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国发行40亿美元主权债券,原来不是为了借钱?三万亿外汇储备在手的中国,专门跑到

中国发行40亿美元主权债券,原来不是为了借钱?三万亿外汇储备在手的中国,专门跑到香港发行40亿美元债券,这操作好比包子铺老板自己不蒸馒头,偏要去隔壁买馒头——醉翁之意不在酒。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将于今年11月3日当周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美元主权债券,规模不超过40亿美元。看着我们手里揣着的三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这40亿简直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中国显然不缺这点钱,那么为何要大张旗鼓地发行美元主权债券呢?这里面藏着中美之间一场没有硝烟的信用较量。 主权债券的利率从来不只是数字,更像是一面精准的信用镜子,直接映照出一个国家在全球资本眼中的可信度。利率越低,意味着市场对这个国家的经济稳定性和还款能力越认可。这就像两个人向邻居借钱,信用好的人利息自然可以谈得低一些。中国这次发行美元债,最关键的看点就是利率。如果最终利率低于同期美国国债,那就相当于在全世界投资者面前,做了一次生动的信用广告。假设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为4.5%,而中国发行的同期限美元债利率仅为4.2%,那么全球的基金经理们在配置资产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利率更低、信用更稳的中国债券。这种选择背后,是全球资本用真金白银做出的最理性投票。更有意思的是,这也会让华尔街评级机构的双标操作暴露无遗。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一直给债务规模早已突破33万亿美元的美国戴上AAA高帽,却始终对中国维持A级别评级。 国际资本向来精明得很,它们的选择往往能预示全球经济格局的变迁。以前全球资本市场一有风吹草动,资金就往美国跑,就像下雨天大家都往屋檐下挤一样。但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2023年中国发行美元主权债券时,欧洲和中东资本的认购占比达到了45%。这显示国际资本对中国的信用认可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资金正把中国视为新的安全港湾。想想看,要是中国的债券利率接近甚至跌破了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区间,意味着什么?那就相当于告诉全世界:就算把钱借给中国拿到的利息比存美国银行还低,国际大资金照样抢着买。这不就说明在资本眼里,中国比美国的保险柜还靠谱吗?资本都是逐利且趋稳的,哪里安全、哪里有回报,就往哪里去。全球资本流向的转变,背后传递的信号再明确不过:在全球资本眼中,中国的信用资质已经开始优于美国。 中国发行美元债的这波操作,看似简单,实则步步为营,背后有着深层的战略考量。维护金融稳定是中国的重要目标,通过发行美元债,展现出作为美元体系中负责任参与者的姿态,既没有脱离美元体系,也通过合规操作参与全球金融循环。这一举措维护了国际金融秩序的基本稳定,也向美国传递出愿意在现有体系内沟通合作的信号。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另一个关键方面,很多人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就是彻底摆脱美元,但这是片面的理解。真正的货币国际化,是让本币在国际市场具备与其他主要货币平等竞争、灵活互补的能力。我们从国际市场借美元,但还款不一定非得用美元啊,人民币照样可以。现在人民币汇率稳步上升,投资者自然不会拒绝用人民币还款,这样一来,人民币就在国际市场上慢慢沉淀下来。助力全球南方国家也是战略的一部分,中国借到美元后,可以转借给那些被美国债务陷阱卡脖子的发展中国家,帮他们还上到期债务,避免他们因为违约被美国趁机拿捏。这就好比看到邻居被高利贷逼债,你出面帮他还了,让他免于被逼卖房卖地的困境。去年我们在沙特借的几十亿美元,就有一部分流入了拉美国家的基建项目,让这些国家不用被逼着向西方金融机构低头。 中国发行美元主权债券已经不是第一次,而过去的记录充分证明了国际市场对中国信用的认可。2022年中国发了60亿美元主权债,2023年发了50亿美元,每次都被超额认购,而且中标利率一直比同期美债低。特别是2023年发行时,欧洲、中东的资本认购占比达到了45%,这充分说明中国信用已获国际资本广泛认可。更有意思的是,去年中国在沙特发行20亿美元债券时,认购倍数直接飙到20倍。国际资本用真金白银投票,这比任何评级机构的打分都更有说服力。法巴银行的Gary Ng曾经强调:观察这些交易中投资者的构成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外国投资者的回归,很难说市场情绪已经真正改善。而从认购情况来看,外国投资者不仅回归了,而且是踊跃回归。 国际资本是最聪明的,它们用真金白银为中国主权债券投票,比任何评级机构的打分都更有说服力。随着全球选择去美元化的国家越来越多,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的占比持续下降,中国这波用美元反制美元的操作,看似简单,实则步步为营。美元霸权的裂缝,都是从信用比较中开始的,而今天,这个裂缝正在悄然扩大。 信息来源:财政部官网、中国证券报等权威媒体公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