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中国戏曲和现代电影的鼻祖

非遗新译 2024-05-22 17:25:39

皮影戏是让观众伴随着音乐和唱腔,通过白色幕布观看平面人偶灯影表演的戏剧形式。人偶以及场面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手工雕刻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所以称之为皮影。皮影戏中的车船马轿、奇妖怪兽都能上场,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等特技操作和声光效果都能表现,堪称中国戏曲和现代电影的鼻祖。中国皮影戏2011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皮影人的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成的,用线联缀而成,可以有12-24个活动的关节,以便表演时活动自如。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皮影一般由驴、牛或羊皮制成,需要十多道程序,每道程序都需要细致的技术和专门的工具。雕刻师使用的工具是自制的,他们的技术由大师代代相传。

在过去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演出题材涵盖历史演义、民间传说、爱情故事、神话寓言、现代时装等,无所不有。常见的传统剧目有白蛇传、西厢记、西游记等,现代剧目有兄妹开荒、白毛女、龟与鹤等等。

各地皮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的精华,从而形成了溢彩纷呈的众多流派。皮影戏有七到九名表演者的大型剧团,也有两到五名表演者的小剧团。许多皮影艺人身怀绝技,能即兴演唱、假声扮演、单人操作数个影偶等,还能演奏多种不同的乐器。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场地限制,演员也不需正规训练,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一担挑”艺术。

中国的皮影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年的黄河地区,在公元1300年左右达到顶峰。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泰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亚欧各国。千百年来,皮影戏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如今,大家以精湛的工艺把皮影角色雕刻出来以供观赏,更强调了皮影在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性与装饰性。

0 阅读: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