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历史上吴三桂降清存有很多疑点尚需探究

行者无疆1982 2024-03-07 19:37:57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陷了明朝统治下的北京,崇祯在煤山自缢,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在增援途中闻讯后,仓皇逃回山海关。

李自成随即提兵挺进山海关,想以武力逼降吴三桂,此时的吴三桂感到了害怕,便向清朝求援。双方在山海关附近一片石激战,酣战之际,清朝的精骑突然杀出,攻击李自成军,农民军毫无防备,战败退回北京,从此一蹶不振。

当明王朝行将覆亡之际,驻防山海关的辽东总兵吴三桂,仍持观望态度。由于他占据要地,拥有重兵,各方势力都尽力争取他。清皇太极让已降清的吴三桂之舅祖大寿致函劝降,吴三桂遣书拒绝,并有投向李自成之势。但不久他又与清方联手,攻打李自成军。

由于史书中的各种记载,史学界一直瞩目吴三桂引清军入关镇压农民起义这一事件,人们一直认为吴三桂此举便是投降了清朝。但近年有人认为,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并不是表明他投降了清朝,并提出了很多证据。这一说法使似乎让本已盖棺定论的问题重又成为历史谜团。

至少有两点理由可以说明吴三桂投降了清朝:第一,清朝廷统治者视吴三桂为降将,如清摄政王多尔衮就把吴三桂作为部下来驱使,“命三桂兵各白布系肩为号”,“命三桂军先锋”,又“命吴三桂以步骑二万前驱追贼”。清廷为了奖励吴三桂在战争中的功劳,还“授三桂平西王勒印”(《圣武记》)。后来清帝剥除吴三桂爵位时,也把他称为降将:“逆贼吴三桂穷蹙来归,我世祖章皇帝念其输未投降,授之军旅。”(《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在清朝廷的眼中,吴三桂就是一个明朝降将。第二,吴三桂入关后的所作所为也表明他已真心降清,吴三桂打着为明王朝复仇的旗号引清入关,但是在南明政权的福王多次派人拉拢吴三桂时,吴三桂却断然拒绝。如当福王的侍郎左懋第“谒三桂,出银币且致福藩意”时,吴三桂说“时势如此,我何敢受赐,惟有闭门束甲以俟后命耳”(《明季稗史汇编》)。除了福王之外,还有几任南明王,吴三桂都不曾表示要协同反清复明,与此相反,他竟然亲自出兵缅甸追杀南明永历王。

之所以说吴三桂投清,史学界有几种不同见解。一是陈圆圆被掠说。吴三桂本已有入关投大顺之意,但忽闻在北京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将领刘宗敏劫占,便勃然大怒,拔剑斩案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天下人?”遂转而向清方乞兵攻打李自成。吴梅村还以此事为题材,写下《圆圆曲》,内中有“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之句。有人指出,吴三桂降清不可能起因于陈圆圆被掠,吴三桂不会为一女子而确定自己的重大决策。再说,刘宗敏这样忘我投身李自成事业的人,不会为一女子而影响大顺政权前途。之所以会有吴三桂为陈圆圆而降清的说法,大多是人们出于对吴三桂降清的讥讽贬斥,或是后人对此事的附会加工。二是为父复仇说。吴三桂的父亲、明官僚吴襄,本已归降大顺。当大顺政权实行追赃助饷措施时,吴襄被捉拿拷打,强逼交银,吴三桂得悉父亲被大顺军拷打将死,怒不可遏,决定投靠清朝,攻灭大顺,为父雪仇。有学者认为,此说不实,据《明季北略》载,吴襄投降大顺后,曾修书劝吴三桂降大顺,吴三桂不允,并因此声称断绝父子关系,有此一节,吴三桂当不会有为父复仇之心了。三是阶级本性说。李自成所率是农民起义军,进京后,基本保持农民起义军本色,吴三桂出于其大官僚地主阶级的本性,为维护本阶级利益,保证自己的荣华富贵,从而作出投降清朝的选择。

可以看出,不管当初引清兵入关时吴三桂是怎么想的,在清兵入关后,他就投降了清朝,此时,他已经不敢违抗清廷的命令,更不敢有任何反清复明的想法了。为了向清王朝表示他的忠心,他“破流贼,定陕,定川、定滇,取南明王于缅甸,又平水西土司安氏”(《圣武记》),俨然成为清廷平定天下的一把利刃。

有人认为,吴三桂并未真心降清,北京失守后,形成了三股较强的政治势力并存的局面,即吴三桂、农民军、清王朝。而夹在这两股势力中间的吴三桂势力最弱,因此他能走的路只有两条:要么抗清,要么镇压农民军,考虑到其父亲被农民军扣押、爱妾受辱,为报此仇,吴三桂选择了联合清朝的道路,但这并不能说明他投降清朝。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吴三桂一贯抗清的态度决定了他不会轻易降清。在任辽东宁远总兵期间,吴三桂曾多次参加抗清斗争,甚至在明清松锦战役后,明军明显处于下风的情况下,他的态度仍很坚决。吴三桂对明朝降清的劝降函都“答书不从”。

第二,多尔衮在山海关战后加强了对吴三桂的控制可以证明吴三桂未降。史载,多尔衮在山海关之战胜利的当天,玩弄权术,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又将一万步兵交给吴三桂。这说明吴三桂受到了多尔衮的拉拢和控制。

第三,山海关战后发表的檄文证明其未降。清军与吴三桂乘胜追击,吴三桂提出了“周命未改,汉德可恩”、“试看赤县之归心,仍是朱家之正统”的口号,如吴三桂已降,也不会发布这样的檄文,清廷也不会允许他这样做。

第四,在山海关一役后,在攻陷北京前后吴三桂欲立朱明太子的行动证明其未降。李自成败退永平,吴三桂提出“约自成回军,速离京城,吾将奉太子即位”,又“传帖至今,言义兵不日入城,凡我臣民为先帝服丧,整备迎候东宫”,可是“多尔衮命其西行追贼”的策略打乱了吴三桂的如意算盘。吴三桂因其势力太弱,只得听从了多尔衮。

第五,暗中积蓄实力以反清复明也可证明吴三桂未降。他一边广招贤才,暗布党羽,“阴养天下骁健,收忍荆楚奇才”,一边厉兵秣马,为将来的战争“殖货财”。他之所以没有实现反清复明的愿望,是因为清政治统治的日渐强大使“反清复明”的旗帜没有了号召力。

吴三桂是否真心降清这一历史问题尚需进一步考证,这一历史之谜终究会揭开的。

0 阅读:67
评论列表
  • 2024-03-08 00:52

    汉奸而已

行者无疆1982

简介:随笔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