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巴西最大的遗憾:拥有超8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美国却宁愿把世界工厂开到中国,也

巴西最大的遗憾:拥有超8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美国却宁愿把世界工厂开到中国,也不愿意开在离自己很近的巴西。巴西的工业总产值还没有中国的零头多,现在连墨西哥都快要超过巴西了。 那么,这片比西欧总面积还大的土地,为何没能孕育出与国土体量匹配的工业力量? 在墨西哥蒙特雷的波音工厂,机械臂每90秒就能组装出一个飞机起落架部件,2800名工人的工牌上,不少人还记得十年前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的招聘启事——如今,墨西哥的航空零部件出口额已是巴西的3倍,那些本可能落户圣保罗的高薪岗位,成了巴西工人记忆里泛黄的旧报纸。 作为全球面积第五大国,巴西的851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着2.1亿人口,相当于两个日本的人口规模,但其工业总产值仅为中国的1/20,甚至比墨西哥还低15%——这种“大国小工业”的悖论,藏在亚马逊雨林深处的铁矿开采场里。 淡水河谷公司的巨型矿砂船每天从伊塔基港起航,2024年向中国出口了价值480亿美元的矿产品,船上装载的不仅是铁矿石,还有巴西产业升级的未竟梦想。 世界银行2024年营商环境报告揭示了残酷现实:巴西企业每年需支付相当于利润26%的隐性成本,包括繁琐的行政手续和高昂的治安维护费用;反观中国苏州工业园,德国博世集团将生产线从斯图加特迁来后,物流成本直降35%,政府补贴覆盖了40%的研发投入——跨国企业用投资决策写下了答案。 2023年卢拉政府重启“再工业化”战略时,巴西制造业从业者已比2013年减少230万人,空荡荡的厂房里还贴着2011年罗塞夫政府“新工业化计划”的海报,那个投入1200亿雷亚尔的雄心,在2012年因国会阻挠戛然而止,留下未完工的汽车生产线在风雨中锈蚀。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研发中心里,200多名巴西籍硕士正调试着自动驾驶系统的传感器;而在巴西最大的新能源车企Caoa的实验室,37名科研人员仍在使用2015年购置的示波器——这种智力外流与本土研发的落差,比GDP数字更刺痛人心。 特朗普政府2025年签署的《美洲制造法案》将巴西排除在关税优惠名单之外,而早在2023年,美国对巴西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就已埋下伏笔,导致巴西对美出口额骤降18%;与此同时,中国2024年对巴西直接投资增长23%,在新能源、5G领域建成27个示范项目——巴西经济部的报告无奈承认:“我们既没抓住美国的产业链,也错过了中国的市场红利。” 困在“资源依赖的怪圈”里,巴西2024年矿业占GDP比重达12.7%,而制造业占比不足10%。上世纪70年代曾创造年均10%增长奇迹的巴西,那时和今天的中国何其相似:高速增长的数据、庞大的劳动力、亟待升级的产业——但巴西在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选择了“躺平”,沉迷于铁矿和咖啡出口的快钱,而中国用20年完成了从“世界工厂”到“创新工厂”的蜕变。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研发投入强度已达2.4%,而巴西还在1.1%徘徊。这种差距在2025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展上格外刺眼:中国展区的工业母机前挤满采购商,而巴西展台引以为傲的航空座椅模型前,只有清洁工偶尔驻足——冷清的展台,像极了巴西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 当越南抢走巴西的制鞋订单,孟加拉国争夺服装加工份额,墨西哥蚕食汽车组装市场时,巴西并非毫无机会。Embrapa研发的耐旱大豆品种正在非洲打开市场,淡水河谷与特斯拉合作的绿色镍矿项目预计2026年投产——这些“星星之火”,会是巴西“换道超车”的希望吗? 站在圣保罗工业新区的废弃厂房前,锈迹斑斑的机床旁散落着2013年的生产计划表,那些未完成的订单,或许正是巴西工业未竟的梦想。远处,亚马逊河的货轮仍在装载着铁矿石驶向东方,留下本土制造业在风中低语:下一个十年,巴西还能等得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