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把奶茶全泼女孩身上,只因怀疑儿子偷钱请客?看得尴尬癌犯了!

你好吴所畏 2022-08-28 21:50:30

近日广东惠州一网友分享了一段视频引起不少网友们的愤怒与不满。

有人看完这段视频更是直言表示:“有这样的父母,今后谁还敢当她儿媳啊”!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今天就和大家来聊一聊。

01

我儿子请客?

昨天,浪妈刷到一个上了热搜的小视频,看到后真的很气愤。

事发那天,在广东惠州某奶茶店里,几名十多岁的孩子在店里点了几杯奶茶,看得出他们平时的感情应该比较好的。

他们刚坐下没多久,一名穿着红色上衣的女子带着丈夫就找上门来。

这名红衣女子是其中一名男生的母亲,只见她跟丈夫气冲冲地来到儿子台前。

儿子还没有开口,女子就使劲地推了推旁边女孩,正当女孩正疑惑男孩的妈妈做什么时候的时候,下一秒发生一幕令全场都大跌眼镜的事情。

只见这位男孩的妈妈以为是自己儿子偷钱请女孩子吃喝,二话不说拿起桌上的奶茶竟直接淋到了女孩头上,小男孩见状没上前阻止,而女孩也被吓得不知所措一动不动。

我们试图用一种最不负责任的方式猜想,假设两个孩子真的有一点点的青春期的暗生情愫。这样的一个场面。

不说给双方一个一辈子忘不掉的阴影吧,起码对于女孩子,世界上有很多“恶婆婆”这种对未来的恐惧是少不了了。

还有,即便是儿子偷了自己的钱请女孩喝奶茶,也是未成年异性朋友之间的一个很小的交际行为,难道儿子的脸面不值一杯奶茶钱吗?

孩子是有自尊心的,教育孩子要学会尊重孩子,教育孩子要学会给孩子留面子,孩子越来越大,自我保护意识也会越来越强,显然这位母亲的做法只会另孩子越来越叛逆

现在,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愿意跟你分享心情,不信任你。

那你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不信任你,是不是你一步步的伤了他的心?

孩子们在父母的开玩笑、捉弄、责骂、教训、不尊重、不相信中一点一滴地失去了对大人的信任。

慢慢地孩子也向大人封闭了自己的真心,甚至穿起了盔甲对抗大人。当父母在哪天发现孩子没跟父母分享任何的人和事时,我们在孩子的内心里已经被悄悄“清理”了。

02

他是我孩子

我愿意咋说咋说

中国少年研究中心曾对1000多名未成年人进行了调查分析:

在家里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其不良性格特点最为明显,有25.7%的孩子自卑,22.1%的孩子冷酷,56.5%的孩子很暴躁。

之前也有教育界的专家指出:“贫穷不会带来教育的失败,但精神的虐待,一定会制造一个问题儿童。”

前阵子,在北京7号线地铁上,一名妈妈责罚其七八岁的孩子当众下跪,孩子差不多跪了一站地。

有人劝这位妈妈,她却回怼:“我说我的孩子,我想让他干嘛就得干嘛!”据说事情的起因是因为孩子在地铁上玩手机。

这位妈妈先是狠狠地捏孩子的脸,导致口罩都从孩子耳朵上被揪下来了,孩子默默地戴好口罩;

她觉得不解气,又打掉孩子帽子、夺过孩子手机、扔掉孩子书包,然后又呵斥孩子跪下。地铁到站后,这位妈妈自顾自地下车,孩子连忙捡起书包追上。

《少年说》里,也有一个叫涂思睿的女孩,很喜欢写东西。

她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的生活用小说的方式记录下来,写了整整56本。

但父亲看到后,却大为光火,觉得女儿是浪费时间,于是将女儿辛苦写的东西全部撕毁。

事情发生后,女孩哭着说:“我感觉我那段时间像是失去了灵魂一样。”

从小不被父母尊重的孩子,会一直在寻求自我和委曲求全的状态中辗转徘徊。

既想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获得父母的尊重,又在父母的强压之下,成为一个无法掌控自己的傀儡。

当孩子在而这种反复不定,孩子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出现问题。

有不少孩子在父母不尊重自己的环境中,出现了抑郁的情绪,有时候甚至会产生自残、轻生的念头。

对这些孩子来说,有时候伤害自己产生的痛感,才能够让自己体会到“我是一个独立的人”,其他时候不过是父母手中的提线木偶罢了。

03

尊重

可是再看看另一类父母是怎么做的呢?

有网友分享了一张图片,一位父母在电梯口贴了一张寻物启事,寻找孩子丢失的一本卡册,寻物启事的最后写道:

这是孩子攒了很久的卡片,是他很心爱的东西,如果您捡到了,请及时联系我们,非常感谢!

他把孩子当成了一个尊重的人,他看到了孩子灵魂的存在。

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讲述了一位父亲教育子女的故事。

他很少对儿子女儿进行说教,也从不欺骗、强迫孩子,他把儿女当成自己的朋友,耐心教育他们分辨是非,感受世界的丑陋与美好,正确认识自己与身边的人。

还记得这位父亲说的一段话:

当一个孩子问你问题时,看在上帝的份上,你要好好回答他。千万不要编故事。

孩子虽然是孩子,可他们比成人更快地发现你在回避,而这种回避只会把他们弄糊涂。

良好的教育,应该从尊重孩子开始。

04

言传身教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父母在决定某件事情的时候,应该问问孩子:“我这样做你愿意接受吗?”“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有的孩子由于性格内向或者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往往会在情绪中表现出不满。这时候父母应该多加注意。

发现后,要耐心和孩子沟通,不要忽略自己无意中的言行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但要注意,在和孩子沟通时不应该逼迫他们交代思想。

当孩子烦躁不安或闷闷不乐时,请告诉他:“如果你愿意,我希望倾听你的心里话;但如果你不愿意,我也不勉强。”

这才是尊重与倾听。

请每一位父母都能做好这样的人。

大家怎么看?

0 阅读:10

你好吴所畏

简介:娱乐有理,八卦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