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美国打仗时最怕什么?张召忠犀利点破:出现这2情况,美军必败

说起美军,大家眼前都会浮现出航母战斗群、隐形战机、高科技装备的画面,俨然一副不可战胜的模样。但张召忠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说起美军,大家眼前都会浮现出航母战斗群、隐形战机、高科技装备的画面,俨然一副不可战胜的模样。但张召忠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军纵然强大,却有两大致命弱点。一旦在战争中被抓住这两条软肋,强大如美军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回顾二战后美国参与的几场主要战争,无论是越南的丛林还是阿富汗的山地,美军的失利背后,几乎都能看到这两个“幽灵”在作祟。

第一个命门:国内汹涌的反战浪潮,让前线军队“后院起火”

美军最怕的不是前方的敌人,而是来自国内自己人的反对声音。一场战争如果失去了国内民众的支持,前方打得再漂亮,最终也只能灰溜溜地撤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越南战争。战争初期,美国民众还是支持的。但随着战争陷入泥潭,美国大兵的伤亡数字不断攀升,国内的反战情绪像野火一样蔓延开来。

大学生们走上街头,焚烧征兵卡;民众举着标语,高喊“不要战争”;新闻记者把战场上的血腥画面直接传回国内的电视屏幕……这场发生在“后院”的战争,最终彻底动摇了美国政府的战争决心。

前线的美军士兵也深受影响,他们疑惑:我们在这里牺牲,到底是为了什么?连自己的人民都不支持我们。最终,美国在越南战场付出了5.8万人阵亡的惨痛代价后,不得不全面撤军。

同样的剧情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再次上演。当战争的理由被证明是谎言,当漫长的占领看不到尽头,美国民众再次用选票表达了不满。可以说,美国民众对战争的忍耐度极低,这条看不见的“国内战线”,往往比前方的战场更能决定战争的结局。

第二个命门:后勤补给线被切断,让现代化军队“武功尽废”

现代战争打的是什么?就是后勤!张召忠教授经常强调这一点。美军的一套装备,从一颗子弹到一辆坦克,都依赖漫长而复杂的供应链。一旦这个“生命线”被切断,再先进的武器也只是一堆废铁。

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就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面对装备占绝对优势的“联合国军”,我们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术,重点攻击美军的后勤补给线。

著名的“礼拜攻势”就是例证——专门打击美军的补给车队,让他们前线部队缺弹药、少粮食。被围困的美军,空中补给只能是杯水车薪,最终不得不仓皇撤退。

反观阿富汗战争,塔利班虽然装备简陋,但他们深谙“避实击虚”的道理,很少与美军正面对抗,而是不断袭击美军的运输车队和后勤基地。一条从巴基斯坦到阿富汗的补给线,就成了美军的“死亡公路”。

整整二十年,美国在这条路上付出了惨重代价,却始终无法完全保障后勤安全。当一支军队连吃饭、喝水、用油都要提心吊胆时,它的战斗力还能剩下多少?

美军虽然拥有全球最先进的军事技术,但在这两个根本性问题上,它依然脆弱。历史已经多次证明:任何穷兵黩武、背离民意、后勤不继的军队,无论看起来多么强大,都终将走向失败。这不仅是美军的教训,也是值得所有国家深思的战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