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换电模式“卷”向私家车,除了蔚来,还有谁在布局?

电动汽车补能赛道正悄然生变。当超充站建设如火如荼之际,曾被视为主要服务于营运车辆的“换电模式”,正加速驶入私家车领域。除

电动汽车补能赛道正悄然生变。当超充站建设如火如荼之际,曾被视为主要服务于营运车辆的“换电模式”,正加速驶入私家车领域。除了广为人知的蔚来,一场围绕“三分钟满电出发”的暗战,已在多个阵营间拉开帷幕。

车企自建派:不止蔚来在坚守

蔚来无疑是私家车换电领域投入最早、规模最大的车企。截至今年年中,其在全国换电站总数已突破两千座,形成了庞大的网络,这是其最核心的护城河。

然而,赛道上的新老选手均在跟进。飞凡汽车(已并入上汽旗下)推出的飞凡R7、F7等车型支持车电分离与换电。其特色在于推出了“飞凡能量方案”,用户可租赁不同容量的电池包,降低购车门槛。

吉利旗下睿蓝汽车明确将换电作为核心战略,面向C端市场推出了多款支持换电的车型。其换电站主要布局在重点市场区域,并探索与经销商合作建站的模式。

此外,长安旗下深蓝汽车也开始试水。最新上市的深蓝SL03、S7部分版本已支持换电,主要部署在重庆等核心城市,目前规模相对较小,但标志着主流中国品牌对这一路径的探索。

第三方巨头:意在打造“公共电网”

与车企自建闭环生态不同,第三方力量的目标是打造像加油站一样通用的补能网络。

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是其中关键玩家。其推出的EVOGO(乐行换电)采用独创的“巧克力换电块”,单块可提供约200公里续航,用户可任意租用一到三块。这一模式的特点是适配多种品牌车型,旨在实现“共享换电”。首款合作车型为一汽奔腾NAT,主要面向出租、网约等市场,但其长远目标明确包含私家车。

另一大重量级参与者是奥动新能源。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换电的企业之一,奥动拥有超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其换电站目前已广泛服务于北上广等数十座城市的出租车与网约车。奥动正积极推进其4.0换电站的普及,并宣布其新一代换电站将实现“多品牌、多车型”共享换电,已与多家主流车企展开技术合作对接,未来兼容私家车是其战略方向。

国家队入场:标准化与规模化是关键

“国家队”的入场,为换电模式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传统能源巨头已率先与蔚来、奥动等企业合作,在原有加油站内增建换电站,利用其广泛的网点资源加速布局。这极大地解决了换电站的选址和土地问题。

更重要的是,2022年,由上汽、中石化、中石油、宁德时代、上海国际汽车城共同投资的捷能智电正式成立。该公司业务核心正是动力电池租赁、运营管理以及换电服务。其优势在于整合了车厂、电池商、能源供应商和资本方,意图从顶层设计入手,推动换电标准的统一与规模化应用,这被业界视为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力量。

挑战与前景:统一标准是最大门槛

尽管前景广阔,但换电模式在私家车领域的大规模普及仍面临核心挑战:标准统一。

目前,各车企间的电池包尺寸、安装位置、锁止机构、通信协议等标准不一,导致换电站难以互通。这就像早期手机充电接口各异,无法通用。蔚来、吉利等自建网络服务于自身车型,形成闭环。而宁德时代、奥动则致力于推广其标准化电池包,希望更多车企采纳。

政策层面已释放积极信号。国家相关部门正在推动换电标准化的制定工作。一旦关键标准实现统一,将打破品牌壁垒,大幅降低运营成本,真正激活共享换电市场。

换电模式正从蔚来的“独角戏”,逐步走向车企自建、第三方运营和国家队推动的“群雄逐鹿”。它并非意在取代超充,而是为用户提供了“多一种选择”。对于不想承担电池衰减风险、追求极致补能效率或没有固定充电桩的私家车主而言,换电的吸引力显而易见。未来,随着更多玩家入局与技术标准的逐步统一,换电赛道或将迎来更激烈的竞争与融合,最终受益的将是广大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