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德国财长拜尔说了两句狠话,第一句是“我们不要中国垃圾!”第二句是:“德国决不当傻

德国财长拜尔说了两句狠话,第一句是“我们不要中国垃圾!”第二句是:“德国决不当傻子!”前一句是他访问中国前说的,后一句是他访问中国后说的。 拜尔这趟访华,本就带着几分微妙的时间节点。 德国联邦统计局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八个月,中国以1634亿欧元的进出口总额,重新超过美国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这个位置的更替虽然只领先了6亿欧元,却戳中了德国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敏感神经。 要知道,德国经济已经连续两年陷入负增长,2023年GDP下降0.3%,2024年再降0.2%,在欧元区主要经济体里算是少见的疲态。 这样的经济底子,让拜尔的每一句表态都显得格外有分量,也格外矛盾。 很少有人注意到,拜尔在11月13日的欧盟财长会议上曾撂下过另一句狠话:“我们不要中国垃圾”。 那句表态当时没引发太多关注,直到他转身带着金融和商务代表团登上飞往北京的专机,外界才品出其中的复杂味道。 毕竟前八个月近1634亿欧元的贸易额摆在那里,中国市场对德国的意义早已不是“可选项”。 德国批发和外贸协会主席后来的话算是点透了实情,美国7月底开始对大多数欧盟输美商品加征15%关税,直接让德国对美出口前八个月同比下降6.5%,8月单月降幅更是冲到20.1%,创下四年新低。 美国市场靠不住了,中国市场的稳定就成了关键支撑。 拜尔在北京的四天里,态度明显换了一副模样。 双方敲定的27项合作共识里,既有德国金融机构盼着的市场准入便利,也有德国工业界最关心的供应链保障。 懂行的都清楚,德国制造业的命脉之一就是稀土,而他们95%的稀土依赖从中国进口,没有稳定供应,汽车、机械这些优势产业都得卡脖子。 更现实的是,德国汽车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困境里,大众前三季度营业利润暴跌58%,三季度甚至亏了13亿欧元;保时捷更惨,利润从去年同期40亿欧元跌到只剩4000万,整个行业一年就少了5.15万个岗位,占总岗位数的近7%。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市场的销量支撑就成了救命钱,光是大众在中国的销量就占了其全球份额的三分之一,没人真敢把这个市场得罪透。 可专机一离开北京,话风就立刻转向。 “决不当傻子”的表态背后,其实是德国政界的普遍纠结。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的市占率已经爬到15%,而德国本土汽车品牌在华销量却持续下滑,这种竞争压力让不少政客坐不住。 他们不想承认是自己的技术升级慢了,反而琢磨着用“产能过剩”当理由搞贸易限制,既想保住中国市场的利润,又不想让中国企业在高端制造领域真正站起来。 这种心态就像既要伸手要好处,又怕对方比自己强,只能用强硬表态来掩饰底气不足。 拜尔的矛盾,本质上是德国政界和工商界的认知分裂。 工商界看得很明白,德国批发和外贸协会早就说过,“减少依赖性不是退出,是风险管理”。 西门子、博世这些大企业也在用实际行动投票,一边配合政府的“风险管控”说法,一边悄悄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毕竟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带来的高端设备需求,正是德国制造的优势领域。 可政客们更在意的是盟友的态度,跟着美国喊几句“反依赖”的口号,既能显得立场正确,又能给国内选民一个交代,至于实际的经济损失,反而成了次要考虑。 之前放着俄罗斯便宜稳定的天然气不用,非要跟风制裁,转头从美国买高价液化天然气,欧盟未来三年要给美国送7500亿美元能源订单的账还没算完,现在又要在经贸领域走老路。 拜尔访华时明明拿到了稀土供应的明确承诺,转头就跟着美国的调子在台海问题上插一嘴,这种两头讨好的操作,其实暗藏着巨大风险。 中国要是真收紧稀土出口许可,或者重新评估汽车合资项目的合作条件,德国工业界只会比现在更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