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席卷市场的当下,燃油车是否还能焕发新的生命力?天籁用一款搭载鸿蒙座舱的燃油车型,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作为全球新款鸿蒙座舱燃油车,天籁不仅延续了经典燃油动力系统的成熟与可靠,更以智能科技重塑驾乘体验,给传统燃油车向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借鉴的可能。

天籁(用车口碑)的外观设计以“流光智美”为理念,融合简约与力量感,呈现出一种不张扬却难以忽视的气场。前脸采用V-Motion无界之翼设计语言,配合一体化进气格栅和双筋线引擎盖,既提升了散热效率,也优化了空气动力学表现。天际星环贯穿式灯组与双子星LED大灯,在夜间点亮时极具辨识度。

车身侧面采用0.618黄金比例设计,线条流畅舒展,两倍轮高比与三倍轮轴比的搭配,营造出低趴而稳健的姿态。至小转弯半径在同级车型中表现出色,城市穿行更加灵活。尾部设计同样简洁有力,寰宇红宝石尾灯与一体式保险杠造型,进一步强化了整车的视觉整体感。车色方面,新增的羽砂灰与幻影紫两种颜色,灵感来源于自然光影的变化,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细腻的质感。轮毂提供17英寸低风噪与19英寸多幅两种选择,兼顾动感造型与能效优化。

天籁在空间布局上延续了日产“人体工学舒适空间”的理念,拥有同级中较高的得房率,前排纵向腿部空间宽敞,后排座椅角度也经过优化,支持舒展坐姿。无论是家庭出行还是商务接待,都能提供松弛的乘坐体验。

内饰风格借鉴智能家居的设计思路,悬浮式中控屏成为视觉中心,环抱式座舱布局营造出“家庭客厅”般的亲切感。车内可触面积达90%的软质包覆,用料细腻,触感柔软,甚至超越部分豪华车型。低饱和度的内饰配色(如蓝白、黑红、黑灰)营造出柔和纯净的驾乘环境。值得一提的是,天籁初次在行业内提出“零甲醛健康座舱”标准,严格控制车内气味,尤其关注母婴等敏感人群的健康需求。分段式全景天窗配备无级电动遮阳帘,开阔通透的同时,也提升了车内的呼吸感。

天籁极大的亮点在于其搭载的“满血版”鸿蒙座舱5系统。这套系统不仅在界面设计上与手机、平板保持一致,采用卡片式布局和零层级菜单,还支持3D车模控车,实现“所见即所得”的交互体验。AI语音助手基于MoLA架构打造,支持四音区识别与音区锁定,即使在多人交谈场景下也能准确响应主驾或副驾的指令。系统支持至高60秒的连续聆听,并可识别四川话与粤语,对方言用户更加友好。语音导航的成功率达到较高水平,支持离线地图与多轮条件搜索,出行更从容。鸿蒙生态的深度融合也让天籁的智能体验更加完整。超级桌面2.0支持5万以上手机应用无缝上车,导航、音乐、视频等任务可在手机与车机间自由流转。车内还配备50W风冷无线快充、智能行车记录仪、OMS车载影像等功能,覆盖从娱乐到安全的多种场景。音效方面,天籁与华为合作打造了HUAWEI SOUND天籁声学空间,配备17扬声器系统,支持环绕立体声与自适应甜点音效,无论坐在哪个位置,都能享受均衡的听觉体验。升降式星环散射体与256色可语音交互氛围灯,进一步增强了座舱的沉浸感。

在详尽了解天籁·鸿蒙座舱的硬件配置与功能列表后,对于潜在用户而言,这些技术在实际用车场景中的真实表现,才是决定其价值的关键。根据一些早期用户体验和行业测试反馈,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进一步审视这套系统的实用性与成熟度。
在实际道路环境中,语音助手的响应速度和识别准确性是其核心价值。除了官方提及的多音区锁定和方言识别外,在较为嘈杂的行驶环境下(如高速行驶伴有风噪和胎噪时),系统对主驾指令的捕捉依然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但后排乘客的指令偶尔可能需要提高音量或更清晰地发音。其“可见即可说”的功能覆盖了车控的大部分场景,但对于第三方应用内的一些深层菜单,语音控制的深度仍有拓展空间,这需要生态的进一步磨合。

导航系统的实用性是其另一大考量。高成功率的语音导航在地址输入上确实便捷,其路线规划逻辑倾向于平衡效率与道路等级,在陌生城市复杂路况下能提供清晰的指引。但需要注意的是,如同所有车载导航系统,其对于实时路况更新的及时性,以及相比手机导航在个性化偏好设置(如更严格地规避拥堵、偏好辅路等)方面的灵活性,是用户在长期使用中会逐步感知和权衡的方面。
车机系统的流畅度与手机的协同能力是鸿蒙座舱的主要优势。绝大多数情况下,操作跟手度良好,应用间切换顺滑。与华为手机的连接便利性和任务流转的顺畅感,为同生态用户带来了显著的便利。例如,上车后导航信息自动从手机同步至车机,下车时再移回手机,这一过程基本实现了无感切换。然而,对于非华为手机用户,虽然仍可通过标准互联协议(如CarPlay)或APP投屏功能实现互联,但在体验的深度与无缝性上会有所不同,这是用户在购车前值得实际体验和确认的一点。
此外,在家庭出行场景中,OMS车载影像对后排儿童的看护功能提供了额外的安心感,但其图像显示的清晰度易受光线条件影响,在夜间主要依赖阅读灯照明。HUAWEI SOUND音响系统在播放高质量音源时能提供富有层次感的听觉享受,但对于在线流媒体音乐,其音质表现则更多依赖于网络速度和平台本身的音源质量。

天籁在安全方面秉承日产一贯的严谨态度,车身采用超高强度钢材,配备10项智能主动安全技术,包括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等辅助功能,覆盖城市通勤与高速巡航等多种路况。L2级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具备精准转向控制与全速段跟车功能,在直行与弯道中均能保持稳定居中行驶,有效缓解长途驾驶疲劳。此外,车辆还搭载了动态主动降噪技术,通过ATR主动扭力拉杆与ASC主动声音控制,进一步抑制路噪与发动机噪音,提升静谧性。
天籁搭载2.0T VC-Turbo超变擎发动机,具备可变压缩比技术,可在8:1(高性能)与14:1(高效能)之间无级切换,实现动力与油耗的平衡。峰值输出功率达243马力,峰值扭矩371牛·米,至高车速表现突出,动力响应迅捷而线性。底盘调校偏向舒适取向,前麦弗逊与后多连杆独立悬挂的组合,配合铝合金三角臂与全框式副车架,滤震表现细腻,转向精准,整体驾驶感受沉稳而不失灵活。

天籁的推出,可以看作是对传统B级燃油车市场的一次“降维打击”。其以“合资科技感座舱+华为赋能”的组合,直面雅阁、凯美瑞等主流竞品,主打“回归主流价格带”的策略,意图以智能化与舒适性双重优势吸引消费者。目标用户画像为30岁左右的都市稳健派,多为已婚有孩的家庭用户,注重出行品质与科技体验,追求实用与美感兼备的用车生活。
天籁·鸿蒙座舱的出现,不仅是一次产品升级,更是燃油车在智能化浪潮中的一次有力回应。它用实力证明了:燃油车依然可以在智能、舒适、安全等多个维度与新能源车型同台竞技。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款既保留传统动力可靠性,又具备新势力智能体验的车型,天籁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体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