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生活大于爱情

安安小小姐姐说城市 2024-05-21 13:26:38

80后,指1980年~1989年间出生的人口。

按年龄算,到2023年末,80后最大的已经45岁,最小的也到了35岁。

这个年纪,再提爱情,显得很尴尬:

一部分人上有老下有小,被生活压弯了腰,生活了无生趣;

一部分人为生活所迫,两地分居,留守一方天天守着小孩,离开的一方为了三瓜两枣披星戴月、呕心沥血;

还有一部分人,早已成了爷爷或奶奶,享受着隔代亲的快乐;

剩下的一部分,对象还留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上,孤苦伶仃、孑然一身。

人到中年,爱情早已远离80后。甚至于,连商场的销售或在520这种节日销售鲜花的小孩,也很少向80后推荐与520相关的商品。

前述的这些现象,我们从人口性别比的角度,也能窥到一些端倪。

我们整理了全国337座地级及以上行政区的1980年~1989年间出生人口性别比,从中观察80后性别比,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区别。

跟90后和00后相比,80后的性别比失衡现象,要轻微不少,虽然在东莞、深圳、防城港、舟山、佛山、中山等地,常住人口的性别比仍然高达120:100以上。

但在包括西安、重庆、成都、郑州、长沙和哈尔滨在内的200多座城市里,80后常住人口性别比,已经低于107:100的警戒线,即人口性别比处于合理的区间。

在安徽、江西、河南的大部分城市,以及苏北和甘肃的部分城市,80后常住人口中,女性数量已经超过男性,呈现出女多男少的现象。

与之相反的是,在外来人口密集的珠三角、浙江大部、江苏的少数城市和上海,80后常住人口性别比处于失衡状态,男性人数要远多于同年龄段的女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留守妇女儿童有关,女性怀孕生育,留守老家照顾小孩和老人,男性远赴外地工作。

但这不是全部的原因。在外来人口同样密集的江苏部分城市,人口性别比却处于比较平衡的状态。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内蒙古、云南和广西等少数民族聚集的区域,80后性别比,也处于男多女少的状态。至于原因,作者暂时不知,欢迎了解的网友给个意见。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