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曲沃代翼——小宗取代大宗正统:推倒了周礼崩坏的多米诺骨牌

寒蝉悠韵 2023-12-13 19:51:07

春秋时期的晋文公,其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尽管他最终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但在登基之前,他却经历了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涯。这一段艰难的历程源于晋国内部的一场深刻的政治动荡——“骊姬之乱”。

晋文公

在这场乱局中,晋献公的妃子骊姬因野心和嫉妒,导致太子申生的死亡,并迫使重耳(后来的晋文公)与其弟夷吾流亡他国,同时推动自己的儿子奚齐成为储君。这一事件不仅破坏了《周礼》所倡导的礼仪和秩序,也预示着周礼体系在春秋时期的逐渐衰败。《周礼》作为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普遍遵循的政治和文化准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规定了国家政权组织机构及其职责,还强调礼仪、秩序和传统的重要性,是维护华夷之辨、确立中华文化正统的关键。然而,“骊姬之乱”,这场春秋时期晋国历史上的重大政治风波,其实是另一个事件的余波而已,这件事就是对晋国乃至后世都有重要影响的:曲沃代翼。

骊姬之乱重耳流亡

“曲沃代翼”,也被称为“曲沃代晋”或“曲沃克晋”,是春秋时代晋国一段长达近70年的同宗相残的血案,小宗的宗主经过三代的努力杀逐了五位大宗君子,终于取而代之。当时的曲沃武公率领其势力攻入晋都翼城(位于今天的山西省翼城县),击败了晋侯缗,并取而代之,成为晋国的新君主。这一事件是庶系(旁系小宗)篡夺嫡系(直系大宗)的典型例子,它不仅改变了晋国的政治格局,也标志着周朝礼乐制度开始崩溃的重要历史节点。这次政变的重要性在于它打破了当时的周礼制度和传统的继承规则。在周礼中,国君的继承通常是由直系血统(即嫡系)来进行的,而曲沃武公的成功篡位实际上是一个庶系继承,这在当时被视为对周礼的严重冲击。

从这个意义上讲,“曲沃代翼”不仅是晋国内部的一次权力更迭,更是反映了整个春秋时代诸侯国间政治和社会秩序动荡的一个缩影。这一事件对后来的春秋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预示着诸侯国间的权力斗争将变得更加激烈,同时也揭示了周礼制度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危机。在此之后,类似的权力争夺和礼乐崩坏在其他诸侯国中也相继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春秋时代政治格局的变化。

背景:

晋国是周王室的同宗诸侯国,自唐叔虞以来,长期是周王室的重要辅助国家。晋穆侯在位期间,晋国参与了多次对抗戎族的战争。晋穆侯的两位儿子,公子仇和公子成师,因出生时期的不同胜利而分别获得了不同的预期和期望。按照周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公子仇作为长子本应继承君位。晋穆侯去世后,其弟殇叔短暂篡位,之后被公子仇推翻,后者继位为晋文侯。晋文侯时期,西周因周幽王宠幸褒姒而陷入混乱,晋文侯参与平定了这场动乱,并协助拥立新的周天子,但他意外地杀害了周携惠王,为晋国的未来政治风波埋下伏笔。

这是后续事件的开端:晋昭侯继位后,他将曲沃封给时年58岁的叔父成师(曲沃桓叔),并由栾宾辅佐,但这一举动打破了周代的等级制度,因为曲沃(曲沃地处今天的山西省闻喜县) 的面积超过了晋国首都翼城。其人口和规模在当时显著超过了晋国的首都翼城。当曲沃桓叔家族控制了这样一个重要的地区后,他们的实力迅速增强,逐渐产生了挑战晋国中央权威的野心。晋国大夫师服当时就指出,一个臣下掌控的封邑比君主的首都还要大,这不仅违背了当时的礼制,而且可能成为未来的政治隐患。事实证明,师服的忧虑是有先见之明的。在后来的百年间,晋国确实经历了由于曲沃桓叔家族的强大而引发的一系列内乱和权力斗争。

经过:

曲沃桓叔是个很有才能的宗主,在他的经营之下曲沃成为晋国的第二个政治中心。前739年,晋国内部发生激烈的政治动乱。大臣潘父发动叛乱,弑杀了晋昭侯,并企图迎立曲沃桓叔为新君。然而,曲沃桓叔未能成功入主翼城,遭到晋国国人的强烈反抗,最终被迫退回曲沃。晋国国人随后立晋昭侯之子平为新君,是为晋孝侯,并诛杀了叛党潘父。这一次以晋国的完胜结束。

此后,曲沃与翼城之间的斗争愈发公开化,曲沃势力不断对翼城的晋宗室发起军事、政治和外交上的挑战,试图削弱晋宗室的权力。前731年,壮志未酬的曲沃桓叔去世,其子鲜(或称鳝)继位,成为曲沃庄伯。接下来的几年内,双方爆发了多次小规模冲突。终于不久爆发了第二次的战斗。前724年,曲沃派遣刺客暗杀了晋孝侯。晋国在荀国等诸侯的支持下进行了反击,迫使庄伯再次退回曲沃。随后,晋孝侯的弟弟鄂侯被立为晋君。前718年,曲沃庄伯贿赂周桓王,试图避免朝廷的干预,并联合郑国、邢国攻击翼城,导致晋鄂侯战败逃亡。然而,由于庄伯未能兑现某些承诺,周桓王反过来支持晋鄂侯,最终庄伯在前716年病逝,曲沃武公继位。

前710年,曲沃武公与陉廷联手攻击翼城,大获全胜并杀害了晋哀侯。尽管国人随后立晋哀侯之子为新君,但此时翼城周边区域已被曲沃控制,晋君的权力和影响力大幅削弱。这些事件为“曲沃代翼”的最终实现奠定了基础。在前679年,曲沃武公采取了决定性的军事行动,出兵讨伐晋国统治者晋侯缗。经过一系列激烈的战斗,曲沃武公成功攻克了晋国的国都翼城,标志着曲沃势力的全面胜利。为了巩固这一胜利并防止周天子的干预,曲沃武公采取了一项策略性的举措——将晋国的宝器献给周釐王,以此来贿赂和安抚周天子。

这一外交手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前678年,周釐王回应了曲沃武公的举措,正式封他为晋国的新国君,并列他为诸侯,此时的他被称为晋武公。这一封赐不仅是对曲沃武公政权合法性的认可,也是对他军事成功的承认。由此,公子成师小宗终于取代公子仇一脉大宗,成为了晋国合法的君主。

影响:

对其他诸侯国的影响:曲沃以武力夺取晋国政权并获得周天子的册封,确实为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长久的乱局树立了一个负面典范。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通过武力篡位的可能性,还暴露了周王室对于强大诸侯的束缚力逐渐减弱。曲沃的成功激励了其他世族效仿,导致春秋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内乱和权力斗争。

晋献公尽除公子:晋国后来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但内部并非平静。晋国世族纷纷效仿曲沃的做法,导致频繁的族间攻杀。晋献公感受到曲沃桓、庄两族的威胁,采取了严厉的措施以维持其统治地位。晋献公时期,桓、庄两大族群因在晋国扩张战争中屡建奇功而获得大量分封,其实力迅速增长。然而,随着这些族群权力的膨胀,他们开始梦想着重演“曲沃代翼”的剧情,即通过力量篡夺晋国君位。晋献公对这种趋势深感忧虑。虽然桓、庄后裔与他同为晋室宗族,但他们对君位的威胁让晋献公担忧自己可能成为下一个晋文侯——被自己的族人所篡。为了防范这一风险,晋献公与大司空士蒍合谋应对。

前669年,士蒍策划了一场针对游氏全族的屠杀,随后又建立了新的都城聚(今绛县南城车厢城),将桓、庄的群公子集中安置于此。同年冬天,晋献公率军包围了聚城,发动了一场针对桓、庄族群的军事行动,导致多数族人被杀,仅有少数逃至虢国。“骊姬之乱”可以说也是源自于此。

此次行动有效地削弱了桓、庄两族在晋国的势力,除了少数如郤氏、栾氏、韩氏等亲近晋献公的族群外,其他公族基本上从晋国政治舞台上消失。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晋献公为巩固自己权力所采取的极端手段,也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性。晋国通过消除内部潜在威胁的同时,为后来的政治格局铺平了道路,但也为未来的内乱和分裂埋下了伏笔。创造了晋国独特的政治制度——不让任何公族拥有过大的权力。

晋国称霸:晋国在晋武公和晋献公的统治期间,通过一系列强硬的政治手段,成功避免了类似“曲沃代翼”事件的内部权力斗争。晋献公特别采取了削弱公族势力的策略,以保持君权的稳固。这一策略在短期内看似有效,确保了晋献公对晋国的绝对控制,并在他和后面尤其是晋文公的统治下,晋国的领土迅速扩张,成为春秋时期的超级强国之一,而晋文公也因此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然而,晋国内部的政治结构因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公族作为政治和军事的重要力量被削弱,而异姓大夫阶层的权力逐渐增强。这些大夫不再是君主的辅助者,而是转变为拥有实际政治和军事权力的独立势力。这种权力结构的变化,虽然短期内加强了晋献公的统治,但长期来看却埋下了晋国未来分裂的隐患。

客卿蚕食晋国:晋国的这一变化在后来的“六卿专政”中得到充分体现。原本辅助君主的六大卿家族逐渐转变为实际掌握国家政治军事大权的统治者。他们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与晋室宗族的矛盾,使得晋国的政治局势日益复杂和不稳定。

跟晋文公一起流亡的人大多成了客卿

最终,这种内部的权力斗争导致了晋国的分裂,即“三家分晋”的历史事件。晋国被韩、赵、魏三个大夫家族分割,标志着晋国的终结,也预示着战国时代的到来。这一事件不仅是晋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整个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政治格局变化的缩影。

随着“三家分晋”的事件,晋国这个春秋时期的超级强国终于走到了尽头。这一历史转折点不仅标志着晋国的结束,也预示着一个更为血腥、更加弱肉强食的时代——战国时期的到来。

曲沃代翼凸显了家族和内部权力斗争的破坏性,尤其是在缺乏有效制衡的政治体系中。这种斗争不仅破坏了国家的稳定,也损害了晋国的长期利益;曲沃武公篡位事件突破了周礼制度,显示了法制和传统对于维持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的重要性。在战国时代,传统的礼仪和秩序逐渐崩溃,取而代之的是各诸侯国之间的无休止的战争和权力斗争。在这个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基于血缘或礼仪的联盟,而是基于实力和战略利益的联合与对抗。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纷纷崛起,每个国家都试图通过军事征服和外交谋略来扩张自己的领土和影响力。

战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策略更加复杂和残酷。各国之间的联盟和敌对关系时常变化,使得局势更加不稳定和不可预测。此外,这个时期也见证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和文化变革,如法家、墨家、儒家等诸多思想流派的兴起和发展,这些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晋国的分裂和战国时期的开启,不仅是一个地域性的政治变化,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转变。从春秋的诸侯割据到战国的全面战争,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结构的深刻变化,以及人们对于权力、法治、道德和社会秩序观念的重新审视。在这一时期,中国历史步入了一个更加动荡但也充满变革机遇的新阶段。(图片均去取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阅读。)

5 阅读:2810
评论列表
  • 卢浪 15
    2024-03-09 08:24

  • 秦二世也学着屠杀公族,导致权力失衡,公族和外卿权力要相互制衡的

    唔系老虎的老虎狗  回复: Jacky Cheung
    二世只知道曲沃代翼,但是三家分晋才没多久
    Jacky Cheung 回复:
    想着国家稳定,这个心思是好的,但是方法错误。而且还杀了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这导致最后天下大乱的时候,自己的嫡亲宗室没人能够重整山河。秦亡嬴政有一部分的因素,但胡亥的责任更大一些。
  • 2023-12-15 09:27

    晋文公在位8年,实至名归的五霸之一[鼓掌]

    风语 回复:
    没有五霸,只有三大霸(齐楚晋),五小霸(吴越秦宋郑)
  • 2024-03-07 12:56

    周礼崩坏要从周平王弑父两王并立开始,为了争取诸侯支持,什么礼都顾不上了

    再@Confused…… 回复:
    周穆王无故征伐西戎,导致自是荒服者不至,礼制就已经开始了
  • 2023-12-14 00:46

    什么乱七八糟

    爱情钥匙 回复:
    这个很专业了
    药师-涛 回复:
    讲的很不错了,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说的很清楚
  • 2023-12-29 12:45

    不是郑庄公箭射桓王中肩就已经礼崩乐坏了吗

    用户13xxx12 回复: YangYang18386
    结果礼崩乐坏后郑国成了晋楚争霸砧板上的头号鱼肉,姬寤生做得一手好死
    YangYang18386 回复:
    是他弟弟郑顺产和他妈姜大妈带头破坏 她们背后就是平王指使 所以难产干死顺产后就找平王麻烦虐待死桓王他爸
  • 2024-03-12 18:24

    姬仇弑周携王使自己子孙遭报应

  • 2024-04-28 19:49

    因为前代兄弟相残,后来给卿室掏了

  • 2024-04-05 13:34

    周礼压根没人待见,真正崩坏的是夏礼[得瑟][得瑟]

寒蝉悠韵

简介:初来乍到,随便写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