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警示!俄乌战场传来血的教训,我们最先进的歼20,绝不能再抱着火箭弹不放了,打了快四年的俄乌战争,把现代空战的残酷真相彻底揭开。俄军那些被吹成“空中王牌”的战机,一架接一架往下掉,不是被防空导弹炸成火球,就是摔在田野里变成一堆废铁。 你知道俄军为啥栽这么大跟头吗?一开始他们的苏34战斗轰炸机,本来载弹多机动性强,是对地打击的主力,可偏偏精确制导武器库存告急,只能用冷战时期的老火箭弹和无导炸弹。为了投弹准头,飞机得压到几十米的低空,正好撞进乌军的密集防空网里。乌军手里的毒刺肩扛导弹,专盯发动机热源,射程够得着;中程的NASAMS系统更狠,能同时盯十几个目标,俄机刚到投弹线就被锁定,想跑都来不及。 后来俄军总算回过神,搞出UMPK滑翔套件改造旧炸弹——给普通炸弹装折叠翅膀和卫星制导模块,射程拉到40-70公里。飞机不用低空冒险,中高空投弹后炸弹自己滑翔过去。这么一改,损失率直接降了,每月只掉一两架。可前期那130多架战机和飞行员的代价,是用命堆出来的教训啊。 这事儿给咱们敲了警钟:歼20是隐身战机,要是还抱着火箭弹低空扔铁疙瘩,那不是浪费隐身优势吗?现代空战早不是拼胆子大的时候,是拼体系协同、精确打击和电子战能力。你想,歼20低空扔火箭弹,隐身性能等于白给,防空雷达一照一个准,后果不堪设想。 我觉得,俄军的教训就是活生生的教材:先进装备得用对地方。火箭弹在低烈度冲突里或许能用,但在高强度防空网面前,就是送人头的工具。咱们得重视精确制导武器储备,加强电子战和数据链建设,让歼20发挥它该有的作用——要么隐身突防用精确导弹敲关键目标,要么和其他战机配合搞体系作战,可不能再走俄军的老路。毕竟,战争里的错误,一次都输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