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是著名物理学家,为何四十岁后一心研究神学,他发现了什么?

飞鱼史记 2024-05-19 12:17:40

东西方文化之争,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消停。

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西方人依然坚信世界上有上帝存在,正是上帝在冥冥之中主宰着一切,只是如果让他们找寻出上帝的足迹,他们也会和我们一样,两眼一抹黑。

想想也是,人类的火箭都已经冲破了外太空,如果真有上帝的存在,想必老家都被一窝端了,可即便如此,西方人依然不愿意放弃他们的上帝。

当然,这倒不是他们想不开,而是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西方的文明在厚重上总缺少了一丝底蕴,为此他们不得不在历史的缝隙中找寻到与东方媲美的痕迹,所以他们选择了我们东方人很少信的上帝。

这也是为何无论科学发展到什么地步,西方人都不愿意摒弃神学的关键所在。

神学与科学这是互相对立又很难调和的两大领域,彼此之间的力量呈现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不是西方人的信仰在作祟,现如今的神学早就没了市场。

不过在历史上发展中,有一个人早就意识到了这点,所以他将自己的前半生奉献给了科学,又将自己的后半生奉献给了神学,意图找寻出两者之间互通的点。

此人便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哲学家牛顿。

对于我们来说,牛顿绝对不陌生,他是数学和物理课本上经常出现的人物,凭借自身的超级成就,一度被誉为近代物理学之父。

那么在科学上有着如此高成就的牛顿,为何在四十岁后一心研究神学,他耗费了近四十年的时间,究竟发现了什么?

科学

牛顿出生于英格兰林肯郡伍尔索普村的一个庄园里,只是悲催的是,在他降生之前,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由于精神受到了打击而早产生下了牛顿。

牛顿出生时十分瘦小,她的母亲曾说过,能将刚出生的牛顿放进一个夸脱的马克杯中。

在牛顿三岁的时候,母亲带着他改嫁给了一个牧师,这让牛顿内心很郁闷,他甚至在稍大些恨恨地写下:

威胁我的继父与生母,要把他们连同房子一起烧掉。

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的学习成绩很一般,甚至总是被老师点名批评,牛顿很喜欢读书,只是看的几乎全是机械模型制作之类的枯燥之书。

乐在其中的牛顿,在上中学之后便展现出了在物理学方面的天赋,后来考上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这个学院的教学是基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而牛顿的老师则是英国第一位得到卢卡斯数学教授席位的巴罗,他教授给牛顿的是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等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牛顿在这些方面的天赋,让巴罗欣喜若狂,他发现牛顿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将自己毕生所知倾囊相授。

将实验室为家的牛顿,可不单单只研究物理学,他是百科全书式的全才。

在力学上,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和动能守恒原理;在光学上,他发现了颜色理论,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在声学上,研究了音速传播理论;在数学上,发明了微积分学,证明了广式二项式定理;在经济学上,提出了金本位制度;在天文学上,论证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牛顿在这些领域上的成就,让他在科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可是令人惊讶的是,他却用后半生的时间一头扎进了与科学对立存在的神学之中。

神学

在西方世界中,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几个世纪的努力,科学才慢慢被人们所接受,只是这种接受是与神学并存的,西方人并没有因此抛弃信仰神学。

牛顿在物理学上的成就则是给了神学最为猛烈的冲击,尤其是他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彻底让神学失去了立足点,可以说牛顿给了“上帝存在”这一命题以致命的打击。

只是牛顿是个虔诚的基督信徒,他的发现并没有使他快乐,反而陷入到了无尽的惆怅之中,物理学告诉他没有上帝,可信仰又让他坚信上帝是存在的。

这种矛盾最终使得牛顿将后半生的研究重心放在了神学之上。

既然如此,牛顿便从科学的角度入手,用自己发现的那套理论,来论证上帝的存在,甚至还他还用了很多科学现象来说服自己。

按照牛顿的说法,在三维空间里,天体都按照万有引力的定律为运行,但这并不能否认上帝存在,反而是上帝创造了万有引力。

在上帝创造出引力的规则之后,他便撒手不问,任凭这套规则自己运行。

为了证明自己提出的神学理论,牛顿甚至写过大约150万个单词左右的神学研究手稿,只是很大一部分并没有被发表,毕竟他的神学理论与科学理论相比显得实在是苍白无力。

发现

既然牛顿花费了后半生近四十年的时间去研究神学,那么他究竟发现了什么?

说起来倒也很令人无奈,因为他在研究神学的时候,让他得到了更多关于科学的发现,这则进一步让他的神学理论站不住脚。

越是如此,牛顿越不肯放弃上帝存在的悖论,他甚至提出了神学并不与科学背道而驰,反而是科学的终极解释的观点。

创世之力则成为了他后半生研究神学的核心问题,作为神学经典的《圣经》,自然也成为了牛顿重点研究的书籍。

在牛顿的研究之中,他一直在用《圣经》来为科学做解释,甚至还根据《圣经》的内容推算地球只有6000多年的年龄。

很显然,当出发点都是错的时候,无论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都不足为信,这便是牛顿后半生的悲哀之处。

1727年3月,牛顿逝世,享年84岁,他直到临终也没能论证出上帝究竟在哪,只是盲目坚信科学现象的背后是上帝主宰着一切。

牛顿回顾自己的一生,似乎也明白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神学上,他终究没能站在真理的顶端,才让他临终时留下了这样的遗言:

我不知道世人会怎样评价我,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海滨上玩耍的孩子,时而拾到几块莹洁的石子,时而拾到几片美丽的贝壳并为之欢欣,那浩瀚的真理的海洋仍展现在面前。

牛顿一生都在追寻真理,只是神学让他走偏了放向,可这并不能否认牛顿的功绩,毕竟在科学上,他依然是一座令人敬仰的高山。

参考资料:《外国历史名人传》等。

(图网,侵删)

0 阅读:0

飞鱼史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