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视察水电站,途经某营房:哪个部队?没有抢占群众的房子吧

广洲谈过去 2024-04-20 10:25:36

1960年3月14日,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的双龙水电站热闹非凡,站里站外都聚满了人,就连当天休息的工人也都赶来了,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等待着一位尊贵客人的到来。

突然,人群中一阵攒动,紧接着一辆汽车自远而来,稳稳地停在了水电站的大门口,紧接着从车上下来一个人,望着他那熟悉伟岸的身影,大家兴奋地凑上前去。

这位尊贵的客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这一次他是专门来视察水电站的,但见他站在人群之中,热情地同大家打着招呼。

突然,毛主席注意到在水电站附近有一处营房,于是他指着那片营房,严肃地问道:“这是哪个部队的?没有抢占群众的房子吧?”

面对毛主席的提问,当地的工作人员会如何回答呢?全中国那么多水电站,百忙之中的毛主席为何会专程来视察双龙水电站呢?在这次视察工作中会发生哪些趣事?而伟人的这次造访又会给水电站带来什么深远的影响呢?

水电兴国

说起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那还要追溯到从1910年。

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里,一批怀揣着强国之梦的年轻人大胆地将这门西方艺术移植到我们自己的土地上,他们用自己卓越的知识和拼搏的双手兴建起了我国第一座水电站——云南石龙坝水电站。

就这样,我国的水电站实现了从无到有,然而,残酷的社会现实却无法助力我国水电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正所谓国运兴,则水电兴,在那个战乱横飞的年代里,我国的水电事业也被迫在夹缝之中苟延残喘。

国富民强,那是多少中国人愿为之奋斗终生的梦想啊!又有多少仁人志士为此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所有的一切才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对于党和国家来说,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做,有太多的工程需要开展,那么哪些事情是刻不容缓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党中央早就做出了答复,那便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事情务必要放在首位,无论有多大困难,也要克服。

当时,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非常落后,根本无法满足全国供电需求,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毛主席明确指出,想要实现国家工业化,必须要有两个先行官,一个是铁路,另一个便是电力,这两项工程必须要优先发展。

在党中央的大力倡导之下,水电兴国事业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全国多个地区都开始兴建自己的水电站,浙江金华双龙水电站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的金华山,风光旖旎,历经千年风霜而仍旧矗立,拥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金华山南麓的双龙溪峡谷常年水流不断,水量充沛,天然落差高达数百米,非常适合被转化为水能,堪称是建设水电站的天选之地。

1958年春天,双龙水电站建设工程正式开工, 工程人员因地制宜地采取了“高山取水”的技术,他们围绕着金华山开凿出了一条2600多米的引水渠道,然后通过近1600多米的地下管道和穿山隧道,成功地将双龙溪水引出,汇聚成激流奔涌之水,源源不断地奔向水轮发电机,最终实现以水发电的目的。

在双龙水电站,聪明的金华人不仅完美地实现了向高山要水要电的伟大工程,而且还在发电设备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他们当时所用的主要发电设备都是自主研发、自己制造的。

双龙水电站的成功运行,让金华市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继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水电站建设的热潮,而金华人再接再厉,他们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又围绕着双龙溪先后建设了6个水电站和2个水力站,统称为“一垄八站”,实现了全流域的水力资源梯级开发。

主席视察

1960年2月,全国农村水电交流会首次在金华市召开,作为全国农村发展小水电的典型,双龙溪“一垄八站”得以在全国范围推广,一时间,双龙水电站名声大震。

对于金华市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党中央予以了特别重视,一向心系民生的毛主席当即决定要去亲自视察双龙水电站。

1960年3月13日,毛主席乘坐专列到达了金华市,按照行程安排,他老人家决定在第二天就去双龙水电站走一走,看一看。

当双龙水电站的工作人员得知毛主席要来视察,整个水电站都沸腾了,大家兴奋地做着各项准备工作,脸上尽是幸福和骄傲的笑容。

3月14日清晨,所有人都早早地来到了水电站,热情地期盼着毛主席的到来。

远远地,有人便看到了毛主席乘坐的汽车,等待着的人群立刻兴奋起来,待到毛主席从车上走下来时,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拥了上去。

毛主席微笑地看着大家,热情地同他们握手、寒暄,紧接着,在金华地委书记李学智等人的陪同下,毛主席信步走进了双龙水电站。

在水电站的发电机房里,毛主席认真观摩着机房里的各项设施,他边走边问,仔细地查看着每一个零部件。

“这个水轮机是咱们自己研发制造的吗?”毛主席指着水轮机问道。

李学智忙答道:“是的,主席!这是我们自己制造的!”

“那个配电盘也是?”毛主席有些不确信地追问道。

李学智再次认真地回答道:“没错,配电盘是我们自己找材料制造的,就连那个仪表也是我们这的工程师自己研究改制的!”

听完李学智如此肯定的回答,毛主席欣慰地点了点头,连声夸赞道:“好啊,你们这的工作做得很好!金华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值得在全国推广啊!”

从机房中出来以后,李学智又详细地为毛主席介绍了水电站引水发电的过程,毛主席满意地笑道:“咱们这里水资源如此丰富,搞好水电事业是大有前途的啊!”

之后毛主席又去了水电站的工人宿舍,他坐在床铺上和工人们亲切的聊天,给他们带来最真挚的问候。

视察工作结束以后,毛主席在返回专列的途中,突然看到在水电站不远处有一片营房时,他老人家立时停住脚步,严肃地问道:“这些营房是哪个部队的?有没有抢占群众的房子?”

李学智介绍说:“营房是部队自己建造的,我们这里的军民关系是非常好的,部队同志为大家做了很多实事!那条从罗店到双龙洞的公路,就是部队帮咱们修建的,大家都很感激他们!”

听完李学智的介绍,毛主席才放下心来,接着他又不顾疲劳,亲自到营中慰问官兵,临别时还一再嘱咐他们一定要搞好军民团结。

毛主席的视察工作虽然结束了,但是他老人家那亲切的话语却永远留在了金华人的心里。

新的使命

自从毛主席视察完双龙水电站以后,整个金华地区的人民都受到了巨大鼓舞,大家的干劲更浓了,正所谓众人拾材火焰高,在全市人的共同努力下,各种类型的小水电站如雨后春笋般兴建起来,水电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

1980年10月,在国家水利部部长钱正英的陪同下,来自20多个国家的科研人员专程来到金华参观考察这里的水利工程;1981年5月,联合国小水电考察组一行20人赶赴金华,实地考察了双龙梯级水电站开发情况。

毫不夸张的说,那个时候的双龙水电站就是金华市一张闪闪发光的名片,成功引领我国小水电进入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峰期。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国的水电事业早已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而双龙水电站也顺应形势,完成了身份的转换。

现如今的双龙水电站早已不再承载发电的任务,它拥有了新的使命,那便是作为重要的红色水利旅游景点和水电科普宣传基地,继续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

沿着伟人的足迹,重新走进双龙水电站旧址——双龙水电站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当年毛主席亲笔书写的两块牌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凝望着这两块代表着金华人精神的牌匾,不禁心生感叹,岁月虽然早已变迁,但毛主席当年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

在这个纪念馆内,除了陈设着当年毛主席视察双龙水电站所使用过的各项物品外,还存放着相关的图片、史料、文字说明及音视频资料等,可以更方便参观人员了解那段红色记忆。

此外,纪念馆还设有老厂房展示区、文化长廊、宿舍楼展区等,全方位展现了毛主席当年考察发电站的历史文物和历史事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这里参观游览,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来到这里接受红色教育,曾经的水电站已经发展成为了金华山最耀眼的新十景之一。

当然,历史固然要铭记,时代也同样需要前行,如今的金华市不仅拥有着双龙水电站纪念馆这样的红色记忆,还在全省水电事业上拥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目前,金华市共有357座小水电,其总数居全省第三,在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下,金华市正在积极探索一种新型的水电站管理模式,那就是有效激发小水电造血功能,以可持续性的绿色发展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通过产权改革、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调控手段,目前,金华市已完成289座水电站整改工作,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在助力乡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语:

那一年,毛主席来到了双龙水电站,在每一个金华人的心里种下了一颗名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种子,从此这颗种子便在这片土地上上生根发芽。

时至今日,新一代金华人仍旧不忘初心,砥砺前进,他们同时代接轨、与科技同行,正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更加美好的生活。

0 阅读:12

广洲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