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朝鲜遇灾,重庆一老太捐100吨面粉,金正日落泪:是胡妈妈

渊泽之观 2024-03-27 15:09:51

1995年,一场史无前例的灾荒席卷朝鲜,造成了粮食供应大量不足,一时间朝鲜国内人人自危,一位来自中国重庆的老妇人从报纸里得知了这一消息,急得坐立不安。

第二天她就前往银行取出了自己全部积蓄,四处筹集了100吨面粉寄到千里之外的朝鲜。

正是这100吨面粉,让朝鲜从深重的危机中稍微喘过气。

后来,平稳度过危机的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回忆起此事时,最感激的不是伸出援手的各大国,而是那位名不见经传的老太太,他感慨落泪:“那是胡妈妈啊。”

那么金正日口中的胡妈妈到底是什么人?她跟朝鲜又有什么渊源,为什么愿意倾其所有援助这个国家呢?

乱世中成长起来的女战士

1920年,胡真一出生于沈阳,当时国内并不太平,沈阳内更是战火连天,在胡真一7岁那年,她的父母为了谋一条出路,带着孩子们一路逃难到黑龙江一带。

本以为离开老家之后,一家人能够喘一口气,但紧随其后的是日军不断加速的步伐。

胡真一出生在这种环境下,经历过迁徙的奔波,一路上见证了硝烟四起,心智也变得格外的成熟。尤其在日军大面积侵略东三省之后,周围人的惨状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植下了正义的种子。

在她12岁那年,母亲也永远地离开了她。胡真一和姐姐艰难地在乱世求生。可以说战乱让胡真一一无所有,也是因此,她比谁都渴望改变这种现状,将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家园。

东三省的百姓不甘心任人鱼肉,很快涌现出了多方对抗侵略者的队伍。

少女胡真一很快接触到这些游击队,她毫不犹豫地投身于其中,因为年纪小,头脑灵活手脚又快,胡真一被安排成为送信员。

送信,听起来是很简单的任务,但实际上责任重大,并且也不轻松。

胡真一经常背负着生死攸关的情报,行走到不同的站点之间,有时候两个站点相距数十里路,胡真一没有别的交通工具,光凭两条腿行走。为了尽快让情报传达出去,她总是快马加鞭地走,一刻也不敢耽误。

更不要说路上可能遇到的搜查和询问了,无数次危机,胡真一都用自己的智慧化险为夷。

在人员浩荡的抗日队伍中,胡真一是出了名的积极分子,不管是传达情报还是团内的妇女工作,她都积极响应,完成得很出色。

当时日军十分猖狂,不仅大肆搜捕抗日队伍,对手无寸铁之力的平民百姓也不放过。

尤其是年轻的妇女,更是难逃日军的辣手,一旦被侵略者看上了,就会落得被捆绑到军营的结局,被迫为日军提供性服务。

胡真一为了降低自己被迫害的风险,果断地剪去一头长发,并且将自己的前胸用布条狠狠地束缚起来,隐藏起一切的女性特征,伪装成一个瘦弱的少年。

平时穿过城门的时候,她也十分小心,总是把自己弄的邋邋遢遢,毫不起眼,然后跟人群挤在一起,跟随人流离开。

这一招总是令她在日军的鹰眼下,保住自身的安全,顺利完成任务。

她出众的工作能力和不怕艰苦的精神,受到了上面的赏识,在组织大力举荐和她本人的争取下,1938年,18岁的胡真一成为了党组织的一员。

这令胡真一十分激动,这不仅意味着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将来还有更多的机会发挥光和热。

在抗日队伍中,胡真一迅速地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女战士,也是在这里,她结识了一位跟她同样志向高远的斗士,两人开始了一段相互扶持的革命爱情。

意外救出金日成

在组织内的牵线搭桥下,胡真一结识了身为指挥员的柴世荣,两个人一见如故,又怀抱着同样的革命理想,感情迅速升温。

柴世荣身材健硕,力大无穷,还有着一手从小练就的好枪法,在战场上英勇无比,屡立奇功。

当时柴世荣的妻子已经去世,他单身一人数年,组织见他一个大男人生活上难免不方便,于是就将胡真一介绍给他。

胡真一也不介意柴世荣结过婚,年纪也比自己大一些,在她心目中,智勇双全的柴世荣是人民的英雄。

热情大胆的胡真一直接了当地对柴世荣表达了倾慕之情:“我喜欢你,你愿意跟我在一起吗?”

柴世荣沉默了,他告诉胡真一:“不管将来还是现在,我注定要投身于战斗,跟了我一辈子会很苦,这你也愿意吗?”

胡真一坚定道:“我跟你想的是一样的,如果不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目标,又怎么会这么投缘呢?”

柴世荣感动地握住胡真一的手,这下他清楚了胡真一的心意,知道她就是自己作战路上最佳的伴侣。

心意相通后,在1938年5月,两人就结成了夫妻。

他们之间没有谈情说爱的闲情逸致,也没有风花雪月的浪漫,正如胡真一所言,她与柴世荣的感情和默契都是建立在相互扶持和目标一致的战斗中的。

七七事变之后,日军的侵华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对于东三省这片肥沃的土地,狼子野心的日军早已视为囊中之物。

东北抗日军队与日军间的斗争变得十分焦灼。

此时担任旅长的柴世荣和妻子胡真一当仁不让地投身于其中。

在一次战斗中,柴世荣所在的队伍遭到了日军的围困,脱身的唯一办法就是暂时撤退到苏联边境。

肩负这一重责的柴世荣冷静地指挥队伍逃离日军的包围圈,还好一切有惊无险,就在眼看成功在望的时候,胡真一突然警惕起来,她抓住丈夫的手臂,谨慎道:“附近有战斗的声音,难道是日军追上来了?”

柴世荣一听,果然有战火轰鸣声,心中不由一紧,好不容易才带领队伍开出一片生天,难道这么快又落入日寇的围剿中?

他当即派士兵到附近侦察,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边做好两手准备,排兵布阵,如果日本兵追上来的话,只能全力一战。

令柴世荣夫妻松一口气的是,这一批日军并不是冲他们而来,他们交战的对象是朝鲜军。

士兵还传达了一个消息,朝鲜军因为兵力不敌日本军,应该坚持不了多久了。

柴世荣沉默了,少顷,面对共同的敌人,他还是决定伸出援手。

柴世荣在修整了一下部队之后,带着剩余的兵力,从后方支援朝鲜军。

有了柴世荣部队的支援,朝鲜军如虎添翼,很快就把日军打得节节败退。

得知是来自中国的军队帮了自己一把,朝鲜军的首领第一时间过来拜访柴世荣表示感激。

刚看到柴世荣的那一刻,金日成愣住了一下,很快他就留下了激动的泪,伸出手,上前相认。

柴世荣有点疑惑,但还是用简单的朝鲜语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对方看起来却更加激动了。

“我是金日成哪,你还记得我吗?”

柴世荣这才恍然,原来是老朋友金日成啊。

乱世中的守望相助

说起来,柴世荣和金日成的友谊从十几年前就开始了。

1928年,怀揣着改变当前局势的想法,柴世荣加入了和龙县当地的警察局,并且凭借出色的能力很快就升迁至副局长的位置。

在这里,他跟金日成有了接触。

柴世荣曾经在朝鲜待过4年,能说一口流畅的朝鲜语,两人胸怀家国抱负,彼此惺惺相惜,很快就程了莫逆之交。

没想到阔别数年,两人竟然还能在生死关头重逢,不得不感叹命运的巧合。

此后,在组织的安排下,柴世荣夫妻和金日成暂时停留在苏联。

两家人分别住进了丛林深处两所简陋的小屋子里,屋子相隔不远,只用走几步路,就能敲开对方的门。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柴世荣和金日成本就是志同道合的好友,在这远离人迹的丛林中,两家人的往来更加密切。

在苏联军营,环境比较恶劣,但作为革命战士,他们最擅长的是苦中作乐。

尤其是金日成,他幽默风趣,有着一颗年轻乐观的心,对未知的前景和充满险阻的前方总是积极应对。

每到休息日,金日成就像变了个人,脱下严肃的面具,拉着柴世荣和胡真一到户外的空地上,一起载歌载舞。

刚开始柴世荣夫妻不太放得开,是金日成又唱又跳,带领大家融入着愉快的气氛中,一天下来,战场上的烦恼很快就能一扫而空,柴世荣夫妻俩总能感到心情愉快。

后来柴世荣和金日成的孩子先后出生,空荡荡的木屋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大人的欢笑声、小孩的啼哭声总是在丛林上方飘荡。

新生的喜悦冲淡了战争的惨淡,初为人父的金日成尤其激动,他对两家的孩子都很疼爱,当一天的政事结束,不管多累,他总要见见孩子们,一边抱着婴儿摇晃,一边哼唱童谣哄他们入睡,对于两个孩子是一视同仁的喜爱。

金日成的歌声和孩子的嘤咛交加,一度成为了军营中最温馨的符号。两家人的感情也在日积月累的相处中日益深厚起来。

在特殊时期,物资极度短缺,大人还能勉强忍耐,但是孩子还小,苛刻的生活条件使得他们很容易生病。不管是金日成还是柴世荣,只要得到一些物资,手头宽松一些,总是惦记着要给另一家送去,哪怕自己省吃俭用。

孩子们也在一起长大,从小就是最好的玩伴,亲密无间。

不幸的是,1944年,柴世荣病死在追击日军的途中。金日成也重新踏上国土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

而胡真一回到了国内跟随大部队南下。

在时代的浪潮下,亲密无间的两家人四处流散,临行之前,金日成将几件珍贵的首饰留给胡真一作留念,这些金灿灿的首饰也成了两家人友谊的见证。

跨越半世纪的友谊

1995年,朝鲜陷入史无前例的自然灾害中,全国经济陷入困顿不说,就连国民粮食补给都成了问题。

胡真一此时已垂垂老矣,身体和精神都不如从前。但是一听到这个消息,还是着急得不得了。她几乎是当机立断地做出了决定。

胡真一来到银行取出存折里的全部存款,这是她辛苦半生存下来的养老钱。但胡真一还感觉不够,便一个电话打给在铁路局上班的儿子,跟他商量:能不能借我一点钱,我要给朝鲜国捐去!

胡真一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她的儿子每个月领着死工资,家里还有正在读书的小孩子,手头实在不算宽裕。

即便如此,在知道了母亲的打算后 他还是当机立断地拿出一部分钱,补贴到母亲的存款里。

在母子俩看来,他们对朝鲜的帮助不仅是因为感激与金日成一家的守望相助,还象征着两国百姓的友谊连绵不息。

两个人又经过了多方的奔走,将这一笔存款全部换成了面粉,足足有100吨。这批承载着爱与希望的面粉运往千里之外的朝鲜,虽然不足以扭转颓势,但也能解决燃眉之急。

此时金日成已经去世,但他的儿子金正日接到这一笔物资之后,还是无比感恩。在他眼里,胡真一跟他们一家曾经共同度过难关,是跟妈妈一样亲切的亲人。

得知寄来物资的是胡真一,他脱口而出:是胡妈妈呀。

不久后,胡真一在金正日的邀请下来到了朝鲜做客,跨越了半个世纪的友谊化作深深的拥抱。

金正日亲自带着胡真一四处参观。

在金日成刚刚修缮好的陵墓前,胡真一虔诚祭拜并送上代表怀念的鲜花。临行前,金正日也把一小座铜像送给胡真一作纪念,金正日的名字刻在后面。

从此,两家人又恢复了往来,每到盛大的日子,金正日总是邀请胡真一前往朝鲜庆祝。这同样也是两国友好的见证。

1 阅读:172

渊泽之观

简介: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