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不是阴虚,而是虚阳浮跃.
[自拍R][自拍R]总觉得口干、失眠、上火就是阴虚?尤其现在人总熬夜、吃生冷、压力大,虚阳浮越的情况远比真阴虚常见,但并不是真阴虚就没有!
[斜眼R][斜眼R]先搞清楚:什么是真阴虚?这类人一旦哪天加班到深夜、搬了重物,或者周末猛练两小时瑜伽,当天晚上就会翻来覆去睡不着,嘴里干得像冒火,嘴唇起皮,第二天上厕所还会发现大便干硬。这就是典型的“劳气伤阴”:身体消耗太多,阴液跟不上了,就会出现这些“干、热、燥”的症状。这种情况调理很简单,不用吃复杂的药,炖点银耳百合汤,也可以稍加补气的,都是平和的滋阴补气方法,慢慢就能把阴液补回来。毕竟阴和阳是相辅相成的,阴阳平衡就是方法!
[抓狂R][抓狂R]但重点来了!还有一类人,也会口干、失眠、上火,却有两个“反常识”的症状:一是虽然口干,却不想喝水,只想喝汤或者喝粥又或者喝热水,二是大便不成形,甚至稀溏,排不干净.厉害的还会怕冷下肢发凉,如果你有这两个表现,别再以为是阴虚了,这其实是“上热下寒”,根源就是虚阳浮越!
[暗中观察R][暗中观察R]为什么会这样?简单说就是:你下焦的脾胃太寒、气虚了,就像下面没了“根”,原本该待在下面的阳气,就会往上飘,变成“虚火”。上面的“热”是假的,下面的“寒”才是真的。这种情况如果按阴虚去滋阴,用了太多寒凉的食材或药材,只会让脾胃更寒,虚火更重,越调越糟。
[汗颜R][汗颜R]那虚阳浮越该怎么调?记住两个核心,比吃药还管用:
✅第一,先把下焦脾胃的“温度”补回来。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暖了,阳气才有地方待。平时别吃冰饮、凉菜,早上可以喝碗生姜红枣水(生姜2-3片+红枣3颗,煮10分钟),用艾灸灸一下关元穴(肚脐下3指)、足三里穴(膝盖下3指),每次10分钟,慢慢就能把寒气排出去。
✅第二,滋阴但不“碍胃”。虽然有虚火,但也确实存在阴液不足,所以需要滋阴,但一定要选不滋腻、好消化的食材。煮粥时加一根鲜山药,平时姜搭配黄精(体现阴中求阳)既能滋阴,又能把虚火通过添水的方式包裹起来,这样虚火就不容易浮跃了!
[蹲后续H][蹲后续H]所以真阴虚不是不存在,虚阳浮跃也不是只能引火归元,这都是程度的问题,中医本来就是及其变通的学科,用对方法,才能让阴平阳秘,改善上热下寒!
阅读:21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