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用40万人的伤亡和2000亿美元的债务,为美国拔掉了“俄罗斯”这颗眼中钉。现在仗打完了,美国准备走人了。 俄乌冲突持续至今,乌军伤亡规模经多方统计已达数十万人,其中阵亡、失踪与伤员占比极高,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破碎的家庭与失去的亲人,这是无法磨灭的人道主义创伤。 乌克兰国家银行2025年11月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债务总额达1910亿美元,外债占比74.5%达1422.95亿美元,按实际控制区约2800万人口计算,人均负债6821美元,相当于战前两年的人均收入。 这些债务并非无偿援助,背后捆绑着苛刻条件。美国基金已接管敖德萨最大谷物码头,乌克兰议会还批准了矿产交易协议,让美国获得新矿床开发主导权,国家核心资产正被逐步蚕食。 美国的抽身早已埋下伏笔。2025年11月11日,特朗普正式宣布终止对乌直接资助,转而通过北约有偿供应武器,此前美国对乌直接军事援助实际约665亿美元,并非其宣称的3500亿虚高数字。 这一政策转向并非突然,早在8月特朗普就释放信号,2月美乌领导人会晤因矿产协议谈崩不欢而散,成为美国下定决心“断供”的重要导火索。 受美国政府停摆影响,价值超50亿美元的对乌武器交付已中断,包括“爱国者”防空导弹、精确制导炮弹等关键装备,而乌军每天需7000发炮弹,库存告急风险加剧。 欧洲本想接力援乌,却力不从心。基尔研究所数据显示,2025年10月欧洲对乌军事援助月均水平较上半年下降43%,北约内部在出资、运输上分歧严重,援助落地大打折扣。 尽管欧洲多国在乌布局弹药生产线,但北约秘书长坦言,俄罗斯三个月弹药产量相当于北约全年总和,短期内根本无法填补美国留下的补给缺口。 更残酷的是,乌克兰内阁公布的《战后重建资源补偿法案》显示,若2035年无力偿债,外国债主可获得稀土、天然气田开采权,或港口、电网长达49年的特许经营权。 乌克兰沦为地缘博弈的棋子,用国民鲜血和国家主权换来了短暂的外部支持。当美国完成削弱俄罗斯的目标转身离场,留给乌克兰的只剩满目疮痍与难以挣脱的债务枷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