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马上停止 5 类运动,很可能加速血栓形成!等血管 “堵死” 就迟了 你以为挥汗如

马上停止 5 类运动,很可能加速血栓形成!等血管 “堵死” 就迟了 你以为挥汗如雨就是养生?错!有些运动堪比血管里的 “暗箭”,悄咪咪催生血栓这个 “夺命杀手”。去年江浙一带就有位四十出头的企业家,每天雷打不动跑十公里,某天晨跑时突然栽倒,送医后确诊急性脑梗,血管堵得严严实实,虽捡回性命却落下偏瘫。这可不是个例,全球每年因血栓离世的人数超 1700 万,比癌症死亡人数还多!到底哪些运动藏着 “杀机”?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 先说第一类,剧烈爆发性运动。像百米冲刺、负重深蹲这类猛发力的项目,中医讲 “过刚则折”,现代医学也证实,短时间内血压飙升会撕裂血管内皮,血小板就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扎堆聚集形成血栓。2022 年《循环》杂志研究显示,爆发力运动后 2 小时内,血栓风险会增加 3 倍,尤其是久坐人群突然猛练,简直是给血管 “埋地雷”。 第二类要避开的是长时间单一姿势运动。比如连续骑行几小时、久坐打羽毛球,中医称这种状态为 “气滞血瘀”,气血循环不畅就容易形成瘀堵。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追踪发现,连续运动超过 90 分钟且不及时补水,血液黏稠度会升高 40%,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大幅增加。之前接诊过一位骑行爱好者,跨省骑行后小腿肿胀发黑,检查发现静脉血栓已经形成,再晚一步就可能引发肺栓塞。 第三类是空腹或酒后运动。空腹时身体能量不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酒精更是血管的 “天敌”,会扩张表面血管、收缩深部血管,双重作用下血栓极易形成。去年深圳就有位年轻人酒后夜跑,突然胸痛倒地,最终因肺栓塞抢救无效离世。中医常说 “饮食有节,动之有度”,空腹或酒后运动,无异于 “火上浇油”。 第四类是病后体虚强行运动。大病初愈或感冒发烧时,身体本就处于 “正气亏虚” 状态,此时运动只会耗伤元气,导致气血运行滞涩。美国心脏协会研究表明,感冒期间进行中高强度运动,血栓风险会增加 5 倍。之前遇到过一位肺炎刚好就去爬山的大爷,下山后出现呼吸困难,检查发现肺部血管已有血栓形成,好在救治及时。 第五类是高温环境下的高强度运动。三伏天里顶着烈日暴走、打球,出汗过多会导致血液浓缩,加上高温使血管扩张,血液流速变慢,血栓自然找上门。2023 年夏季,广州某医院就接诊了 12 例因高温运动引发的血栓患者,其中不乏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中医强调 “顺时养生”,高温天更该 “少动多静”,而非硬扛着锻炼。 说了这么多 “雷区”,该怎么科学运动?记住这几点就够了:运动前热身 10 分钟,避免突然发力;单次运动时长控制在 40-60 分钟,每 20 分钟补一次水;选择快走、太极拳等温和项目,每周 3-5 次;身体不适时果断停练,别硬撑。血栓虽凶险,但只要避开误区、科学养生,就能让血管保持通畅。毕竟养生不是 “拼命”,而是细水长流的坚持,别等血管堵死了才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