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每天100万桶入库!中国快速充实石油储备,要为大事做准备?   谁能想到,现在全

每天100万桶入库!中国快速充实石油储备,要为大事做准备?   谁能想到,现在全球油市的“最强买家”,不是美国,也不是OPEC,而是中国。每天下单100万桶往自己家地下灌油,你说这事儿是不是有点猛?   更猛的是,这动作已经悄悄干了几个月了,没人吱声,直到最近价格一跌,才露了点底牌。   事情得从今年春天说起。2025年3月,一连串乌克兰对俄油设施的袭击,把全球供应线打得七零八落。   俄罗斯的石油出口一度告急,市场立马紧张了,价格却没涨,反而跌了。为什么?因为有个大买家默默接盘,把市场情绪给稳住了。   这买家,就是中国。   当时国际油价掉到了65美元一桶,创下近五年来的新低,离2022年俄乌爆发时的130美元简直是腰斩再腰斩。   一看机会来了,中国的采购节奏就变了。不是为了炼油,不是为了出口赚钱,而是往自己家“油罐子”里灌。   分析师估算,自3月起,中国每天大概有100万到120万桶的进口原油,是直接进了战略储备库。   这不是一般操作,这相当于每天把一座中型炼油厂的产能直接锁起来,谁都动不了。   说到这你可能以为,这只是趁便宜捡漏,其实没那么简单。   储备在中国,不是临时起意,是系统工程。早在十年前,中国的储油能力就开始布局。   2015年全国储油总规模才14亿桶,现在已经超过20亿桶了。但用掉的只有60%,也就是说,还有足够的空间继续装。   而且这次不是简单地“堆油罐”,而是带技术升级的。像福建、辽宁那边,现在用的是地下盐穴储油,安全系数高、成本还低。   再接上区块链追踪系统,哪一桶油从哪儿来、存了多久、能不能动,全都一清二楚。这一波操作,不光效率高,关键是可控可控还是可控。   有人说,中国这是未雨绸缪,怕俄油断供,怕中东出事,怕美欧出招。但话说回来,现在这个局面,不怕才奇怪。   美欧盯着俄罗斯,中国又是大买家,万一哪天横生枝节,供应链要是出问题,等市场油价翻倍再抢,就晚了。   所以现在低价的时候多囤点,未来万一出事,至少还能撑180天,整个国家的工业、交通、民生不会立刻崩盘。   而这180天的缓冲期,可不是随口说说。按现在的库存规模,中国已经囤了接近13亿桶油,差不多能顶120天的进口量。   这比国际能源署建议的90天标准还多出一大截。换句话说,别人是“够用”,中国是“富余”。   可问题来了,这么多油从哪儿买来的?不光是俄罗斯。   2025年9月的数据一看吓一跳,从印尼进口原油同比飙了73倍,从巴西也涨了156%。   整个采购名单扩展到了52个国家。这种多元化采购,明显是有备而来。   再看对俄罗斯的依赖,虽然还是占了中国进口总量的22%,但比例已经比前几年低了不少。   中国现在不是单靠谁,而是到处下单,谁能稳定供货、价格合适,就跟谁做生意。   这背后,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盘子。   你以为中国只是为眼前的危机做准备?其实这是在给未来的能源自主打一套组合拳。   一边囤油,一边新能源也没停。电动车的市占率已经冲到40%,页岩油项目也在推进,重庆綦江那边的试点,进展不错。   这不是转型,这是争时间。囤油是缓冲,新能源是出路。   而且别忘了,这些油是花外汇买的。   以往外汇都拿去买美债,现在逐步转成实物资源,等于把美元资产变成了自己能掌控的战略物资。   2025年时,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已经从十年前的72%降到59%,这背后逻辑就很清楚——避险,去美元化。   你再看看美国那边,战略石油储备已经干到40年来最低点。补?特朗普说要补,可进展慢得像老牛拉破车。   连摩根大通都说,中国这波储备行动,硬是把全球过剩的360万桶/日产量给吸收掉了,油价才没继续跌。   换句话说,现在全球油价的“稳定器”,已经不是OPEC,而是中国。   这事儿的深意在哪?不是谁还能从中国这儿买到油,而是中国已经能影响全球油价的底线。   只要中国不买,油价就塌。只要中国囤得住,市场就稳。   未来怎么办?Alpine Macro的预测很清楚,中国这种预防性囤油还会继续,至少搞到2026年。不是因为油不够,而是因为局势不稳。   全球格局已经变了。OPEC的定价权在削弱,能源治理的主导权在转移。   中国的“底线思维”,现在不只是保底,更是博弈的筹码。

评论列表

花间老树
花间老树 2
2025-11-05 01:02
中国应该储备石油最少按一年算
花间老树
花间老树 1
2025-11-05 01:03
中国各省都应该储备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