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固态电动汽车电池下线 中国固态电动汽车电池下线,这消息乍一听很让人兴奋,可实际距离装车还远着呢。9月3日,亿纬锂能官宣固态电池量产基地揭牌,“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下线,不过它现阶段是供人形机器人用的。 比亚迪早在2月就下线了60Ah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是现有液态电池两倍,还有出色的低温启动和快充能力。但目前固态电池成本太高,是传统电解液电池的3 - 5倍,像硫化锂单价超100万元/吨。而且技术路线未定型,各厂家发布消息多是为宣传和市值。说不定固态电池量产时,传统电池又来“卷”了。 不过,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否定固态电动汽车电池的潜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成本降低并非不可能。科研人员或许会在未来找到更经济的原材料和更高效的生产工艺,就像曾经昂贵的液晶显示屏,如今已走进千家万户。 一旦固态电池成本降低,其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它更高的能量密度意味着电动汽车能拥有更远的续航里程,这将大大缓解消费者的“里程焦虑”。出色的低温启动和快充能力,也会让电动汽车在各种环境下都能更加便捷地使用。 同时,虽然目前技术路线未定型,但这也意味着有更多的创新空间。各厂家的宣传和竞争,其实也是在推动固态电池技术的进步。说不定在众多科研团队的努力下,能探索出一条完美的技术路线,让固态电池早日实现大规模装车。 即便传统电池在固态电池量产时“卷”土重来,两者也并非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它们可以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各展所长,共同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固态电动汽车电池能真正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流,为我们的出行带来更多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