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考编7年没上岸,崩溃大哭,命里没编,就另寻他路吧

苏南流 2024-05-23 14:12:22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执着、坚持不懈,一定是褒义词,如果一个人有了这样的精神,至少可以说明,学习状态、生活状态都是好的。

但是如果一些事情太过于执着,比如说执着于复读,比如说执着于考研,执着于考公,年年考年年败,还要锲而不舍,这个情境里,执着就不见得是褒义词了。

女孩考编7年没上岸崩溃大哭

一个女孩自曝考编7年,一直没上岸,说着说着就哭了。

考了7年都没上岸,女孩只想进入体制内,从21岁考到了28岁,人生能有几个7年啊,这7年就全在做这件事。

不是说日常正常生活,考试去参加,想要考编上岸,得花时间去准备,花时间刷题,不敢外出游玩,甚至舍不得花时间去看电影。

备考的人,神经一直都是紧绷的,是不太能够正常的去生活的。

保持这样一种状态,重复7年,这也是一个不一般的女生。

换个赛道行不行?

有的时候考试这件事,光靠努力是不够的,还是得有点天分。

高考大户唐尚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人生的巅峰就是中国政法大学,从09年考到16年,考到了中国政法大学,之后就开始下坡。

通过努力能不能提升成绩?能够提升,不过空间有限制,能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不只是努力,还得多少有点子天赋。

这是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考公。

虽然考公要容易很多,很多人通过努力都可以实现,但是局部而言,一些人就是不管怎么努力,不管怎么用时间累积,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要么换个区域,要么换个赛道,一根筋的结果只能是浪费一年又一年的时间。

能坚持考编7年,无疑是幸福的

换个角度来看,能够坚持考编7年,这个女孩也是够幸运的,肯定是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中,因为能够7年只干这一件事,说明父母是支持她的,她的苦恼无非就是为什么不能上岸,而不是来自父母的压力。

这对很多家庭来说,都做不到。

子女大学毕业了,父母支持孩子考编、考研,意味着就要继续掏钱养着孩子,很多父母对此是有怨言的,会给孩子施加精神上的压力。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有父母的支持,父母不给任何压力,已经非常幸运了。

认清自己的上限

学习的时候,要坚持不懈,面对学习难题的时候,要不断探索研究,可是面对人生选择的时候,试过以后心里没底,不如就换个赛道吧。

人生不只有一条出路。

做选择的时候,我相信内心是能够掂量出自己几斤几两的。

不管是考公还是考研,只要不在盲目的状态下选择,每个人都大概知道自己行不行、是否有上升的空间。

人往往会经历三个阶段,拿到相关的题目一脸茫然,会的不多,大多数都是不会,这个时候还不能给自己下定义“行或者不行”;第二个阶段,反复学习、摸索阶段,慢慢的所有的这些相关的概念都了解了,清楚了,信心逐渐增强了;进一步测试个人能力阶段,知识点掌握了以后,有的人就如鱼得水,能够从各种题目中获得快乐,有的人脑子是木的,简单的题目可以应付,加点料的题目就能难住,这就是天赋的差别了。

清醒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上限,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知识是融会贯通的一个过程

我个人读书的时候,还真的是一个非常擅长考试的学生,因为个人曾经当过很多人口中的“学霸”,所以在学习这方面我是有一定的认识和见解的。

知识是融会贯通的一个过程,天赋差异主要体现在,有的学生学习了知识点以后,真的是可以自动融合到一起,遇到题目,需要什么拿什么。有的学生虽然十分刻苦地去学习知识点,去刷题,但是融会贯通起来对他们(她们)来说,真的太难了。

这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过努力克服的,一种题目第一次做不会,第二次做还是想不到,第十次做事有可能打通的。

这是上升空间。

但是到了上限以后,寸步难行。

学生自己要认识到这一点,家长也得认识到这一点,还是那句话努力可以提升,可高度有限制,如果发现自己不行,或者是发现孩子不行,及时换赛道,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1 阅读:202

苏南流

简介:定期分享教育动态,专注学习、关注就业,提升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