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他才是第一惨将!身负重伤,全家被杀66口,中央:大将军衔正合适

毛泽东曾亲口说他“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蒋介石曾悬赏25万银元要他的脑袋,人送外号“徐老虎”。可就是这样一位虎将,全家

毛泽东曾亲口说他“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蒋介石曾悬赏25万银元要他的脑袋,人送外号“徐老虎”。可就是这样一位虎将,全家被反动派杀害了整整66口人,自己身上留下了17处战伤。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位大将背后,那段用鲜血写成的悲壮故事。

徐海东这个名字,现在年轻人可能不太熟悉了。但回到1955年授衔的时候,这位战功赫赫的将军竟然觉得自己贡献不够,主动请求中央重新考虑他的大将军衔。中央认为,这个大将军衔,给徐海东真是不高不低,正合适。

这背后,是他那一生都数不清的苦难和牺牲。全家66口人倒在血泊中,自己九次负伤,身上留下了整整17个枪眼,最后病得只能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

窑工出身的“臭豆腐”

1900年6月,徐海东出生在湖北黄陂一个穷苦窑工家里。他在男孩子里排老六,母亲生他的时候已经46岁了。那时候穷人家养不起这么多孩子,他父亲觉得这么大年纪还生孩子丢人,竟然要把他扔到水塘里淹死。

你能想象吗?他母亲抱着刚出生的徐海东走到水塘边,眼泪止不住地流,最后实在不忍心,又把他抱了回来。

更艰难的是,母亲没奶水喂他,全靠嫂子用自己的奶水一口一口把他喂活。要不是这位善良的嫂子,后来的徐海东大将可能连活下来的机会都没有。

9岁那年,母亲好不容易送他进了私塾。可私塾里都是富家子弟,谁都看不起这个穷孩子,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臭豆腐”。徐海东人穷志不短,有次被欺负急了,动手打伤了富家子弟,结果书也没法念了。

整整三年半的求学路就这么断了。13岁的孩子,能干什么?他回到家乡,成了窑厂里最小的窑工,这一干就是9年。那些年受的苦,挨的饿,看的白眼,都在他心里埋下了反抗的种子。

从窑工到“徐老虎”

转机出现在1925年。一位在家乡教书的共产党员吝积堂回来了,经常找他聊天,给他讲革命道理。

这些道理像火种一样,点亮了徐海东的心。他这才明白,原来他们受苦不是因为命不好,而是被军阀、地主压迫的。1925年4月8日,徐海东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最初组织的农民自卫军只有13个人。后来他想,光这几个人怎么行?得动员更多乡亲。于是他们偷袭了夏店雨坛寺的盐卡民团,一下子缴了7支长枪。就这么着,队伍很快扩大到300多人。

1927年,徐海东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从此在鄂豫皖边区扎下了根。从红四军团长到红二十五军军长,他在战火中迅速成长。

说来也神,只要和敌人一交火,他基本上就能判断出对方的火力和兵力情况。因为他打仗勇猛,作风强悍,敌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徐老虎”,听见他的名字就发怵。

满门忠烈:66口人的鲜血

徐海东闹革命闹得越凶,他老家的亲人就越遭殃。蒋介石直接下令:徐家族人,一个不留!

最开始是“杀绝徐族”,后来发展到连姓徐的都要杀,当地人都吓得不敢姓徐了。

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到陕甘苏区采访徐海东时,听到一个让他震惊的数字——国民党军一共杀了徐家66人。斯诺在书里写道:“他的27个近亲,39个远亲,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甚至婴孩都给了杀了。”

这一刻,斯诺才算真正明白了什么叫中国的阶级战争。

徐海东离开鄂豫皖参加长征的时候,家里已经死了66人,真的是满门忠烈啊。等到解放后,他家乡连一个同辈的老人都找不到了。

毛泽东后来痛心地说过:“我们党为革命牺牲最多的是海东同志,66人。”

新中国成立后,徐海东想给牺牲的亲人修个烈士墓。他觉得这是“自己家的事”,不能麻烦组织,就拿出自己养病的钱,连孩子们的压岁钱都要了去,凑了上千银元,终于在1949年10月在家乡建起了“徐海东亲属烈士墓”。

17个枪眼和“青山军事大学”

徐海东是十大将中负伤最多、最重的一位。前后9次负伤,全身17个窟窿,子弹好几次从他身体里穿膛而过。

最危险的一次,子弹从他左眼底下打进,从后颈穿出。大家把他抬下阵地时,都觉得没救了。没想到第五天,他居然醒了过来。

醒来第一句话就问:“现在几点了?部队该出发了吧?”守在他身边的护士周东屏(后来成了他夫人)又惊又喜:“四天四夜人事不省,真把人急死了!”徐海东却轻描淡写:“我倒睡了个好觉。”

在葛藤山战斗中,他用不到2000的兵力,一口气吃掉了敌军两个团。被俘的敌军师长柳树春怎么都想不通,当面问他:“军长,你是黄埔几期?”

徐海东笑了,回答说:“我既没听过保定的课,也没进过黄埔的门,我是‘青山大学’毕业的!”

这话说得真妙。他没上过一天正规军校,所有的军事才能,都是在枪林弹雨中用鲜血换来的。

雪中送炭:5000大洋见真心

1935年,徐海东带着红二十五军先到了陕北。等中央红军历经千辛万苦到达时,已经弹尽粮绝,战士们面黄肌瘦,大冷天还穿着单衣。

毛泽东急在心里,思来想去,给徐海东写了封信:“海东同志,您好!中央红军过冬缺衣少粮,特此向您借款二千五百元。”

徐海东接到信,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他怪自己怎么就没想到中央红军的困难,同时又感动于毛主席的信任。

他马上找来后勤部长查国桢:“咱们还有多少钱?”查部长想了想说:“还剩七千块。”徐海东二话不说:“立刻取出5000块,送给中央红军!”

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字啊。他自己部队也要过冬,也要吃饭,但他毫不犹豫地拿出了大半家底。不仅如此,他还抽出机枪、棉被、粮食,连最精锐的骑兵团都交了出去。

这份情义,毛泽东记了一辈子。后来他多次说徐海东是“最好的党员”、“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甚至用“功大于天”来评价他。

躺在担架上打鬼子

抗战爆发后,徐海东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1938年6月6日,他带领部队在町店全歼日军一个联队,打了一场漂亮仗。

1939年,他随刘少奇赴华中,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在周家岗,他带着部队和日军激战三天三夜,打垮了日军一个大队。

可长年的征战,他的身体终于撑不住了。1939年11月,在一次战斗总结会上,他突然吐血昏倒。

这是他多年负伤、劳累过度导致的肺结核。断断续续昏迷了十多天,虽然醒了过来,但身体彻底垮了。

皖南事变的消息传来,他病情加重,几次大口吐血,又昏迷过去。想想当年那个行军二三百里不歇脚的壮实汉子,如今被病魔折磨成这样,真让人心疼。

1945年5月,毛泽东得知他又病倒了,亲自发来电报。电报最后八个字是:“精心养病,天塌不管”。

徐海东看着这八个字,眼泪就下来了。他把这八个字写在月份牌的硬纸板上,放在枕边,时刻提醒自己安心养病。

即便如此,他仍然坚持在担架上指挥作战。在淮安养病期间,他还经常召集指战员开会,督促大家抓紧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

铁汉也柔情

徐海东性子直,脾气爆,但也有缺点。刚参加革命时,他爱喝酒,还保留着旧军队打人骂人的习气。

有次他没吃菜就喝了半斤白酒,醉倒后敌人打过来,差点被俘虏。被党组织批评后,他二话不说就把酒戒了,从此再没碰过。

长征时,有天下雨,部队又饿又累,接到出发命令却没人动。他急了,抄起棍子从团长、政委开始,一口气打起来200多人。

路上看到伤员没人抬,他虽然自己也一天没吃饭,却亲自在雨中抬着伤员走了五里路。事后多年,他还为打人的事做检讨,说自己方法不对。

“肃反”扩大化时,有人怀疑他的忠诚。为证明自己,他留下所有文件,挥舞大刀带头冲向敌人,一举打垮了一个旅。

这一仗打完,原来怀疑他的领导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我不死,不许再有人说徐海东有问题。”

徐海东常说自己做窑坯又快又好,革命胜利后,还能当个有用的人。他参加革命,真不是为了当官,就是为了穷苦人能够翻身。

徐海东的晚年基本是在病床上度过的。1947年秋,他被送到大连治疗,一住就是9年。即便这样,他还在病床上主持编写红二十五军战史。

“文革”期间,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军也受到冲击,1970年3月25日在郑州逝世。人们整理他的遗物时才发现,这位开国大将,连几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徐海东这一生,把一切都献给了中国革命。他的家人、他的健康、他的一切,都化作了革命的基石。读他的故事,我们不禁要问:今天的我们,还能像他那样为了信仰付出一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