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轮马车为何没有普及?

吉课程 2024-03-03 08:10:22

这个问题问得好!先点个赞!因为他肯定了中国有四轮马车,只是普及的问题。

疑古运动以后,中国人的智商肯定出来问题!所有的书上都写着中国没有四轮车!可是清明上河图上有四轮马车(牛车),天工开物上有四轮马车,还有皇帝出游有豪华的四轮房车——这肯定是世界上最早最豪华的房车了!

而偏偏现在所有的书上都说这些车是不能转向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图上为什么还载着货达着人,马夫在前面驾驭呢?!谁都知道如果不能转向,是上不了马路的!如今的学者只知道西方的马车(如图),是两个前轮绕中轴旋转,这样马车要浪费很大的空间。很不实用!

而中国的四轮马车没有西方这样的结构,所以媚洋者得出中国的四轮马车不能转向!思维简单的如幼儿也!

可笑!可恨!遗害子孙后代也!在看下面的图:

这是清明上河图上四轮牛车

车上载着许多人和一些货物,一个人骑在其中的一头牛上,驾驭着这三头牛拉着四轮牛车走在路上。如果不能转向这车是不能走在路上的,更不可能载人载货!那为什么没有西方四轮马车的转向装置呢?其实是今人愚钝也!更说明中国古人无比的智慧!见图

这是天工开物里的载货四轮马车

看看前轮下面是不是有机关?马拉的轴与横杠在货箱的下面,这与前轮是有机关相连的,当马转向时前轮也会跟着转向!这与我们今天驾驶的四轮汽车是非常相同的!

只是这个转向的角度可能和我们今天开的汽车一样,需要转较大的弯,其转弯的大小还与前轮与车厢之间的距离有关。所以中国古代不仅有四轮马车,而且中国古代的四轮马车可能早已经采用矩形转轴转向的先进方法了。

那为什么没有在中国推广呢?一,这可能与中国古代城镇人口密度太大有关系,四轮马车不能像两轮车那有可以原地旋转180度,没有两轮车灵活。二,就是性能价格比差别太大。三,就是驾驭难度的问题,一匹马容易学会驾驭,而两匹甚至八匹不是一般人能驾驭的。四,宋以后,人力轿子逐渐取代马车,元朝后中国在开倒车。

补充《天工开物•车》○车

凡车利行平地,古者秦、晋、燕、齐之交,列国战争必用车,故千乘、万乘之号起自战争国。楚、汉血争而后日辟。南方则水战用舟,陆战用步马,北膺胡虏交使铁骑,战车逐无所用之。但今服马驾车以运重载,则今日骡车即同彼时战车之义也。

凡骡车之制有四轮者,有双轮者,其上承载支架,皆从轴上穿斗而起。四轮者前后各横轴一根,轴上短柱起架直梁,梁上载箱。马止脱驾之时,其上平整,如居屋安稳之象。若两轮者驾马行时,马曳其前则箱地平正,脱马之时则以短木从地支撑而住,不然则欹卸也。

凡车轮一曰辕。(俗名车陀。)其大车中毂(俗名车脑)长一尺五寸,(见《小戎》车注。)所谓外受辐、中贯轴者。辐计三十片,其内插毂,其外接辅。车轮之中内集轮外接辋,圆转一圈者是曰辅也。辋际尽头则曰轮辕也。凡大车脱时则诸物星散收藏。驾则先上两轴,然后以次间架。凡轼、衡、轸、轭皆从轴上受基也。

凡四轮大车量可载五十石,骡马多者或十二挂或十挂,少亦八挂。执鞭掌御者居箱之中,立足高处。前马分为两班,(战车四马一班,分骖、服。)纠黄麻为长索分系马项,后套总结收入衡内两旁。掌御者手执长鞭,鞭以麻为绳,长七尺许,竿身亦相等,察视不力者鞭及其身。箱内用二人踹绳,须识马性与索性者为之。马行太紧则急起踹绳,否则翻车之祸从此起也。凡车行时遇前途行人应避者,则掌御者急以声呼,则群马皆止。凡马索总系透衡入箱处,皆以牛皮束缚,《诗经》所谓“胁驱”是也。

凡大车饲马不入肆舍,车上载有柳盘,解索而野食之。乘车人上下皆缘小梯。凡过桥梁中高边下者,则十马之中择一最强力者系于车后。当其下坂,则九马从前缓曳,一马从后竭力抓住,以杀其驰趋之势,不然则险道也。凡大车行程,遇河亦止,遇山亦止,遇曲径小道亦止。徐、兖、汴梁之交或达三百里者,无水之国所以济舟楫之穷也。

凡车质惟先择长者为轴,短者为毂,其木以槐、枣、檀、榆(用榔榆)为上。檀质太久劳则发烧,有慎用者合抱枣、槐,其至美也。其余轸、衡、箱、轭则诸木可为耳。此外,牛车以载刍粮,最盛晋地。路逢隘道则牛颈系巨铃,名曰报君知,犹之骡车群马尽系铃声也。

又北方独辕车,人推其后,驴曳其前,行人不耐骑坐者,则雇觅之。鞠席其上以蔽风日。人必两旁对坐,否则欹倒。此车北上长安、济宁径达帝京。不载人者,载货约重四五石而止。其驾牛为轿车者,独盛中州。两旁双轮,中穿一轴,其分寸平如水。横架短衡列轿其上,人可安坐,脱驾不欹。其南方独轮推车,则一人之力是视。容载两石,遇坎即止,最远者止达百里而已。其余难以枚述。但生于南方者不见大车,老于北方者不见巨舰,故粗载之。

0 阅读:0

吉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