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你知道伤胃 “祸根” 吗?消化科主任告知:这 5 个坏习惯,希望你一个都不占 不

你知道伤胃 “祸根” 吗?消化科主任告知:这 5 个坏习惯,希望你一个都不占 不少人总被胃痛、胃胀缠上,以为是 “老毛病” 扛扛就过,却不知这些不适背后,藏着自己日复一日种下的 “祸根”。某三甲医院消化科主任从医三十年,见过太多把胃 “折腾坏” 的患者,他坦言:多数慢性胃病不是突然来的,而是长期被 5 个坏习惯 “啃噬” 的结果。这 5 个习惯看着平常,却像 “温水煮青蛙” 般慢慢伤胃,很多人天天在做,却毫无察觉。到底是哪 5 个习惯?为何它们对胃的伤害这么大? 第一个习惯,便是三餐不定时,饿到极致才吃饭。中医常说 “脾胃者,仓廪之官也”,脾胃就像家里的粮仓管理员,得按时接收粮食才能好好干活;要是总跳过早餐、午餐拖到下午三四点,或晚餐熬到深夜,脾胃就成了 “空转的机器”,长期处于 “饥饿应激” 状态。现代医学也有佐证,《中华消化杂志》2023 年的调查显示,每周三餐不规律超 3 次的人,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风险,比规律饮食者高 2.3 倍。 深圳有位 32 岁的程序员,常年加班赶项目,经常不吃早餐,午餐靠外卖随便应付,晚餐往往拖到凌晨。去年冬天,他突然胃痛得直冒冷汗,就医后被诊断为胃溃疡,胃黏膜已有明显糜烂。医生追问才知,他这种三餐不定时的习惯已持续 5 年,正是这习惯让胃慢慢 “失守”。 第二个习惯,暴饮暴食,顿顿吃到撑胀。《黄帝内经》早有记载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放到现在依然在理。胃的容量有限,成年人空腹时胃容量约 50 毫升,吃饱后最多能扩到 1500 毫升,要是顿顿吃到 “扶墙走”,胃壁肌肉会长期过度拉伸,久而久之没了弹性,消化酶分泌也会乱套。世卫组织 2024 年的统计显示,经常暴饮暴食的人,得胃食管反流病的风险比正常饮食者高 1.8 倍,严重时还会诱发急性胃扩张。 去年杭州有位 25 岁的年轻人,朋友聚餐时为 “撑面子”,一口气吃了 5 个汉堡、3 杯可乐,餐后半小时突然剧烈胃痛,送医后诊断为急性胃扩张,胃容量已扩到正常上限的 1.5 倍,靠紧急胃肠减压才缓解。医生说,这类因暴饮暴食引发的急症,近年在年轻人里越来越常见。 第三个习惯,嗜食生冷寒凉,冰饮冰食不离手。中医认为 “脾胃喜温恶凉”,生冷食物会伤脾阳,让脾胃运化无力,食物积在胃里,引发胃痛、腹泻。从现代医学看,冰饮、冰水果等低温食物进胃后,会刺激胃黏膜血管急剧收缩,减少胃黏膜血流量,还会抑制消化酶分泌,让食物消化变慢。北京某中医院 2023 年的临床研究显示,每周吃冰饮超 4 次的人,出现消化不良、胃胀的概率,比很少吃冰的人高 3 倍。 广州有位 28 岁的女性,夏天每天要喝 2 杯冰奶茶、吃 1 份冰西瓜,今年入夏后频繁胃痛,有时痛到冒冷汗。就医检查发现,她的胃黏膜有多处充血,医生判断是长期吃生冷食物导致的 “寒性胃炎”。她坦言,之前总觉得 “夏天吃冰才舒服”,没想到伤胃这么深。 第四个习惯,压力大时要么 “猛吃解压”,要么 “气得吃不下”。中医讲 “肝木克脾土”,情绪不畅时,肝气会郁结,进而影响脾胃运化 —— 要么肝气犯胃让人食欲大增,要么肝气郁结让人吃不下饭。现代医学也发现,压力大时人体会分泌皮质醇,这种激素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让胃更容易被胃酸侵蚀。《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4 年的研究指出,长期高压(如每月加班超 80 小时)的人,患胃溃疡的风险比低压人群高 2.5 倍。 上海有位 40 岁的职场经理,去年公司重组,他每天焦虑到失眠,要么晚上回家狂吃薯片、饼干 “解压”,要么白天烦躁得一口饭不吃。3 个月后,他出现黑便,就医后诊断为胃出血,胃黏膜已有多处溃疡。医生说,他的胃病和情绪压力导致的饮食紊乱直接相关。 第五个习惯,饭后立刻躺卧,或马上剧烈运动。古人云 “食后宜徐行”,意思是饭后该慢慢散步,让脾胃有足够气血消化;若饭后立刻躺卧,食物容易滞在胃里,还可能反流到食管;若马上跑步、跳绳,血液会多流向四肢肌肉,脾胃供血不足,消化功能会瞬间 “掉线”。《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23 年的研究表明,饭后半小时内做剧烈运动(如快跑、篮球)的人,出现胃痛、恶心的概率高达 67%。 成都有位 16 岁的学生,每天放学后先吃一大碗面,然后立刻去操场打篮球。上个月,他打球时突然剧烈胃痛,送医后诊断为胃痉挛,医生说这是饭后剧烈运动导致的典型症状。 想护好胃,其实不用 “花大价钱”,关键是避开这 5 个坏习惯:三餐尽量固定时间,再忙也吃点东西垫垫;吃饭吃到七八分饱,别为 “不浪费” 硬撑;少碰冰饮、生鱼片等生冷食物,脾胃弱的人更要注意;压力大时别拿饮食 “撒气”,先深呼吸再吃饭;饭后别立刻躺或跑,散步 15 分钟再做其他事。脾胃是 “后天之本”,好好呵护,才能少受胃痛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