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美军不再淡定,坠机根本不是燃油问题!三大疑点浮现,背后疑似与解放军有关? 今年

美军不再淡定,坠机根本不是燃油问题!三大疑点浮现,背后疑似与解放军有关? 今年10月26日下午,南海海域上空,美国海军的“尼米兹”号航母出了大事。不到半小时,两架飞机接连掉进海里。   先是一架MH-60R“海鹰”直升机,下午2点45分刚起飞就栽了下去;紧接着,一架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起飞时左引擎冒着烟,直接冲出甲板。   所有人都在找一个简单的答案,一个能快速甩锅的对象,远在“空军一号”上的总统特朗普就直接点了名:燃油有问题。这个猜测听起来最合理,军方也立马动手去查。   可查来查去,结果挺尴尬的。用同一批油、同一个储油罐的其他飞机,啥事没有。油品送去实验室连着检测了三天,愣是没找到任何质量低劣的报告。   这条最方便的路,堵死了。这下好了,找“替罪羊”失败,只能硬着头皮去面对那些更要命、更不愿承认的深层问题。   其实问题早就写在“尼米兹”号自己身上了,这艘航母快50岁了,这趟任务跑完就该拉去拆解了,可以说是在“退休养老”的路上。   一艘行将就木的战舰,浑身都是毛病。2022年,它的储水仓漏了,逼得整个舰队中断训练回港修理;船上的燃料管也漏过,把官兵的饮用水都给污染了。   这艘老航母的传感器、电控系统反应迟钝,蒸汽弹射器的密封件磨损得压力都不稳了。它就像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硬撑着上战场。   这种“老化”不是个例,那架坠毁的“超级大黄蜂”战斗机,过去一年里已经摔了7架;那架“海鹰”直升机,也服役超过20年了,关键的反潜设备维护总是跟不上。   往根上说,是整个工业体系出了问题,美国的造船厂缺熟练工人,干船坞这些设施也旧得不行,军工企业垄断导致核心零件的交付慢得离谱。从一颗螺丝到一个工人,整个系统都在生锈,掉飞机只是这锈迹斑斑链条上最响的一声脆响。   机器会生锈,人会累趴下,“尼米兹”号上的官兵,已经连续在海上漂了7个月,远远超过了常规部署6个月的极限。   而且这7个月可不是轻松度假,他们先是在中东跟胡塞武装对峙,神经时刻紧绷,然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南海。   身体累到极限,技术却在退步。根据五角大楼2022年的数据,飞行员年均飞行时长只有大概130小时,离200小时的标准差得远。 更要命的是南海的环境,这里水域狭窄,天气多变,还有解放军常态化的巡航。   在这种“被人盯着”的压力下,美军的舰载机起降计划被打得乱七八糟。这种精神上的压迫感,叠加上生理疲劳,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最终酿成大祸。   所以你看,“尼米兹”号的事故根本不是意外。想想之前在南海撞山的“康涅狄格”号核潜艇,还有从“卡尔·文森”号上掉下去的F-35C战斗机,这简直成了一种规律。   美军现役11艘航母里只有4艘能正常用,剩下的都在排队修理,却还想着把南海的侦察架次增加六成,这就是典型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这次坠机事件,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美国那个沉迷于“秀肌肉”、用老旧钢铁维持霸权幻象的战略脸上。说到底,油没问题。   有网友认为“美国流氓炫耀武力,表演战机钻海底,难道就能吓倒伟大的中毕民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