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四大奇案之淮安奇案的阴谋

商贤老侯 2024-02-07 09:29:05

一场骇人听闻的官场谋杀案,一个七品知县为何胆大包天,敢对朝廷钦差大臣心生杀意,案件最后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钦差大臣的死,引出怎么样的隐情,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清朝四大奇案之淮安奇案。

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11月初七凌晨,江苏淮安府山阳县县衙附近的善缘庵里传出凄惨无比的哭声,庙庵中的僧人听到哭声连忙寻着哭声跑了过去,只见房梁之上吊着个人,而地上跪着三人在哭,这三个人看到僧人才反应过来,立马合力把人从房梁上放下来,并且展开抢救,最后,人还是救不了,一命呜呼。

淮安府

僧人立马报官,过了一阵,山阳县知县王伸汉带了一帮衙役来了,定睛一看,发现死的不是一般人,而是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李毓昌,这事情就非同寻常了,这位知县在现场左看右看,最后断定,经过仔细堪查,发现是上吊自杀,而后知县上报淮安府,把淮安府知府王毂请过来,想让他再断一断,而王毂也左看右看看了一圈后对王伸汉的判断表示认同,这个李大人就是自杀。

李毓昌

而后知府再往上级省里汇报,省里干脆就没人来查,既然已经断定自杀,那就善后吧,通知家属,举办丧礼,就此盖棺定论,结案。

堂堂钦差大臣,皇命在身,怎么就自杀了呢,不深查原因就草草结案,未免太草率了吧。

可能他们也觉得有点草率,就把跪在地上哭的三人捉回去审问,三人分别叫李祥,顾祥,马连升,他们是李毓昌的长随,也就是仆人,而他们不是这辈子就跟定一个人,而是一段时间服务于他而已。

王伸汉就问他们,你们的大人为什么自杀了呢,这三人口径一致,都说李大人当晚去了一趟县城,回来后就神情恍惚胡言乱语,第二天一早我们去他那服侍他起床时发现上吊了。

王伸汉

这一下人证物证俱全,王伸汉就急忙往上报,李毓昌大人就是上吊自杀,而死因或许就是私放赈灾票懊悔自杀,而这个死因,李毓昌的家人特别是他的叔叔李泰清觉得蹊跷至极,他感觉自己这个侄儿聪慧,半年前才考中进士,现在又是钦差大臣,根本没有理由自杀,而后跑到县衙要求看看侄儿遗容,而县衙回复说板已经钉上,看不了。

李泰清听完随即说行,那我见一见那三个长随,而王伸汉却说那三个长随已经四散离开,跟了别的主子了,虽然王伸汉对李泰清的要求都回绝了,但态度非常好,安排吃住,顿顿有鱼有肉,而且临走还自掏腰包给李泰清塞了150两白银,当时李泰清也没想那么多,觉得王伸汉挺有人情味,就带着侄儿的一切回老家了。

回到老家,父老乡亲哭成一片,尤其是李毓昌的遗孀,哭成了泪人,直到葬礼结束,人都没回过神,整天看着那些遗物,以泪洗面。

李泰清

突然,她发现自己丈夫的衣服不对劲,衣服上面有血迹,衣襟和袖子都有,像从鼻子或者嘴巴里流出血,滴在衣襟上,然后用衣袖去擦蹭到袖子上一样,不是说上吊自杀吗,怎么有血迹呢,她赶紧把事情告诉了李泰清,这李泰清一琢磨,这可不是自杀,很有可能是他杀,背后一定有问题。

李泰清觉得事出蹊跷后,决定要开棺验尸,开棺看到李毓昌尸体后,史书上说,惟胸前骨如故,余尽黑,盖受毒未至死,乃以缢死也。只有胸前的骨头是正常的,其他部位都是黑色的,判断是被人下毒,还没毒死最后被勒死。

这就是一场谋杀案啊,可是县府省三级官员都说是上吊自杀,李泰清哪里还坐得住,他直接跳过县府省,一纸诉状告到北京都察院,都察院的官员一看到是钦差命案,不敢怠慢,立马把状纸递到嘉庆帝手里。

嘉庆帝

嘉庆帝一看,瞬间愤怒至极,下令严查到底,并且嘉庆帝亲自盯着,为什么嘉庆帝这么气愤呢,因为嘉庆帝虽然从自己父亲乾隆接过了“康乾盛世”,但整个清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当时各级官员腐败问题非常严重,天灾也不消停,嘉庆十三年,黄河决口,江苏淮安地区洪水泛滥,无数百姓流离失所,特别是山阳县,土地被毁,房屋倒塌,灾情非常严重。

嘉庆帝迅速下旨,筹银二十万两,六部合议,速将赈银下放。那时官场有个习惯,20万两白银一层层下来,最后到灾民手里,已经没有多少了。没过多久,灾区又向朝廷要钱,嘉庆帝听完,知道官场不干净没想到赈灾的银两也贪,嘉庆帝又从国库拨出30万两发下去了。不过这回嘉庆帝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克扣,他决定安排查赈官跟下去检查,而李毓昌就是嘉庆帝派下去的查赈官。

洪灾

嘉庆帝对状纸提出四大疑点,一是自杀存疑,李毓昌一个查赈官,钱不过他手他怎么私放。二是复审不严,知县说自杀就自杀,淮安府看一眼就没了,省里的人看都没看就结案,一定有问题。三是送钱交好,王伸汉给李泰清送150两白银,而嘉庆帝想了一下,当朝知县一年的俸禄也就1000到2000两银子之间,而王伸汉却自掏腰包拿出150两银子给遇害家属,这不是有问题吗。四就是安置长随,李毓昌前脚刚毙后脚知县就把三人安置了,难道想掩盖什么不成。嘉庆帝最后断定不可能是自杀,必须严查到底。

嘉庆帝安排两江总督铁保和江苏巡抚汪日章去查,他害怕两位官员不尽责,而后下谕旨要求把山阳知县和三个长随押到北京由刑部和军机大臣审,后头谕旨刚发,就收到了总督与巡抚的复奏,两人断定说李毓昌就是自杀的。

淮安奇案

经过刑部与军机大臣严审结果,真相大白了,山阳县王伸汉53岁了,是官场老油条,自知年老升职无望,索性捞点油水,灾情一来,他知道机会来了,他虚报灾情严重程度和人口,骗取了朝廷9万两赈灾款,拿出其中6万7千两用于赈灾,剩下两万三千两对半开,自己拿一万三,剩下的一万,拿去打点各级。其中最需要打点的就是查赈官,当时山阳县查赈官包括李毓昌总共有11位,其中九位接受了王伸汉的打点,而且王伸汉还说以后还有赈灾款我们三七分,我拿七你们拿三。

可到李毓昌这,行不通了,李毓昌年轻,半年前才考中进士,仕途光明,李毓昌在山阳县白天查访民情,晚上在住所记录,自己生火做饭,不住官府招待所,也不接受宴请,王伸汉一看,不好办啊,他亲自去找李毓昌,跟李毓昌说我们山阳是个穷县,大家都不容易,希望高抬贵手,李毓昌知道他的来意,板着脸一言不发,王伸汉看到李大人的脸色,自己借意先离开了。

王伸汉在思索该怎样时,身边的仆人包祥说李大人身边的长随李祥是自己老乡,要不我帮你探探,包祥就去探了,一顿酒后,李祥透露了三个消息,一是李毓昌发现王伸汉中饱私囊,准备上报朝廷,二是李祥对主子不满,觉得管太严,没有啥便宜可占,三是其他两位长随也不满意主子。

听完,王伸汉安排两件事,一是花钱收买李祥,二是让李祥帮自己送给李毓昌一份礼物,王伸汉还是觉得有钱就能办。李毓昌把李祥臭骂一顿,把人和礼物都扔出去了,李毓昌决定再参他贿赂朝廷钦差。

王伸汉看到这种情形,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李毓昌干掉,当调查一个多月后,李毓昌觉得情况差不多了,准备回京复命,这时,王伸汉请他吃饭,李毓昌本来不想去的,可转念一想,说不定自己在劝劝,可能他能改邪归正呢。

淮安奇案

李毓昌真就去了这场为他摆的鸿门宴,在餐桌上吃饭喝酒都正常,李毓昌酒足饭饱后回到了住所,在这时,李毓昌觉得非常口渴,呼唤长随拿水,可喊了几声没人应答,过了很长时间,李祥才端了茶水走过来,李毓昌也喝多了,一口就把茶水喝进肚子里后,觉得味道不对劲,看向李祥时,一口鲜血就喷了出来,可李毓昌身体好,虽然疼得满地打滚,但就是不断气,这时候三个人都来到李毓昌身边,合力把李毓昌的脑袋蒙起来,然后用衣带把李毓昌勒死,而后三人伪造上吊现场,然后就是装哭报官,而来的就是王伸汉,王伸汉就是主谋,一口咬定自杀,而王毂因为收钱了,也只能断定自杀。他们本以为天衣无缝,没想到最后等来的却是嘉庆帝亲自盯案,这一下就算你手眼通天,可这事是天子在盯。

嘉庆帝看完刑部的案件原委后,做了两件事,一是马上下令,跟本案有关系的官员,从上到下,一个都不放过,知县王伸汉斩立决,家产充公,妻儿流放,知府王毂处以绞刑,抄没家产,李祥被押到李毓昌坟前先用夹棍然后千刀万剐,把他的心剖出来作为祭品放到李毓昌坟前,其余两个长随痛打四十大板,然后凌迟处死,王伸汉仆人包祥开刀问斩,其他收受贿赂的查赈官革职流放。

李毓昌墓

#优质作者榜#

二是嘉庆帝自己写了一首诗,刻在李毓昌碑上,由于李毓昌没有儿子,嘉庆帝做主,从他的侄子辈选一人,不用参加乡试,给了他举人身份,李泰清告状有功,直接升为武举人,还有一位没收受贿赂的查赈官把他提拔为知县,到这里,案件结案封存。

0 阅读: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