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说实话,现在全球局势越搞越乱,谁也没想到这次挑头的不是美国,也不是欧洲,竟然是老

说实话,现在全球局势越搞越乱,谁也没想到这次挑头的不是美国,也不是欧洲,竟然是老朋友,巴西。 这事儿得从十月底那场风波说起,当时中国进口商们集体按下了暂停键,原定在2025年12月到2026年1月期间交付的整整180万吨巴西大豆订单,说停就停了,这笔买卖价值接近12亿美元,相当于巴西豆农眼睁睁看着80多亿人民币从眼前飞走。   中国买家这么干,实在是被逼无奈,谁让巴西粮商仗着自家大豆成了中国市场的“顶梁柱”(占中国进口量六成以上),就有点飘飘然,觉得吃定我们了,居然集体抬价,导致中国一些榨油企业每加工一吨大豆就得亏超过200块。   巴西那边的反应那叫一个快,10月28日,也就是中国暂停大豆订单的消息传出后没多久,巴西官方就立刻发布公告,正式对原产于中国的无纺布启动了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覆盖了23个税号,从口罩布到汽车阻燃布都包含在内。   明眼人一看这操作,时间点巧合得简直像算计好的剧本,虽然巴西国内行业协会早在4月30日就提交了调查申请,但他们早不公布晚不公布,偏偏选在这个节骨眼上发难,里面的报复意味藏都藏不住。   巴西这步棋,其实透着点外强中干的感觉。大豆毕竟是他们经济的“压舱石”,占其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5%,而中国又买走了他们六成以上的大豆,这种深度依赖关系让巴西不敢真的在大豆问题上跟我们撕破脸。所以,他们挑了无纺布这个看起来不那么起眼的领域下手,想对中国施压,又怕动静闹太大不好收场。   但巴西这个反击选的点,着实有点尴尬。中国在全球无纺布市场那是绝对的霸主,2023年产量就达到814万吨,出口占全球一半以上,咱们的上游聚丙烯原料成本低到只有南美本土工厂的一半,在高端领域比如医疗防护方面还有技术优势。   反观巴西本土的无纺布产业,2025年前9个月开工率已经降到65%,比去年同期跌了12个百分点,都有3家小厂撑不下去停产了,根子明明是自己工业竞争力跟不上,却硬要把“倾销”这顶帽子扣在中国产品头上。   更讽刺的是,巴西这波操作,最先感到肉痛的可能是他们自己人。像巴西本土的纸尿裤品牌“派乐”,其四成原料都指着从中国进口的无纺布,一旦反倾销调查导致进口受限、价格上涨,这些下游企业就得直面原料短缺和成本飙升的困境。   之前巴西对家电无纺布加税就曾让国内通胀抬升0.3个百分点,这次要是真对中国无纺布下重手,巴西老百姓可能就得为纸尿裤、口罩这些日常用品多掏腰包了,难怪有巴西网友吐槽说“为了帮豆农出气,要让我们多花钱买尿不湿”。   其实仔细掰扯掰扯中巴之间的贸易账本,就能明白巴西为啥显得这么纠结。2024年,中国从巴西进口了1240亿美元的货物,但出口到巴西的只有460亿美元,巴西对华贸易逆差高达780亿美元。   中国简直是巴西不折不扣的“大金主”,巴西每年从对华贸易中赚走几百亿美元。这种经济关系决定了巴西其实很难真正下决心得罪中国。而且,巴西对中国产品搞反倾销几乎成了“传统艺能”,历史上就频繁针对中国的钢铁、化工等产品出手。   这背后往往和巴西自身经济不景气、需要转移国内矛盾有关。比如2013年,巴西就成为全球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当时就有专家分析,这主要源于其国内经济问题未能根本解决,有时也是为了扶植本国产业而推行进口替代政策。   所以,这次围绕大豆和无纺布的摩擦,表面上看起来是巴西在主动出击,实则暴露了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深层焦虑。一方面,他们渴望保护本国缺乏竞争力的制造业;另一方面,其经济命脉又深度依赖向中国出口大豆、铁矿石等初级产品。   这种矛盾心态使得巴西在对华贸易政策上容易表现出摇摆和机会主义。对中国而言,这次果断暂停巨额大豆订单,也是一个清晰的信号:我们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绝不会在定价权上任人拿捏,供应链的多元化是必须坚持的战略。事实上,中国已经开始恢复购买美国大豆,这无疑会让巴西感受到压力。   这场由巴西挑头的贸易风波,归根结底反映的是旧有贸易秩序下的摩擦与博弈。巴西试图在局部领域展现强硬,但其经济结构对中国的依赖性限制了它的行动空间。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则需要更灵活地应对此类贸易壁垒,比如提升产品附加值,或者考虑通过在其他国家投资建厂等方式来规避风险。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后续如何发展,还得看双方接下来的牌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