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动画道阻且长,但未来可期!

娱乐大小咖啡 2023-01-06 11:05:29

最近国创圈的一件大事,那就是《三体》动画的开播。虽然也面临不小的争议,但这部动画毫无疑问让国产科幻题材动画倍受关注。在今年这个国漫一百年的时间点,看中国科幻动画的成长,可以说是历经艰辛、道阻且长,但相信中国动画人只要坚持,中国科幻动画一定还有光明的未来。

国漫科幻初成长

《三体》动画发布标志着国产科幻跨时代的开始!今年正值国漫发展一百周年之际,回顾过去。国漫从无到有、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二维手绘到数字化设计,我们看着国漫跌跌撞撞的长大,而国漫科幻也在其中悄然萌芽。其实在近几年,科幻动漫已经激起小小的涟漪。观众在一部部优质科幻作品出来时,不仅是对内容的期待,也对现如今的特效充满自信。例如《灵笼》、《吞噬星空》、《神印王座》…等优质作品的诞生,也让我们看到国漫科幻的未来。

从总体来看,目前的科幻作品还是小范围试水。科幻类的动漫较少。根据网上的调查显示,B站在2021年总共上线了44部国创,其中科幻题材4部,而搞笑、热血、奇幻玄幻类型的分别为6部、9部和10部以上。同期,腾讯视频上线的国创共49部,其中玄幻奇幻题材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科幻题材同样只有4部。

为什么我们要执着打造国漫科幻?从发展来看,美国有钢铁侠、蜘蛛侠、美国队长、惊奇队长、死侍……3D真人英雄,日本有火影忍者、海贼王、一拳超人……2D动漫角色。而我们目前的塑造成功的英雄角色并不多:大圣、哪吒、杨戬这类的神话英雄。其实我们一点也不缺乏英雄素材,从古代大侠,到现在英雄。漫长的五千年长河里,我们有无数为人民利益奋起反抗的英雄。英雄的精彩故事也并不单一,只是我们暂时还欠缺一些讲好故事的能力。

我曾经听到一句调侃:国内影视剧穿越总是从现代穿回古代,而国外影视剧穿越确实从现代穿向未来。诚然,科技道具的制作和布景确实是限制影视剧仰望未来的关键原因之一。而动漫却可用电脑技术打破现代置景难经费高的局限,给未来科技一种新的想象。

国漫正在把时钟的指针从古代调向未来,让我们不在局限于消耗传统故事传说,而是将眼光放向了新的未来。科技国漫的诞生也证明了我们开始向未来科技探索,是想象力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动漫产业走向成熟发展的表现!

中国需要打造自己的超级英雄,给青少年们以正德立身的榜样,是年轻一代的精神信仰。我们的国漫科幻作品也并没有千篇一律模仿美日,我们更有自己的特色、元素和精神烙印在其中。我们正在孵化着中国人自己的超级英雄,动漫人也希望让世界看到中国科幻,给国漫长脸!

东方语境下的国漫科幻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我们对英雄的理解各不相同。与以个人英雄主义为内核的西式科幻有明显差异,中式科幻故事价值导向更强调继承中华美德,比如勤劳、乐观、团结、重视家庭、艰苦奋斗等;现代文明建设中强调的集体力量、人民。西方的英雄,是在个人语境下的超级英雄,而东方的英雄是集体环境下的英雄。其实《吞噬星空》在这一方面也做了许多努力,在道具布景下,包含制作者的良苦用心。

在世界观搭建中加入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相关的元素,能够让科幻出现“传统中式”风味,比如《吞噬星空》的主角罗峰,一方面,他的核心基础色是红色,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式配色;另一方面,他成为英雄的动机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保护家人和家园,是责任和担当,这也是一种典型的中国精神”。

类似的小细节还有很多,这些细节都增加了东方文化独有的神秘色彩。

(精英训练营的中国龙)

(街边灯巷华夏文化特色的街边招牌)

(教室里的论语标语)

(校服上的“种花家”的兔子)

如今,中国的网文如今在海外已颇有影响,而火爆的题材更多是玄幻和修仙类作品,科幻这个领域则一直是海外公司的强项。敢于尝试未来科技的国漫并不多,这不仅对资金有了更高要求,而且技术也得符合现代审美。而玄机科技对这部动画的投入应该说还是对得起这个IP。从《秦时明月》到《吞噬星空》,加上玄机不久前发布了《绝境编年史》的预告片,都是让人比较期待,也看到玄机科技开始走出中国武侠、玄幻,开始打造中国式科幻IP的想法。

科技发展助力科幻国漫

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曾说,“2022年,中国动画迎来百年,总产值突破2212亿元……动画已不仅仅是一种内容载体。”经过国漫100年的发展,国漫科幻现在来到了最好的时代,也正在经历最难的时代。随着科技渲染技术的成熟,一些脑海中的画面已经可以在银幕上呈现。技术的支持极大助推着国漫科幻,同时,这也是一片未知领域。没有更多案例,只能靠不断试错去找到最优解。

相较于传统影视剧更多对创作技术和手法要求,国漫科幻对主创有了严格的期待。而且要做什么样的视觉呈现才能符合原文文本故事线,有了更深刻的考验。一批批有志向的动漫人正在托举中国动漫文化输出的未来,三体、吞噬星空、绝境编年史等都是优秀的未来科技作品。

《吞噬星空》为了实现更高精度的画面品质,制作方选择与海外顶级工作室深度联合制作。最终,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吞噬星空》不仅实现了角色人物皮肤的毛孔级别处理,还通过「实时渲染」、AI等全新技术的运用,使得画面细节倍增——动画场景中的天气、光影等几乎实现以假乱真的效果,人物机甲也做到了在不同状态呈现不同效果。动漫人匠心的态度,也让我们感受到动漫的诚意和未来。

国漫科幻的路在脚下

中国动画经历了近百年的起承转合,终于强势回归,国漫科幻正带着中国文化走向海外,对于中国动画作品来说,每一个细节中呈现的东方元素是中国人刻在DNA里的文化。这是立志要打造一部影响全球作品应有的中国科幻。而仅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要实现跨文化动画出海,不仅是要有中国文化的底色,还需要引起不同文化背景中消费者的情感共振与广泛认同。

国产动画电影要崛起,就应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且讲好自己的故事,这是毋庸置疑的。同时,我国动画界向海外动画片的模仿、学习和借鉴也颇为必要。拨开历史的帷幕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动画史一直渗透有海外动画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国产动漫必须在更大的格局和视野下打造创作理念,才能持续推出标杆性的作品。

1 阅读:72

娱乐大小咖啡

简介:一起来娱乐一下会很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