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美国这次要急了!不是因为火箭没升空,而是中国空间站里竟没有一个英文,全是中文!

美国这次要急了!不是因为火箭没升空,而是中国空间站里竟没有一个英文,全是中文! 说句实在话,中国空间站用中文,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以前的国际空间站,是美国和俄罗斯牵头建的,里面全是英语和俄语,其他国家的宇航员想上去,都得先把这两种语言学明白,没人说过他们“封闭”,反而觉得理所当然。 日本宇航员要上国际空间站,光英语和俄语就得各学200小时,这在航天圈里就是默认的规矩——谁掏钱建的,就按谁的语言来,客随主便的道理美国人以前比谁都清楚。 现在中国自己掏钱、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空间站,从核心舱的按钮到显示屏上的参数,全用中文标注,这不过是照着同样的规矩办事,连不少外国人都看不过去,说“中国人没靠外援造航天器,凭什么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还有人直接点破“这是典型的西方傲慢”。 数据显示,讲普通话的人占世界11.92%,比英语的4.92%多了一倍还多,要说“国际语言”,中文其实更有资格。 可美国偏就急了,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想到,当年费尽心机的封锁,反倒逼出了一个能和他们掰手腕的对手。 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沃尔夫条款,白纸黑字禁止NASA和中国搞任何航天合作,连中国科学家参加开普勒科学会议都被拒之门外,理由牵强到可笑。当时美国大概觉得,这一下就能把中国航天的脖子掐住,毕竟那时候国际空间站是太空唯一的“避难所”。 可他们没算到,中国航天是越封锁越有劲,硬生生花了十几年时间,从零造出了天宫空间站,从设计到核心技术100%自主知识产权,连再生式环控生保这种“太空生存必备技能”都自己攻克了。 现在天宫空间站已经在轨运行多年,实施了181项科学项目,拿到150多项专利,获取的数据超过300TB,这些成果都是在没有美国参与的情况下搞出来的。 更让美国坐不住的是,国际空间站已经超期服役快十年,原本计划2024年退役,勉强延到2030年也已是强弩之末,而中国空间站正处于黄金运行期,将来很可能成为太空中唯一的在轨空间站。 以前美国靠着国际空间站当“太空盟主”,各国都得看它脸色,现在风水轮流转,轮到他们担心被边缘化了。 当年美国要求所有登国际空间站的人学英语,现在想登中国空间站,就得学中文。 欧洲宇航员早就行动起来了,德国的毛雷尔学了6年中文,给自己起了“马天”的名字,意大利的萨曼莎能流利用中文接受采访,法国宇航员干脆直接把中文学成了“技能点”。这些人心里门儿清,未来太空科研的重头戏可能要在中国空间站上演,不学中文连操作界面都看不懂。 而美国宇航员呢?明明想合作,却被自己的沃尔夫条款捆住手脚,NASA局长尼尔森一边喊着“要盯紧中国”,一边又拿不出应对办法,只能在国会听证会上拿中国当“要钱密码”,求着国会给更多预算,这吃相着实不太好看。 美国嘴上骂中国“封闭”,实际封闭的是他们自己。中国早在2018年就宣布空间站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现在挪威的肿瘤研究项目已经敲定要上天宫,还有十几个国家的科研项目在排队。 而国际空间站当年可是把中国直接排除在外,如今想合作还得看中国脸色。有美国媒体算过一笔账,如果美国商业空间站计划跟不上,等国际空间站退役,美国宇航员想上太空搞科研,可能得厚着脸皮求中国,到时候还得乖乖学中文,想想都觉得魔幻。 美国这股急火,本质上是霸权心态在作祟。以前他们习惯了制定规则,别人只能服从,从阿波罗计划到国际空间站,太空里的语言、标准、玩法全由他们说了算。 可中国空间站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垄断,不仅用中文标注,还按自己的规则搞开放合作,这等于在太空里另立了一套标准。NASA前局长博尔登早就说过,沃尔夫条款根本没拦住中国,反而逼中国搞出了自己的计划,现在这话成了美国航天界的共识。 看着曾经被自己封锁的对手,如今在太空里用中文写下新规则,美国能不急吗?这急的不是中文成了空间站语言,而是自己的太空霸权真的要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