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果然没让人失望 香港火灾发生后,第一个伸出援手的企业家不是京东刘强东也不是王兴,

果然没让人失望 香港火灾发生后,第一个伸出援手的企业家不是京东刘强东也不是王兴,而是马云和他背后的阿里系! 火灾发生不到二十四小时,马云与阿里巴巴、蚂蚁集团共同捐出的6000万港元已经到位。这其中,马云公益基金会单独拿出3000万港元,直接投向受灾家庭和英勇救火的消防员。没有繁文缛节,没有层层审批,温暖的资金如同黑暗中的火光,第一时间照亮废墟中的希望。 马云的行动像按下启动键,中国企业界瞬间被激活。腾讯基金会迅速拨出1000万港元,雷军宣布香港小米基金会捐赠同等数额。字节跳动、网易、美的、携程等企业纷纷加入,首批捐款总额迅速突破1亿港元。这一刻,商业竞争被抛在脑后,民族情感跨越了珠江三角洲。 企业责任正以各种形式延伸至火场每个角落。阿里巴巴旗下菜鸟调动最近距离的食物与被褥;高德地图实时更新绕行路线;京东旗下佳宝超市成为首家将物资送达现场的企业,他们的员工连夜将矿泉水、饼干和热食送到灾民手中。 科技之外,传统产业同样全力以赴。安踏集团捐赠总额达3000万港元的现金与防寒装备;361°集团送出1500万港元现金及装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紧急向香港调拨200万元。从防寒衣物到医疗救助,支援的网络越织越密。 香港本地财团的表现同样令人动容。李兆基基金捐款3000万港元;霍英东旗下基金会联合捐赠同等数额;李嘉诚基金会不仅拨款3000万设立紧急援助,更预留5000万用于灾后重建。这些数字背后,是血浓于水的情感纽带。 在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中,企业响应速度折射出全新的公益哲学。刘强东早年立下的规矩在这场灾难中得到回响:全国任何地方发生灾难,京东临近库房管理者无需汇报,即有权捐出库房里灾区所需物资。这种预授权机制,让援助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 从马云到马化腾,从雷军到李嘉诚,中国企业家的集体觉醒正在重塑灾难应对模式。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支票捐赠,而是深入灾区的每个毛细血管,用物流网络、心理辅导、临时住所构筑全方位的支援体系。这种转变,让公益不再是施舍,而是平等的携手同行。 截至11月27日黄昏,大埔火灾已夺去55条生命。宏福苑的7座住宅大楼在烈焰中呻吟,1200名消防员仍在现场与零星火点搏斗。临时庇护中心里,志愿者铺开的床垫组成特殊方阵,上面躺着的是失去家园的市民,身边穿梭的是从未停歇的关爱。 这场灾难照见了商业文明的新维度——当社会有难,企业的响应速度、资源调配能力、技术应用水平,可以成为拯救生命的关键力量。马云和他的同行们证明,中国企业家的肩膀上,扛着的不仅是利润报表,更是沉甸甸的社会担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