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输得不冤

禾珯茬读历史 2024-05-21 05:25:52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的早晨,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带着自己的护卫,像往常一样入宫拜见李渊。

一、

当两人进了玄武门,走到了临湖殿时(位于玄武门和太极宫中间),一声响箭过后,李建成就倒下马来,胸口上插着一把箭,人早已没了气息。

见势不妙的李元吉策马就逃,没走多远,一声响箭过后,他也被一箭射杀。

这就是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过程,太子和齐王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就命丧黄泉。

如果不是太子和齐王死得快,李世民还真不一定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从当时的形式来看,李世民的胜算并不大。

长安是太子的地盘,京城防卫都在太子一党手中,李世民空有“天策上将”的头衔,没有皇帝的命令是无法调动长安的一兵一卒,唯一能依靠的也就是几百秦王府的私兵。

反观太子一党,单就太子府和齐王府的私兵就是秦王的数倍以上,更何况朝中重臣都倒向太子一党,就连皇帝李渊也偏袒太子。

李世民之所以能赢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跟他一上来就将李建成给砍了是有非常大的关系。

想要如此精确迅速地干掉敌人,就需要对敌人的行踪了如指掌。

这就需要靠眼线、密探来完成,谁安插眼线的手段高明,谁就能更快更准地获得敌方的情报。

李世民和李建成都善于安插“眼线”,只是两人安插的手段却截然相反。

二、

李建成的手段比较“高端”,专从后宫下手去发展自己的眼线。像皇宫里的宫女、太监都被发展成他的眼线,就连皇帝身边的宠妃张婕妤,他都没有放过。

这些眼线确实帮了李建成很多的忙,像杨文干造反案中,李渊已经起了要废太子的心思,要不是靠张婕妤等人在李渊耳边软磨硬泡,李建成这太子之位真就不保了。

还有李渊为了避免兄弟相残,许诺让李世民前去洛阳驻守,这个消息太子很快就得知,就是他安插在宫中的眼线起作用的。

正因为提前知道这个消息,太子一党才有时间去说服李渊改变心意,不要让李世民前往洛阳。李世民在长安就是太子一党的鱼肉,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要是去了洛阳,到时李世民有兵又有粮,再想动他就难了。

可以说,李建成靠内宫的手段确实高明,他能直接影响到皇帝李渊的决策,将秦王府的势力不断地分化瓦解。

太子一党的步步紧逼,确实让李世民产生了退意。他甚至都安排好张亮、温大雅在洛阳做好接应,一旦长安呆不下就跑洛阳去。如果不是太子一党自作聪明,通过李渊断了李世民去洛阳的后路,李世民也不会铤而走险发动“玄武门之变”。

如果李世民没有发动“玄武门之变”,我们就很难得知他“安插眼线”的手段,竟然如此的高明。

三、

都知道李世民是从死人堆爬出来的马上皇帝,他跟敌人作战都有一个习惯,每到一处必然先将探子散出。为了获得敌人的准确情报,他甚至还会亲自前去敌营探查,这也是他能打败敌人的一个关键因素。

进了朝堂后,李世民不再用探子改用眼线。他不仅眼线安插的好,防范眼线的手段也很高明。

李世民之所以要发动“玄武门之变”,直接的导火索就是他得知太子一党将对他下死手,而这个消息就是他安插在东宫的眼线传出来的。

这个眼线叫王晊,是东宫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官。

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密谋,打算邀请李世民到长安城外的昆明池,为即将出征抵御突厥的军队饯行,然后趁机将李世民当场斩杀。事后,就推脱李世民是暴病身亡,再一起逼迫李渊交出朝政大权。

由于这次出征的主帅是齐王李元吉,一旦李世民真赴约就是必死。

幸好王晊提前将这密谋告知了李世民,才让李世民躲过一节,也让李世民下定了政变夺权的决心。

但凡,李建成能管好自己的东宫,不让消息提前泄露,他也不至于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就死在了玄武门内。

在防范眼线这事上,李世民就做得比他强。

要知道玄武门之变前夜,秦王府800多人马的调动,肯定是不小的动静。再加上长安城夜间都会宵禁,这么多人在大街上跑,太子一党竟然毫无察觉!

但凡,太子一党能在秦王府安插进一个“王晊”那样的眼线,也不至于自己进了埋伏圈还一脸懵逼。

四、

李世民安插眼线的手段远不止这些,早在多年前他就已经将手伸进了皇宫禁军。

武德七年(624年),常何“奉太宗令追入京”,出任中郎将负责玄武门守卫。恰恰就是这个常何,对整个事变的成败取到关键性的作用。

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单从常何的履历上你是很难看出他是李世民的人。

常何早年参加瓦岗起义,在瓦岗寨里就默默无闻。归顺大唐后,他先后在秦王李世民、太子李建成和赵郡王李孝恭麾下干过,勇猛和谋略都一般般。

因为他谁都跟过,你就没办法确定他是谁的人;又因为他不出彩,反而会被人给忽略。

从现有史料上,我们找不出他是何时成了李世民的人;但从武德七年他被调入京城这事可以看出,他投靠李世民的时间应该不短。

李世民将常何调入京城后,不仅让他驻守玄武门,还送给常何不少钱财,“赐金刀子一枚,黄金三十挺”,让常何去收买禁军中骁勇的将士。

要知道,收买禁军等同谋反,如果不是对常何绝对的信任,李世民是不会派他去做这件事的。

常何也没有让李世民失望,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事变前夜,秦王府的800勇士提前入宫埋伏,必经之路就是玄武门。这么大规模的人员调动,没有常何的配合是实现不了的。

并且,整个玄武门的守军也被常何给收买了,否则第二天太子和齐王入玄武门时,必然会看出破绽的。

因为有常何的存在,李世民才能悄无声息地部署好一切,然后等着太子和齐王主动上钩。

而太子和齐王到死都想不到,自己平时忽视的小人物,关键时刻却能要了他们的命。

五、

除了禁军外,李世民的手也伸到了宫内。

玄武门之变前夜,李世民告发太子和后宫淫乱,给李渊带绿帽子。如果不是有确切的消息,李世民不会用这个理由的,显然他通过宫内的眼线获悉了确凿证据。

再者,从李渊给李世民的回复也能看出,李世民罗列的证据是真实存在的。因为事态紧急,李渊一大早就将心腹大臣叫过来,就是要商讨如何处理太子淫乱后宫的事。

根据史料记载,原本应该出现在太极宫大殿上的皇帝和众臣,却莫名奇妙地出现在湖中的一条船上。这段记载不清不楚,让人匪夷所思。

有没有想过,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还有当太子和齐王都被诛杀后,尉迟恭又是怎么知道李渊在船上的,还身披铠甲、手持长矛直接见驾。

这样大逆不道的行为,李渊的禁军都干嘛去了!

种种迹象表明,事变发生时皇宫的禁军早就被李世民给收买了,宫内的太监侍女也必然有李世民的眼线,一直将皇帝的行踪提前告知。

李渊和众大臣之所以会出现在船上,也是被李世民的人给挟持上去的。

李世民能短时间就在宫内完成布局,想必他早就在宫中安插了很多眼线。

六、

很多人不解,为何李世民能够提前在前方埋伏,等着太子和齐王一行的到来?他就不怕两人中途换道吗!

如果李世民没有提前获悉两人的行踪,他是不会傻傻待在前方等两人的,显然两人的队伍里早就被安插了李世民的人。这个眼线正不断地将太子和齐王的行踪,告知给李世民。

正因为如此,当太子一行人到底临湖殿时,早已得知消息的李世民直接就冲了出来,搭弓就是一箭将太子李建成给射杀。连给反应的机会都没有,李建成就这样倒下马来,此时身边的护卫都还没反应过来。

李建成输得并不冤,他不是输在实力上,而是输在狂妄自大上。

其实,李建成是有机会躲过“玄武门之变”的,在她快走到玄武门前,皇帝宠妃张婕妤就派人向他示警过。

李建成太过自信了,但凡他稍微谨慎些,提前派人去侦查一下,也不至于进了玄武门后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他觉得京城已经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自己和齐王又手握重兵,秦王府的谋士和猛将调离的调离、外贬的外贬,李世民已经是一个孤家寡人,待宰的羔羊,就是想蹦跶也没那个能力。

于是就放松了对李世民的警惕,这才给了李世民发动政变的机会;李建成自己则落个身首异处,儿子被全部屠杀的下场。

5 阅读:789
评论列表

禾珯茬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