是格局。

就这样,邓小平坐着吉姆车,乐观地来到了韶山。

韶山那些见多识广的人们,纷纷质疑:为什么不坐红旗轿车呢?不符合礼仪啊!

但是,他们是不知道背后原因的。

3、邓小平在毛泽覃像面前,沉思许久

剧照:中间为邓小平

还别说,邓小平的湖南话说得还不错,时不时来几句颇为地道的长沙、湘潭、湘乡等地的方言,让周围人一片惊呼,忙问道:“你怎么会讲这些方言的?”

邓小平笑着说道:“主席告诉我的。”

邓小平参观毛泽东故居的时候,看得很认真,很仔细,有时候是看,有时候禁不住摸一下毛泽东用过的木床、椅子等。

边参观,还问工作人员毛泽东少年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看得出来,邓公是发自心底地敬重毛泽东。

当看到毛泽覃的像时,邓公陷入了沉思,因为这是和他患难与共的战友,他很熟悉这位身材魁梧的朋友,最后,邓公一声叹息,动情地说道:“毛泽覃是个好同志,如果参加长征,也许不会牺牲。”

看到邓公的情绪,工作人员介绍道:“毛泽覃曾经留在中央苏区任赣南独立团团长。”

邓小平立即纠正道:“不是团长,是师长!”

在看到毛泽民的相片时,邓公想起了毛泽民曾经为经济做出的贡献,也想起了毛泽民被盛世才害于新疆。

他不无感慨地说道:“我认识毛泽民,还认识他的妻子钱希钧。”

邓公的乐观精神,良好的大局观感染着身边人,至于小汽车的事情,早已忘到了九霄云外。

1981年,韶山管理局派人到了北京,让邓公题词。

这事不能拒绝,邓公欣然答应,并且写下了两个匾,一个是“毛泽东同志故居”,一个是“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邓公是“举重若轻”之人,格局大,眼光远,心底无私。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国家百废待兴之时,做出“改革开放”这样的举动,也能为了国家发展,和曾经的对手共舞一曲。

邓公,值得尊敬,值得学习!

0 阅读:43

锦心学识

简介: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探究历史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