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燃五月专辑⑤丨我们共叙梦想,同话担当(第二期)

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4-05-09 20:50:50

敬请关注!

我们共叙梦想

同话担当

法院青年说

(第二期)

近日,泉州中院团委组织开展了“法院青年说”主题沙龙活动,围绕“公正与效率”“如我在诉”等司法理念,结合泉州法院的特色亮点工作,青年干警们谈感受、思不足、谋举措。来自中院各部门40余名青年干警代表参与座谈交流。

一起聆听

泉法青年说

(第二期)

↓ ↓ ↓

泉法青年说

李祖山

金融庭三级法官

↕上下滑动

我待过五个庭室,民刑交叉,走的庭室多了,办的案件多了,也逐渐理解了“你办的不是案件,是别人的人生”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即我们要有“如我在诉”的心境,设身处地、共心共情,要在法律人的专业性与人民群众的日常中架起沟通的桥梁,在法律框架内寻求化解矛盾纠纷的最优解。

初办案时,经常是停留在对卷宗的审查中,置身在举证质证和诉辩意见里,对于案件事实的整体把握还总是止于表面。后来案件办的多了,有了一些基本判断,就把自己放在案件之中,站在当事人的视角,去厘清案件事实,探究真实情况。要办好金融纠纷案件,就要把案件放在金融市场的大环境中去考量,理解好金融审判工作服务大局以及营商环境等政策的导向,将案融于事中,将事在案中解纷,这样作出的判决才不会与金融市场规律相违背。

只有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案件,对于司法审判判的是“公道”,守的是“人心”的理解就会越深越透,每次办案时,心中的那杆秤就越是发挥作用,越不会倾斜。

王佳森

民四庭四级法官助理

↕上下滑动

结合本职工作,从“家”“国”“情怀”三个方面,谈谈我的感悟。

第一,“家”。家事案件往往不是简单的就案办案,夫妻的争吵、亲子的疏离、兄弟的矛盾……这些看似寻常的家庭纠纷,往往参杂着复杂的情感。所以,办理涉少家事案件时更要如我在诉”,除了遵循法律的规定,有时就像在照镜子,正是因为这种必要的共情,我们会为离婚案件当事人遗漏探视权而顾虑,以“群众到法院打官司绝不是来走程序”提醒自己,主动引导并作出妥善处理,避免当事人诉累及“一案生多案”的情况出现。

第二,“国”。常言道,家国同构,家事亦是天下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审理家事案件,能知民意,察民生。以涉及彩礼、嫁妆这类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为例,对案件的处理,往往会衡量民众对婚约民俗的价值判断,这些社情民意是案卷里所没有的;而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保留对善良民俗的尊重及考量,结合共同生活状况等案情因素,对彩礼、嫁妆作出认定及处理,有效推动对不良婚俗、民俗的整治和规范,又是家事审判“小切口”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的体现。

第三,“情怀”。回顾进入法院工作的十多年,偶有个人职业期许的迷茫,但的是脚踏实地取得工作实效的喜悦;偶有立足岗位满足现状的懈怠,但的是不甘止步追求有为的拼搏。对于家事少年庭的干警来说,有时候,情怀就是在电话里多倾听当事人一句家长里短的抱怨,就是蹲下身来与未成年当事人耐心交谈;有时候,就是案件审理中多一些对家国礼法、民生福祉的审慎思考,就是案件办理时对弱势一方的人文关怀与帮扶。

正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作为法院青年干警,我们生逢盛世,重任在肩,应永葆家国情怀,在努力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同时,用实际行动诠释忠诚与担当,为法治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何淑婷

行政庭四级法官助理

↕上下滑动

作为行政庭的一名干警,我是这样践行 “如我在诉”工作理念:

一是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如在一起工伤认定案件中,经与人社部门配合,多次耐心调解,终于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并当场履行完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依托行政庭牵头晋江人社局、司法局和洛江法院共同构建的工伤认定行政争议跨区域跨层级诉非联动平台,群众可以在工伤纠纷发生后的任一阶段,依托三方资源进行调解,我们还在努力打通仲裁和解直达司法确认的线上通道,为受伤职工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

二是聚焦实质解纷。在诉前、诉中树立穿透性思维,注重关注和研判当事人的根本诉求和目的,紧紧抓住行政争议焦点问题,深入调查了解案情,分析研判解决的举措,同时加强与行政机关沟通配合以帮助解决当事人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成案件实质性化解。

三是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在统计行政“三率”指标数据的过程中,注意调研败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向行政机关发送败诉情况分析报告,助力提升其执法水平。关注行政机关存在风险点的领域,通过撰写司法建议、典型案例,拓展行政审判延伸效果,力争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

我将继续以脚踏实地的奋斗之姿,朝着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的目标,努力展现法院青年的风采。

张恩华

督察室三级法官助理

↕上下滑动

在督察工作中我是这样践行“如我在诉”理念理念的:

一是转变司法理念。当事人往往是遇到难处,遇到了办不成的事,才打电话找我们求助,有时候电话里难免带一点情绪,有的人无法精准表达他的诉求。假如我是当事人,我是否希望遇到可以耐心细致听他们表达的接线员,能够适时引导他们讲出内心的想法,概括提炼并复述要点给他们听。保持态度端正,情绪平和,严肃认真,是我的坚守。

二是提升履职能力。协调跟进事项办理,我有点“爱较真”。比如诉讼费退费,已经退费的,“多少钱?啥时候?退到哪张卡?”;还没有退,“带什么材料?找谁签字?怎么办手续?这些都要求我们要不断提升工作能力水平。

三是传递司法温度。春节前,当事人表示春运不好买票过来办理诉讼费退费手续。经沟通了解,得知可以通过添加“泉州中院退费专号”微信,通过微信发送相关材料,由法院工作人员核实后,退付至当事人确认的银行账户。答复当事人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小确幸,好似一个开心果。“当事人来法院,是来寻求法院帮助的。”希望我们的工作可以给他们提供一点帮助。

相信我们只要“踏踏实实做好工作”,一定可以面对疑难不畏难,用心用情用法促进实质性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

廖丽娟

研究室副主任、三级主任科员

↕上下滑动

我曾经在跨域诉讼服务中心参与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推动诉讼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等。与线上诉讼平台、智慧法院、云法院等平台有所不同,在我看来,跨域诉讼的设立与运行,充分体现了“如我在诉”的理念价值。

跨域诉讼服务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对当事人零门槛,它不要求当事人必须拥有一台智能手机或者电脑、必须识字、必须具有使用线上平台的能力。只要当事人走进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就可以得到同等的诉讼服务,可以实现跨域诉讼事项办理。这是我们内心的确信,也是“如我在诉”的精神力量。

李宪

审管办副主任、中院团委委员

↕上下滑动

“公正与效率”是司法审判工作永恒的主题。牢牢把握“公正”这个根本要求,效率也要兼顾。积极回应“效率”这一人民期盼,看审判管理怎么做?数据驱动下的审判流程管理,运用数据分析、驱动监测审判流程,有效答疑,提升审判质效。

比如,通过司法数据分析管理,掌握和管控首次庭审,有效回应了“立案后,怎么很久没有消息?什么时候开庭?”的问题;

掌握和管控如期开庭,有效回应“传票收到了,我刚定了行程和酒店,怎么取消开庭了?”的问题;

掌握和管控庭后裁判,有效回应“开庭结束了,什么时候会有结果?”的问题;

有效掌握和管控结案送达,回应“收到结案短信了,怎么一直没有收到判决?”的问题;

掌握和管控上诉移送,有效回应“我不服一审结果上诉了,二审立案了没有?”的问题;

掌握和管控生效退费,有效回应“我胜诉了,诉讼费什么时候可以退还给我?”的问题。

“低效率的公正”是打了折扣的公正,我们要以“如我在诉”的同理心,尽最大努力为正义提速!

组稿:泉州中院团委

1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