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鞋履篇:“平头鞋子小双鸾”,古代鞋子寓意颇多,不分左右脚

书桃寻史 2022-10-05 14:58:14
前言

鞋子作为人们日常穿着的服饰之一,除了能够起到保护双脚的作用之外,还具有美化形象的作用,在现代人们更加注重鞋子后者的作用,但实际上鞋子最初诞生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为了保护双脚。

早在中国五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有鞋子的雏形,也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发现的鞋子。当时的人们会使用兽皮来缝制鞋子,在仰韶文化时期,男人们需要经常外出打猎寻找食物,用兽皮缝制的鞋子,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他们的双脚不受伤害。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鞋子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并且经历了不少的改变。

中国古代的鞋子种类繁多

古代的鞋子,制作材料以及款式的不同,分为很多种类, 前文中我们提到的仰韶文化时期,人们用兽皮缝制的鞋子,是最原始的一种。

当中国步入奴隶制社会之后,人们已经逐渐摆脱了依靠打猎来获取食物的生活方式,农耕文明逐渐产生并且日趋成熟,在奴隶制社会的时代,制作鞋子的原材料不再是兽皮,而是丝缕,或者是干草,麻制作而成的。

显然这几种原材料的差距是非常大的,丝缕制成的鞋子,通常是奴隶主穿着的,而使用干草,麻编制而成的鞋子,大多都是奴隶和平民的首选。这两类鞋子在夏商周三个时期是较为常见的。

周王室权力衰败,进入春秋战国时期之后,中国古代的鞋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推动了鞋子多元化的发展。

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皮革,所以皮质的短靴就是在这个时代出现的。当然短靴并不是中原文化的产物,而是北方游牧民族经常穿着的一种鞋子。

因为游牧民族需要经常骑马走路,他们对于鞋子的要求就是合脚,穿脱方便,不会影响到骑马,当时的短靴符合了所有的条件,因此成为了北方游牧民族主要穿着的一种鞋子。那么少数民族穿着的鞋子,又是怎么传到中原地区,并且开始流行的呢?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动乱的时代,各个诸侯国之间的交战十分频繁,再加上当时已经有骑兵出现,短靴作为一种方便的鞋子,自然也会受到青睐。

赵武灵王力推“胡服骑射”,让游牧民族的服饰传入了中原,并且和中原地区的服饰进行了融合,短靴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这一次改革让皮靴流行了几千年,也推动了鞋子之后的多元化发展。

秦朝时期的鞋子并没有明显的发展,但是秦朝制定了服饰制度,让古代的鞋子也开始区分男女了,在秦制中规定,男子的鞋头必须是方的,而女子的鞋头必须是圆的,也就是从这时起,鞋子要按照性别的不同来进行制作了。

在经历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之后,制作鞋子的材料也变得多了起来,除了常见的草鞋和丝缕鞋之外,木屐在当时也非常流行。

到了唐代鞋子正式形成了一个产业,古代的鞋子也发展到了一个顶峰,在此之后古代的鞋子并没有太大的改动,所以可别小看了古代的鞋子,如果一定要细分种类,不一定会比现代少。

古代的鞋子并不仅仅是服饰,还产生了与之相对应的习俗

古时候没有先进的科技和观念,所以人们很容易会把一些事物和祝福联系在一起,鞋子作为日常的穿着之一自然也不例外。

在古代的传统婚俗中,一直都把鞋子视为是一种吉祥物,在结婚的时候是女子必备的嫁妆,有时候男方或是参加婚礼的宾客,也会挑选鞋子来作为贺礼。

在《夷坚甲志》就有“鞋者谐也”的说法。因为鞋和“谐”是同音,所以古人认为鞋子是新婚夫妻感情和睦,两情相悦的吉祥象征,“同谐到老”,“白头偕老”,这些都是对新人的美好祝愿。

而且在不同的地域,古人对于鞋的运用也是各不相同的,古代北方在结婚的时候,南方必须要送女方丝麻鞋,鞋子必须成双成对,取双双对对,永不分离的意思。

江南地区新娘子在进入丈夫家门之前,必须要先换上新郎的鞋子走进去,这种习俗被人们称之为“蹈婿鞋”,象征着白头到老。湖北地区的女子在出嫁之前,都要准备一双筒鞋作为嫁妆,以取“同谐”的美好寓意。

当然有关于古代鞋子的习俗还不止这些,古时候的人们有“借衣不借鞋”,“宁可试人棺,切莫试人鞋”的说法,从这些俗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人对于鞋子是非常重视的。

衣服和鞋子同样都是服饰,为什么古人对于鞋子如此重视,甚至不愿意外借给他人呢?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鞋子在所有的服饰中,和心衣是一样的,都属于贴身的衣物。对于保守的古人来说,贴身的衣物代表着隐私,是不能够随意外借的,其次是每个人脚的大小是不同的,想要借到合适的鞋子并不容易。

第三点原因是鞋子的制作成本,丝缕制作而成的鞋子价格较高,通常是上层贵族才能够穿得起的,如此贵重的鞋子自然不会轻易地外借;对于平民而言,大多数人穿的都是草鞋和麻鞋,这种鞋子成本低廉,制作起来也比较方便,根本不需要去借别人的鞋子穿。

不仅如此,古代的鞋子还是女子们卜卦所用的工具,在明清时期尤为流行。

在《金瓶梅》这部小说里,就曾写过潘金莲卜卦的场景:“用只手向脚上脱下两只红绣鞋儿来,试打一个相思卦”,这里说的相思卦,就是在特定情形下用鞋来进行占卜的一种卦象。

通常情况下是丈夫外出,妻子在家苦苦等待的时候,会脱下来鞋子抛在空中,等鞋子落到地上之后,去看两只鞋头的朝向,以此来判断丈夫什么时候会回来。谁又能够想到,古代女子的鞋子居然还有这样的作用呢?

古代与现代鞋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古时候的鞋子种类繁多,不同的阶层,不同的需求,需要穿着的鞋子也都是不同的。

例如上层贵族穿着鞋子,首要看重的就是舒适,而对于底层的平民百姓,鞋子耐磨使用,不需要频繁地更换才是最重要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短靴,就是专门为上战场的士兵所设计的,这一点和现代人的观念是类似的。

因为现代人在穿着鞋子的时候,也会根据场合来挑选不同的鞋子,例如西装是要搭配皮鞋的,运动的时候要穿运动鞋,当然运动鞋也会细分为好多种类,比如跑鞋,球鞋等等。

那么古代的鞋子,是不是和现代的鞋子是类似的呢?虽然在某些方面是这样的,但是古代和现代的鞋子,区别还是很大的。

最为明显的一个区别就是,古时候的鞋子是没有左右脚之分的,这种不分左右脚的鞋子在古代被称之为“直脚鞋”,制作鞋子的鞋楦也只有一个。

实际上在古代鞋子的制作材料都是偏柔软的,像是丝缕这种原材料,即便是使用皮革做鞋,也会事先进行处理,麻鞋和草鞋就更不用说了,原材料不高档,但是柔韧性是相当出色的。

而且古时候的鞋子没有尺码之分,大部分人的鞋子都会大一点儿,即便是穿进去也会相对宽松,所以鞋子部分左右带来的不适感也就被消除了。

不过虽然古时候的鞋子没有左右之分,但是人们在试鞋子的时候,还是要区分左右脚的。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左脚会比右脚稍长一些,所以古人在试鞋的时候会先试左脚,如果左脚可以穿,那么右脚一定没问题。

实际上鞋子不分左右持续的时间是很长的,一直到1876年,中国才做出了第一双区分左右脚的皮鞋,不仅中国是这样,西方国家也是如此,美国在1818年的时候才有了区分左右脚的鞋子,距今也不过才200多年的历史。

结语

从中国古代鞋子的发展历史上不难看出,古人对于鞋子还是十分重视的。从最初的保护双脚,到后来根据场景的不同穿着不同的鞋子,鞋子的种类愈加丰富,发展到唐宋时期,鞋子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实用,更是为了美观,不论是提升气质还是形象,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古人对于鞋子的认知,以及鞋子在实际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丝毫不比现代人差,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古代没有太多的材料,所以在制作鞋子的时候是受到一定限制的。

时至今日,鞋子被赋予了更多文化意义,一些鞋款还成了象征着时尚潮流的单品,不过人们对于选择鞋子的原则依旧没有改变,舒适仍然是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这和古人的思想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0 阅读:17

书桃寻史

简介: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