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版霹雳15上线:长得像霹雳10,能打战机也能打防空导弹

北国防务 2021-07-26 01:16:44

今年的莫斯科航展上,俄罗斯的发布的“轻型战术飞机”(LTS)是绝对亮点,酷炫的发布会现场备受全球瞩目。但发布会现场的另一大亮点却少有人,那就是K-77M/“产品”180中(远)程空空导弹。

“产品”180模型弹曾在俄试飞中心的纪念短片中惊鸿一现,但外界无法看清细节,因此本次航展可以算是该型弹的首度亮相。关于“产品”180,北国防务在此前的文章中已介绍了大部分已知信息,今天根据展出模型再带大家进一步认识一下。

△躲在俄新五代机“轻型战术飞机”(LTS)身后的“产品180”导弹非常低调,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苏-57和LTS的制空能力

首先,北国防务首先再给大家总结一下“产品”180的基本信息:

第一,“产品”180本质上并非全新导弹,而是R-77系列导弹的“第二阶段”改进型。项目的起点应该是作为苏-57战机的内弹舱的标配中距弹,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用常规尾翼代替了原来较大的格栅尾翼;

第二,技术上,除了尾翼的变化,该弹已知的改进包括采用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新的雷达导引头;新的修正数据链,可以更快对导弹进行修正;更精确的惯导的控制系统;更足的弹载电源,可持续工作150秒。

第三,进度方面,因为是苏-57的配套工程,其试验弹生产和应该很早便已经展开。目前有两个时间节点是比较确定的,①2019年签署“产品180”导弹的采购合同,这与苏-57的采购同步;②研制单位的总结暗示,“产品180”预定在2020完成国家试验验收阶段的试验,并在2021年完成评估阶段。既然完成试验,毫无疑问,自然是要在飞机上完成的。

△随着霹雳-15、AIM-120D的射程均达到了早期R-77射程的2倍,在这一大势下,射程必然是“产品180”的优先考虑方向,“产品180”据称采用了更易实现射程优化的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从这点看它与霹雳-15更接近

本次莫斯科航展上,俄展出“产品180”应该是为了给轻型五代机烘托一下“气氛”(弹应该是找试飞单位“借”的),并未导弹的正式展出,因此但并没有给出任何详细信息。不过,导弹的外形仍印证了之前的猜测,并反应了导弹的设计理念。

我们知道,R-77此前采用了同类导弹中独有的栅格尾翼,这种尾翼的控制力极佳,某种程度上可以导弹打出“中程格斗导弹”的效果。但栅格尾翼带来的大阻力和大雷达反射特征却也是不可阻挡的,以前大家的导弹都射不远倒也无所谓,但现在雷达看的那么远,中米等国的导弹也逐渐跟上了雷达的距离,R-77的这个阻力严重限制了俄制导弹射程的提升。因此无论是从内弹舱需要,还是射程需要的提升,都促使了“产品180”回归“传统”常规布局。

△虽然没有采用专利中的布局,但大翼展尾翼仍体现了最终版“产品180”导弹对机动性能的追求

不过,即便是回归了气动布局,俄罗斯设计师仍希望导弹能具备较强的机动能力。我们现在看到的“产品180”方案之前,俄罗斯还有一个中程空空导弹的专利布局,其尾翼翼展不超过主翼,在尾翼之前还有一个小片固定片,目的是推迟翼面大攻角失速,以尽可能的提升机动性。

这个布局虽然最终没有出现在最终版“产品180”上,最终版采用了单纯的尾翼设计。但终版“产品180”仍体现了俄罗斯人重视加强导弹机动性能的思路,这就是我们看到为什么“产品180”上的尾翼会显得特别大,其翼展超过主翼,这显示了“产品180”的“控制欲”,即进一步提升尾翼控制力。在这种新的翼面布局下,“产品180”的布局反而更像IRIS-T,霹雳-10那种小展弦比主翼与传统尾翼的格斗弹,持续持了自己在中(远)程空空导弹中的“非主流”形象。

△“产品180”尾翼翼展大于主翼的设计,反倒跟侧重侧重格斗的霹雳-10等短程空空导弹比较像

总的来说,“产品180”目前布局的控制力没有以前的栅格翼那么大,不过搭配的双脉冲发动机对加强末段机动性能有帮助,或许依然能接近或达到类似效果。有介绍称,“产品180”的一个设计目标是具备全向拦截防空导弹能力,如此不懈的追求机动能力,难道真有这种考虑?

近年来,R-77因为射程等问题而使俄制空空武器的名声大损,如今射程相比R-77射程翻番(据称能达到190千米)的“产品180”出现,能否及时“止损”值得关注。

3 阅读:2413
评论列表
  • 2021-07-26 11:01

    漂亮15那个头好意思吹?[得瑟]

    碧海青天 回复:
    你又知道了!露出来让大家瞧瞧呗!

北国防务

简介:以客观的视角、权威的消息来源,跟踪全球防务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