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靠纳税人补贴压电价,德国竟为了 “摆脱中国廉价钢材”?经济部长赖歇直言,给钢铁业

靠纳税人补贴压电价,德国竟为了 “摆脱中国廉价钢材”?经济部长赖歇直言,给钢铁业设工业电价上限控成本,核心是减少对华依赖!一边是自身能源成本高企的困境,一边却把矛头对准中国钢材,这波 “护本土” 操作,到底是救产业还是找错了靶子? 她还明确表示,此举是为了减少对“中国廉价钢材”的依赖。 先说说这电价上限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德国早不是第一次干这事了,2023 年就搞过电价减免,一年砸 120 亿欧元补贴制造商,把电税从每千瓦 1.537 欧分降到 0.05 欧分,还放话能延三年。 到 2025 年更夸张,1 月刚推动态电价,让电费跟着市场波动走,没过多久又喊着设上限,这政策翻来覆去的,看得人眼花缭乱。 背后的原因其实特直白 —— 能源成本快把德国工业逼疯了。 2025 年 1 月,德国钢铁公司 GMH 集团直接停了一座绿色钢铁车间,发言人哭丧着脸说电价飙到 400 欧元 / 兆瓦时,根本没法开工。 要知道 2019 年最高才 130 欧元,这涨幅比坐火箭还快。 我家楼下开五金店的老板也遇过类似事儿,去年房租涨了两倍,他只能缩减进货量,跟现在德国钢铁厂的处境一模一样。 赖歇把矛头指向中国钢材,这操作有点像考试考砸了怪同桌。 德国钢铁工业联合会自己都承认,钢铁行业直接带 8 万人就业,机械制造、汽车这些靠钢材吃饭的行业,撑着 400 多万个岗位,这可是德国工业的半条命。 他们依赖中国钢材,真不是因为咱们卖得便宜。 我前阵子跟做外贸的朋友聊过,现在中国钢材早不是 “廉价” 的代名词了。 不少钢厂用上了电弧炉短流程工艺,比德国老工厂还环保,成本控制得好是因为技术升级,不是靠偷工减料。 反观德国,自己放弃核能,新燃气电厂又没跟上,电网收费还翻倍,能源政策一团乱麻,这锅哪能甩给别人? 更有意思的是德国政府的内部矛盾。 经济部喊着要补贴,财政部却急得跳脚,警告说这么砸钱会扭曲市场。 这场景像极了我家装修时的争执,我想装高端家电,我爱人担心超预算,最后只能折中。 可工业发展不是装修,折中方案往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赖歇自己也没底气。 她 10 月在欧盟会议上还说 “不能让本国产业当炮灰”,转头就拿中国当靶子,这种前后矛盾的表态,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在转移注意力。 真要减少依赖,得先把自己的能源问题解决了,总不能一边让钢铁厂因为电费停产,一边指望人家不用便宜钢材吧? 英媒最近嘲讽得挺到位,说德国这是亲手拆自己的产业链。 这话没夸张,钢铁是工业的粮食,电费降不下来,钢厂开不了工,汽车、机械这些下游产业迟早得跟着倒霉。 到时候别说减少对华依赖,恐怕得求着别人卖钢材。 国际经贸里有个朴素的道理,谁的产品又好又划算,大家就愿意买谁的。 中国钢材能打开德国市场,靠的是性价比和技术升级,不是靠 “廉价” 噱头。 德国与其花大钱搞电价补贴,不如好好理顺能源政策,把钱花在技术升级上,那样才真能提升竞争力。 赖歇的政策更像个 “止痛药”,治不了根还可能有副作用。 120 亿欧元的补贴不是大风刮来的,最后还得纳税人买单。 要是能源结构不调整,明年电价再涨,难道还要再加补贴?这根本就是个无底洞。 产业竞争从来不是靠 “堵” 和 “防”,得靠 “追” 和 “赶”。 德国当年能靠工业崛起,靠的是技术创新和高效生产,现在遇到瓶颈,该做的是找回当年的劲头,而不是怨天尤人甩锅别人。 中国钢材的进步,本质上是全球产业升级的缩影,跟不上节奏的人,骂街是没用的。 真正的强者从来不会害怕竞争。 德国要是能把能源问题理顺,把技术优势巩固住,自然不用怕任何国家的产品。 反之,就算设了电价上限,就算喊着减少依赖,也挡不住市场选择的力量。 这道理,放在任何国家、任何行业都管用。 信息来源: 中国能源报——2025-11-04德国将为能源密集型产业提供补贴电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