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朝鲜这步棋终于动起来了    2025 年 10 月 6 日东中国海上空事件,确

朝鲜这步棋终于动起来了    2025 年 10 月 6 日东中国海上空事件,确实是近期东北亚安保领域最扎眼的事儿。   表面看就是两架飞机短暂碰面,里头藏着好几国暗地里的较量,每一个细节都能找到实实在在的依据。   那天上午,日本嘉手纳空军基地的跑道上,加拿大皇家空军的 CP-140 “极光” 巡逻机刚滑出去,机上的动静就不一般 —— 除了执行任务的机组,还特意带上了美国 CBS 的新闻团队。   按加方自己的说法,他们在执行 “霓虹行动”,要追踪涉嫌违反联合国对朝制裁的船只,机组靠着雷达和光学设备很快锁定了目标。   可他们这边刚找到船,中方的空情监测系统早就盯上这架不按常理出牌的军机了。   说起来,“霓虹行动” 也不是第一天搞事。   加拿大从 2019 年就打着监督对朝制裁的旗号,派军舰军机在东亚海域晃悠,嘴上喊着维护制裁完整性,实际手脚越来越不老实,总借着这个由头往中国领空边上凑,搞侦察摸底。   这次这架 CP-140 更过分,直接偏离正常监视航线,一个劲儿往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里头钻。这种擦着红线的挑衅,中方肯定不能当没看见。   空情警报一响,解放军的战机很快就升空了。最先赶过来的是一架苏 - 30MKK 战斗机,保持着安全距离对 CP-140 进行识别查证,这一晃就是 30 分钟。   可加方机组压根不回应中方的无线电喊话,还自顾自往前飞,甚至故意调整姿势想躲开监视。   眼看警告没用,另一架歼 - 16 战斗机马上补了上来,直接从侧方切进 CP-140 的飞行路线,两架飞机最近的时候就剩 60 米,差不多四个机翼的长度,对方驾驶舱里飞行员的动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更值得说道的是,这架歼 - 16 没带副驾驶,就这么单座逼近,本身就透着股强硬劲儿,机腹下还挂着 4 枚实弹 ——2 枚霹雳 - 15 远程空空导弹和 2 枚霹雳 - 10 近距格斗弹。   这两款导弹可不是摆设,霹雳 - 15 光是长度就快 4 米,射程能到 200-250 公里,靠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能在空中多次点火加速,再配上歼 - 16 那探测距离 300 公里以上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老远就能锁定目标;   霹雳 - 10 则能配合头盔瞄准具,就算目标不在正前方也能发射。   这么一远一近的配置,加方军机不管怎么机动,都逃不出中方的掌控。加拿大飞行员后来接受采访时坦言,心里确实捏了把汗,只是嘴上还硬撑着说 “能保证安全”。   事儿一结束,加拿大果然开始炒作。防长比尔・布莱尔公开嚷嚷,说中方行动 “不安全、不专业”,还强调自己符合国际法。   但这话根本站不住脚,中方国防部很快就给了明确说法:加方军机多次侵入中国赤尾屿领空,还抵近华东沿海搞侦察滋扰,中方的拦截完全是按中国法律和国际规则来的,合理合法又专业。   有人可能纳闷,加拿大怎么总盯着这片海域?说到底就是跟着美国当 “跟班”。   从 2019 年到 2023 年,光是公开的 “霓虹行动” 就有几十次,派舰机在东亚海域来回转悠,表面执行联合国决议,实则帮美国夯实亚太军事存在。   今年更过分,除了东海这边的动作,加拿大护卫舰 “魁北克城” 号还跑到南海,跟着美国、菲律宾参加 “波浪 - 2025” 联合演习,说白了就是给地区紧张局势添乱。   朝鲜方面早有表态,说加拿大这是 “甘心当美国的跟屁虫”,根本不是维护和平,分明是在往火上添柴。   再说说加方嘴里的 “符合国际法”,其实就是故意曲解规则。国际法写得明明白白,各国都有领空主权和防空识别区权益,外国军机就算在国际空域飞,也得守沿海国的规矩,不能搞抵近侦察这种挑衅。   加拿大军机从嘉手纳起飞后,一路贴着中国领空边缘飞,还带着媒体搞 “直播式侦察”,这早就超出正常制裁监视的范围,纯粹是制造摩擦。   中方已经留足了面子,要是加方真敢闯领空,按国际法规定,中方有权采取更硬的反制措施,到时候后果只能自己扛。   这事儿能冲上国际头条,本质上暴露了东北亚的深层矛盾。美国拉着盟友搞 “小圈子”,借着各种名义在亚太布兵,而中国肯定要硬气维护主权安全。   加拿大夹在中间凑数,既没足够军事实力支撑远洋行动,又非要跟着美国刷存在感,结果每次挑衅都被中方依法反制,最后只能靠炒作博眼球。   从这次事件也能看出,中方的应对越来越老练:先识别查证,再警告驱离,必要时亮家伙威慑,每一步都踩着规矩来,挑不出错。   可加方的套路从来没变,就是 “挑衅 — 被反制 — 炒作” 的死循环。要是加拿大还看不清形势,继续当美国的 “马前卒” 在东海折腾,只会一次次暴露自己的战略短视,最后肯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毕竟在维护主权这事上,中国军队从来都是说到做到,不会给任何挑衅者留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