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也烈:南昌起义“错抓”朱德,资历高于7大元帅,为何只授少将

姑苏南瓜 2022-12-17 10:09:06

1936年4月,一个旅人风尘仆仆地出现在通往延安的道路上。正当他迈开大步往前走的时候,被两个哨兵拦住去路。

哨兵端着枪说:“站住,什么人?介绍信拿出来!”

那人一口湖南腔:“我的介绍信是毛主席,我跟他是老乡,他来了就可以证明我的身份了。”

“毛主席哪里有时间见你,还认识什么人?”

“我还认识朱德,当年南昌起义的时候,我还抓过他,不信你去找他问问。”

两个哨兵,开始仔细打量起那人来。只见他头戴一顶破旧的斗笠,身穿一身满是补丁的衣服,脚上的鞋有好几个破洞,跟大街上的乞丐差不多。此人其貌不扬,却这么大的口气,真要抓过朱德,那岂不就是国民党军,是我们的敌人嘛。看起来他不是疯子就是骗子。

两位哨兵交换了一下眼色,低声耳语几句,其中一个上前说道:“既然这样,那我们可以把你带到地方,但是在此之前,需要服从我们的指挥。”

说完,哨兵拿出一根绳子,将其绑了起来。接着,一个哨兵带着他前往毛主席的窑洞走去。

无巧不成书,他们在半路上遇到了朱德。

朱德打量了一下来人,脱口而出:“袁营长,我找你找得好苦哇,这些年你去了哪里?”

被朱德称呼“营长”的人,名叫袁也烈,1899年生于湖南洞口,他是我军将领中的老资格。

1925年,袁也烈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个时候,彭德怀,贺龙、刘伯承和徐向前还不是党员,林彪还没踏进黄埔学校大门,陈毅,罗荣桓还没有参军。

袁也烈毕业后因为成绩优秀,被安排留校,成为林彪所在第四期的教导员。

叶挺独立团成立时,袁也烈任独立团6连连长。参加南昌起义时,袁也烈已经和黄埔一期的学长陈赓一样是营长了。

这时候,林彪是连长,粟裕是总部警卫班长。

按照这个轨迹走下去,袁也烈怎么也能授个开国大将。

然而,1955年授衔时,袁也烈却被授予少将军衔,让人不可思议。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袁也烈如此落魄?南昌起义后到1936年的9年间,他去了哪里?

因为袁也烈跟毛主席是湖南老乡,在第一师范学校就读的时候,就有幸聆听过毛主席演讲的共产党革命宣言,很早就接触到了先进的革命爱国思想。

为了报效国家,改变不公平的社会制度,在1924年7月,袁也烈毅然选择投笔从戎,考入桂林军官学校。

到学校没几天,一个喜讯传来,孙中山的黄埔军校在广州成立了。

袁也烈闻讯兴奋不已,对同学们说:“咱们到广州上黄埔吧,那才是真正的革命学校,在这里即使毕了业,也是给军阀当炮灰。”

听他这么一说,200多名学生纷纷响应,他们把刚领到的生活用具往宿舍一扔,头也不回地走出校门,登上了东去的列车。

1925年11月份,袁也烈进入北伐铁四军叶挺独立团麾下当了一名连长。

袁也烈

1927年4月份,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把枪口对准共产党人,国共第一次正式宣告破裂。而已经是共产党员的袁也烈,自然跟反动派势不两立,旗帜鲜明地站在国民党的对立面。

在一片白色恐怖下,袁也烈坚定地跟党走,和叶挺一道,从湖北武汉,开赴江西南昌,参加周恩来、朱德等人发起的八一建军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的指挥者,周恩来职务最高,担任的是前敌委员会书记。

当时,朱德担任的职务是南昌公安局局长,他的手里不光是2个保安团,还掌握着一支精锐部队,即军官教导团。

该团武器装备好,军人战斗素养高。

因此,朱德虽然不是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的负责人,但是在起义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为当时江西驻军主要是滇军将领,而朱德曾经是滇军的宪兵司令部司令官,因此他负责宴请驻防南昌市的几名滇军将领,一边喝酒一边打牌,捆住他们的手脚,为主力起义部队提供便利。

在南昌起义中,叶挺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起义前他手握第11军第24师,担任主攻任务。

早在7月30日下午2小时,叶挺就开始行动了。他在会议室召开了二十四师营以上及师直机关的军官会议,传达了党的起义决定,向军官们部署战斗任务。

起义中,叶挺指挥第24师主攻驻守在天主教堂、贡院、新营房一带的三个团的敌军。起义军所向披靡,攻无不克,充分显示了"铁军"的威力。

袁也烈是叶挺麾下主力营长,在此战中表现神勇,用不到30分钟的时间就扫清了南昌市东门之国民党敌军。

同为共产党人,袁也烈为何要抓朱德?其实是源自于一场误会。

袁也烈带兵攻下东门时,战斗仍在进行,他随即指挥部队在东门设卡,构筑防御工事,堵截城外的敌军,盘查城内溃败的敌军。

袁也烈站在高处,向士兵下了一个死命令:“严格盘查,不放走一个敌人,谁失职就毙了谁!”

怎么分清敌我?有起义标志,起义官兵戴着红袖标。这时,完成任务的朱老总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身披一袭军大氅,脖子下挂着一个望远镜,一看就是国民党大官。

朱德从城外而来,准备从东门入城。袁也烈就在城门下面站着,听见马蹄声由远而近,他虎目一瞪,神经紧绷,杀气腾腾。只见一名40出头,身穿军服将官,正策马飞奔过来。

距离远的时候,尚分不清此人是敌是友。到了跟前,袁也烈精神顿时紧张起来,因为此人没有佩戴起义标志(估计是不小心把标志弄丢了)。

袁也烈心里暗喜,抓住大鱼了。他猛地拔出手枪,扣动扳机对着天空鸣枪两下,然后声色俱厉地说:“什么人?站住!”

朱老总看了看自己身上的军服,又看了看袁也烈如此严厉,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愣了一会,看了一下左胳膊,这才醒悟过来:没有戴袖标,对方把自己当成敌人了。

想到此,朱德暗暗叫苦,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袁也烈不认识他,自然也不会听他解释,立即让人控制住朱德的马,还下了他的枪,然后押进营房看管起来。

袁也烈兴高采烈骑着朱德的马,策马奔向起义军总指挥部,大声向叶挺报告:“我抓了一名国民党大官!”

这时候周恩来从外面走了进来,看到院子里拴的高头大马,随口问道“朱局长呢,马在这里,人哪里去了?”

“你说什么?”听周恩来一说,袁也烈恍然大悟,本来以为是抓了条大鱼,没想到却把大名鼎鼎的朱德给错抓了,这可真是闹了大乌龙。

袁也烈片刻也不敢耽误,他二话不说翻身上马,向营房疾驰,下马后赶紧给朱德松绑,并连连向对方赔不是。

“不知者不罪,再说了你也是执行职责,没错!”朱德大度地说。

朱德下意识地抖了抖被绳子捆绑麻木的胳膊,用浓重的四川方言戏谑道:“袁营长,其实你的警惕性还蛮高的哟,应该表扬你,给你记功。”

说完,朱老总和袁也烈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发出爽朗的笑声。

朱德

之后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在敌人的疯狂镇压下,南昌起义军被打散。袁也烈不幸跟组织上失去联系,在1927年10月份,暂回湖南老家避风头。

1928年5月份,袁也烈重新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奉命进入国民党军唐青云部,执行秘密兵运工作。

这时候,朱毛已经在井冈山会师,林彪、陈毅也在那里战斗。

1930年2月,袁也烈在邓小平的领导下,率部参加龙州起义,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一纵队参谋长。

这时候,林彪是红1军团第4军军长,罗荣桓是第4军军委书记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则担任了省委组织部部长。相比之下,袁也烈跟共和国未来的元帅们的差距,还不是太大。

但是在这之后,差距骤然拉大。

1931年,袁也烈在广西的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因为当地医疗条件不行,他辗转千里来到上海看病。

到上海之后,他在党组织安排的地方住下,就医养伤。可是就在伤快要好的时候,叛徒将他出卖。

1931年5月的一天,袁也烈正在院里锻炼,大门突然被撞开。两个法国巡捕和几名国民党特务鱼贯而入,将枪口对准袁也烈,其他特务则闯进住所,开始翻箱倒柜搜查,结果搜出了党内重要文件2份,以及大量的进步书刊。

证据确凿,袁也烈被捕了。

在监狱中,袁也烈跟敌人斗智斗勇,坚称文件和书刊是上一个租客留下的。

最后,敌人无奈,以“危害戡乱规定”罪名,判处袁也烈5年有期徒刑。

1934年3月,敌当局突然说要给袁也烈减刑,提前释放。临走时,国民党反动派节外生枝,要他写悔过书。

袁也烈大眼一瞪,说:“我又不是共产党员,也没有干坏事,为何要写悔过书?”

“不写?就别想出来”,监狱长说。袁也烈大义凛然地说:“那我就把牢底坐穿!”

这一来惹毛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又将他拘押到1935年底,才将其释放出狱。

正是这四年多的牢狱生活,让他错失了反“围剿”和长征的机会,跟战友们的差距拉大。

这时候的林彪,已经是军团长;南昌起义时是个班长的粟裕,在1934年就成为红十军团参谋长;而袁也烈却要从零开始。

粟裕

然而袁也烈一心向党,出狱不久,便毅然踏上了去延安的路。

经过千辛万苦,袁也烈终于在1936年3月来到延安,碰上了岗哨查岗的开篇时的剧情,最终,他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毛主席和朱老总。

袁也烈在延安受到热烈欢迎,组织上很快就恢复了他的党籍和军籍。

不过由于长期不在部队,业务不太熟悉,从1937年到1942年的5年间,袁也烈被派到军阀石友三的部队,做统战工作。

这一来,战场上寸功未建,跟战友们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1942年,袁也烈才重返战场,先后担任清河军区和渤海军区参谋长,但依旧没有机会直接指挥战斗。直到1945年,袁也烈才出任渤海军区代理司令员,有机会大显身手。

在抗战中没有直接指挥打一仗的袁也烈,赶上了末班车,指挥进行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禹城大战。

禹城被日军控制8年之久,碉堡林立,封锁沟密布,是一块不折不扣的硬骨头。袁也烈不愧是黄埔军校二期生,将这一仗打得酣畅淋漓,让人拍案叫绝。

据当时战报称,此次战斗共毙敌,伤敌,俘敌八百余名,缴获枪支弹药无数,汽车12辆,还有车站敌军仓库内数量众多的粮食、被服、子弹等。

禹城火车站一役,是渤海部队歼灭日军最多的一次,党中央当时都发了贺电。

解放战争爆发后,袁也烈再立新功,在兄弟部队的协助下,全歼山东德州守敌近5千人,并生擒国军中将王继群。

袁也烈指挥山东野战军第七师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三打邹平城,歼敌3000余人,击毙国军少将师长李凯荣,沉重打击了蒋军的嚣张气焰。

不过袁也烈毕竟参战时间短,在1955年授衔仅仅是少将。

廖容标

当时担任他副手的廖容标是开国中将;另一个副手宋时轮更是了得,被授予开国上将。

廖容标是从战士成长起来的将领,没有上过正规军校,后来在延安上过军政大学。

宋时轮则是黄埔五期生,袁也烈的学弟。

这样看来,袁也烈如果不是负伤被俘,蹉跎近五年光阴,军衔绝对在二人之上。

不过袁也烈后来担任东海舰队政委,跟陶勇中将搭档,足见党中央对他还是委以了重任。

袁也烈从来没有抱怨过自己的军衔低,他非常知足地说:“比起那些在革命道路上牺牲的战友们,我已经很幸运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0 阅读:11

姑苏南瓜

简介:探究历史,从你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