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美西方震惊的不是我们飞船多,而是我们的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居然以无人状态启程,满载物资奔赴空间站,本次,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前往空间站,随行带了航天食品、航天药品、新鲜果蔬、空间站所需的备品备件……为太空任务提供坚实保障。 如果你现在往太空望一眼,我们的神舟二十二号正在干一件挺让外行摸不着头脑的事儿。 这艘原本设计用来载人的“神舟专车”,这次竟然一个是航天员都没带,是真真正正地演了一出“空城计”。 别误会,虽然座舱空荡荡,但货舱可是塞得满满当当,从宇航员心心念念的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到那一堆看着不起眼却救命用的失重环境急救药,甚至连空间站那台娇贵的3D打印机急需的特殊耗材,都一股脑打包带上了天。 这事儿要是放在早些年,哪怕是稍微懂点行的人看了都得直呼“暴殄天物”。 你想啊,我们明明有专门干力气活儿的“天舟”货运飞船,干嘛非要拿造价昂贵、即便不坐人也还得维持生命保障系统的载人飞船去送快递?这就好比你出门寄个文件,不喊快递小哥,非得叫辆带防弹玻璃的顶级保姆车去送。 但这恰恰就是中国航天这一手操作最让某些西方观察家坐立难安的地方:这不是资源的浪费,而是平台能力的极度冗余和灵活。 这背后的一笔经济账其实算得很精。 与其让那些分秒千金的顶尖宇航员花大把时间去当“太空卡车司机”,去操控飞船对接、卸货,不如把这活儿全交给机器。 神舟二十二号这次化身“无人驾驶专车”,直接证明了我们这套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早就断奶了。 从以前需要人控辅助,到现在它像个跑了几十年的老司机一样,自己就能在茫茫太空中规划路线、绕开路障,然后丝般顺滑地把自己锁死在空间站接口上,这中间所有的算力判断、芯片响应、动力微调,全是自主搞定,半点不用看别人家零配件的脸色。 这还没完,这种“大材小用”其实是在下一盘更远的棋。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去往月球甚至火星之前的最后几场实战彩排。 在近地轨道搞搞物流配送看着是小事,但如果把眼光拉长到未来的深空探索,能在无人状态下不仅送吃的,还能送精密设备和备件,这意味着我们已经在搭建一套不依赖人的自动化补给线了。 以后不管是在月球建基地,还是去清理那些烦人的太空垃圾,甚至是建立中转枢纽,都需要这种“想变客运变客运,想变货运变货运”的两栖能力。 所以你看,这次任务看起来挺平淡,没有载人首飞那种惊心动魄的BGM,但这恰恰反映出了一种可怕的成熟感。 比起某些国家现在搞个发射还得几国凑技术、甚至因为系统兼容性在地面上扯皮半天,我们已经跨过了那个必须靠“第一”来博眼球的阶段了。 神舟系列当初设计时的那个“伏笔”——即保留人货两用的扩展性——如今成了最大的胜负手。 这种务实到骨子里的技术迭代,不仅把物资运输成本每公斤狠狠压了下来,更是在无声地告诉世界:中国空间站的运营模式,已经从“试着活下去”变成了“如何活得更舒服、更高效”。 信源:中国网2025-11-25 21:58·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