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看似轻松表演,致命失控 — 印度光辉战机迪拜航展空中失事全过程

✈️ 事故回顾:那一刻,天空化为火海事故概况2025年11月21日,当地时间约下午2点10分,在Dubai Airsho
✈️ 事故回顾:那一刻,天空化为火海事故概况

2025年11月21日,当地时间约下午2点10分,在Dubai Airshow 2025的最后一天,一架HAL Tejas轻型战斗机(尾号 LA-5026)在阿联酋Al Maktoum International Airport低空飞行表演中突然失控坠毁。飞机迅速向地面俯冲,撞击地面后立刻爆炸起火。

飞机当场被摧毁,机上唯一飞行员Namansh Syal中校不幸遇难。

演示动作与事故过程

根据公开视频与现场目击者,还原的飞行过程如下:飞机先做大范围左转、水平飞行,随后滚转约 90 度,机身倾斜进入“倒飞”姿态,并开始逐渐降低高度 —— 这类似于经典的“破 S(split-S)”机动,但飞机保持向前平飞而非向后。

紧接着,飞机开始急速下降、机头下沉,飞行员试图拉杆恢复平飞,但由于高度过低、升力不足,飞机未能恢复。数秒之内,飞机撞地爆炸。

后续回应

事故发生后,主办方暂停航展,地面救援迅速展开。印度空军与制造商Hindustan Aeronautics Limited(HAL)均表示深切哀悼,并宣布成立法庭调查事故原因。

⚙️ 背后那架“光辉”:Tejas 的设计与争议轻型多用途战机 Tejas是印度自行研制的单座单发动机战斗机,机身采用三角翼设计。机翼面积约 38.4 ㎡,空重约 6,560 kg,最大起飞重量约 13,500 kg。推力来自通用电气 F404 发动机,推重比约为 0.94。设计初衷是替代老旧的俄制米格系列战机,使印度空军现代化。项目起始于 1980年代,经过多年研发才逐步服役。然而,Tejas 的“轻量”“单发、三角翼、推重比不高”注定了它在低空特技或复杂机动中,对升力、机动余量、飞行员反应速度与机体能量管理要求非常高。正如 Wikipedia 所述,其设计“稳定于高速飞行,但在低速、转弯时容易能量流失(energy bleed)”。

换句话说,虽然其被定位为多用途战机,但在表演极限机动能力方面,天生就有限制 —— 这为这次事故埋下了隐患。

🔍 可能的事故原因与争议

事故原因目前正在调查,但基于公开资料 + 网友与专家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 也与你提供内容中类似的分析不谋而合:

飞行员意识丧失/过载失控:目击者与专家认为,飞机在执行“负 G + 滚转 + 低空俯冲”动作时,极有可能触发“g-lock”或“red-out”(高/低 G 导致血液流动异常、视野丧失或短暂晕眩)。若飞行员短暂失去意识或方向感,很可能无法及时纠正姿态。升力不足 + 机动余量太小:Tejas 的三角翼、轻量单发动机、推重比不高,在低速、低空、机动状态下,升力与推力可能难以同时满足急速俯冲与拉起平飞的要求。一旦机动结束、要恢复平飞,却没有足够升力 / 推力,极容易坠地。前述“能量流失”特性就是该风险根源。高度 / 时间不足:事故视频显示,飞机失控 / 俯冲 / 撞地的全过程发生在很短时间内,离地高度极低(有报道指出低于约 150 米 / 500英尺),几乎没有任何缓冲空间,飞行员也没有弹射成功。(有争议)燃油泄漏/机体结构问题?虽然有社交媒体和部分分析者质疑是否存在燃油泄漏或共振导致燃油管道破裂,但主流媒体与印度官方目前否认了“漏油”是导致此次坠机的直接原因。

目前,更被广泛认可的观点是“过载/姿态失控 + 升力/推力/高度不足” —— 换句话说,既有人的因素,也有机型本身特性相互作用的复杂事故。

🧭 对这个事故的思考价值 —— 不只是一个航展悲剧

这起事故,对外界不仅是对一条生命的惋惜,也对印度航空工业、军工出口、国际信誉构成重大冲击。我们从以下几个维度来看:

对轻型国产战机的信任危机:Tejas长期被标榜为“印度自主研发”“替代老旧机型”的希望,如今却在国际舞台公开失事,让人不得不怀疑其“实战 / 展示 /极限机动能力”的可靠性。飞行表演 vs 战斗用途:定位错配?航展上的特技飞行,对飞行员和飞机都是极高挑战,适用于专门训练、适配机型的特种飞机 /演示机队,而 Tejas 本质是作战机,不一定适合频繁做极限表演。此次事故可能暴露了“战机用于航展表演”的定位矛盾。对“国产化 / 快速上量产 / 推销出口”战略的警示:Tejas 作为印度空军现代化和自主武器出口的重要支柱,其安全 / 稳定性若被广泛质疑,将影响印度军事出口信誉,也可能影响未来合同。飞行安全 / 航展规则 + 风险底线需再评估:这起事故或将促使各国在安排战机参与航展表演时更加谨慎,特别是对机型适用性、飞行员训练、表演高度 /机动设定等要有更严格安全标准。

📝 给公众 / 媒体 / 爱好者的建议与反思

1.不要仅凭“炫酷画面”判断风险 —— 特技飞行看似漂亮,但存在极高风险,尤其是低 空 / 负 G / 俯冲 + 拉起这类组合。2. 关注官方调查结果,警惕谣言—— 关于“漏油”“机体共振”等未经官方证实的说法,目前尚无定论。媒体与公众应耐心等待,并避免传播未经证实的结论。3. 重新审视“国产战机 + 航展展示”这一组合的合理性—— 或许战机更适合专注于作战 /巡逻 /训练任务,而不是频繁用于航展特技表演。4. 强化国际视野与安全意识—— 一次事故,不仅是印度的问题,也牵涉到国际航空展的安全管理与承办方责任。

🔎 我个人判断 —— 最可能的“致命组合”:过载 + 低空 + 升力不足三重叠加

综合目前已知信息,我倾向认为这次事故不是单一原因导致,而是“飞行员可能因高难度机动短暂失去意识/反应 + 飞机本身在低空低速、大攻角转向下的升力与动力余量不足 + 表演 设定高度过低无法留有缓冲”这“三重负荷”叠加下的悲剧。若其中任一环节有稍许余地,事故可能被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