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囧途之泰囧》是一部喜剧电影,“后殖民”的反击,拙劣的作品

柴延强说电影 2023-06-13 07:50:29

如果一个泰国的愤怒青年看到本部影片会说什么呢?首先,好好的一个国家名字,竟然带上了一个“囧”?其次,你不去拍摄那些摩天大楼,却去拍摄那些穷乡僻壤的破街陋巷,那些风景名胜根本不能用艺术来形容,那些寺院更是被认为是地下世界的地下世界,到处都是肮脏不堪的东西。最终,影片里完全没有泰国丰富的民族文化,反而不断地用人妖,甚至还大肆渲染了人妖之间的交易。

泰国的影片产业比国产影片要好得多,种类繁多,质量也很好,而且泰国的影业也比较宽松,也不会太过分,而且本部影片对泰国的观众来说,看到的几率也很小。在上个世纪末,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热潮,但要弄清后殖民的含义,却是一个很大的学问,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我就从通俗文化的角度。

来理解它的含义:在统治结束之后,西方的先进国家,在对第三世界实施文化战略时,将自己标榜成了全球文化的典范,将其他国家的文化,这种现象被称为边缘和愚昧文化。上述情况,常被称为“西方化”。尤其是对于影视作品、动画、小说等这样的通俗文化作品而言,依旧是分析西方世界文化统治的一柄尖刀。

中国不久便毫不含糊地借用了“后殖民”一语,并以此来检讨中国对西方人影片的含义,中国影像更像是一种民间奇迹的展示,或是一种配合着市场推广的宣传手段。如果将这种“后殖民”的研究思路应用到本部影片中,泰国与中国相比,则仿佛变成了一面滑稽可笑的镜子。本部影片的主要受众是中国人,这是一部专为中国人量身定做的影片,整部影片都是用华语写的。

但事实上,好莱坞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而战,很多我们拿着“后殖民”的武器批评好莱坞的影片,人家在影片中说的都是英语,根本就不把我们放在眼里,甚至可以说,是我们这些人,死乞白赖非要来的。本部影片里的泰国风光多以乡村和山区为主,很少见到都市建筑,影片的根本矛盾与幽默来源于两位不同身份与阶层的主人公的矛盾:一位是北京的资深白领,英文说得很好,薪水也很高,还拥有一项先进的技术。

在当今“生产狂热”的社会,经济与技术是两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另一名是个奇怪的旅游者,像是个外来务工人员,他不会说英文,靠着卖葱油饼为生,很显然,他并没有什么可观的收入,也没有太多的新技术。于是,“上层”和“下层”、“聪明”和“愚蠢”、“文化”和“粗鲁”,这些都被贴上了“二元”的标签,在本部影片中随处可见。应该说,这是商业喜剧片的一种套路。

事实上,大部分的认同都是由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的职员组成的,作为一个“成功人士”,他必须要与一群类似于农村工人的“驴友”同行,所以这个“乡巴佬”就成为了他们嘲讽的目标(当然,他也可以成为那些人的精神鸡汤)。在白领走进乡村山区的时候,与“落后”的泰国和民工兄弟构成了一种微妙的共鸣,同时也象征着都市中人走入陌生的异域天地,这时,一段奇奇怪怪的冒险开始了。

本部影片以一种后殖民主义的方式结束了,中国的游客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入侵者(虽然他们曾经被欺骗过),但是泰国人已经脱离了剧情,变成了目瞪口呆的过路人,或者穷凶极恶的强盗,或者单纯的村民,这些都是后殖民主义的典型代表,只不过这部影片的主题不再是西方,而是中国。习惯于批评别人,有时用同样的尺度来衡量自己,也是很有意思的。

0 阅读:7

柴延强说电影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