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刚过,别人都在晒快递、拆包裹,有人却在为一台11.11元的冰箱较真,不是贪便宜,而是要个说法。

事情要从双十一的秒杀大战说起。那天小米官方旗舰店挂出巨幅海报:原价 1499 元的双门冰箱,整点秒杀只要 11.11 元。这价格比平时便宜近 1500块,不少人提前设好闹钟,盯着屏幕倒计时。张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为了抢单,他特意把家里 WiFi 换成 5G,生怕网络延迟错过机会。
零点一到,他手指飞快点下付款键,“支付成功” 的提示弹出来时,他还跟老婆打趣:“今年双十一最值的一单来了!” 订单页面清清楚楚写着 “等待发货”,甚至有配送员主动打电话说 “明天就能送到,记得留人”。

可谁能想到,第二天等来的不是冰箱,而是小米客服的 “晴天霹雳”。
“亲,实在抱歉,系统配置错了,这单发不了,给您 30 元红包补偿,麻烦取消订单哦。” 客服的消息像机器人复制粘贴的,不管张先生怎么质问 “为啥付款前不说错”“活动规则里没提系统错不发货”,对方翻来覆去就那几句 “库存异常”“没办法哦”。

气不过的张先生找平台投诉,结果更窝火。平台工作人员支支吾吾说:“商家确实可能标错价,我们能罚他,但订单太便宜,人家宁愿挨罚也不发货。”
甚至劝他:“30 块也不少了,别折腾了,维权多费时间啊。” 这话让张先生彻底寒心:“合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他们眼里就是张废纸?”

更讽刺的是,就在张先生维权的同一月,雷军还高调宣布 “豪掷 1 亿港元增持小米股票”,说 “看好公司长期价值”,小米财报也显示 “利润暴涨 80%”。一边在资本市场大秀肌肉,一边对普通消费者抠抠搜搜,网友忍不住吐槽:“这就是小米说的‘用户第一’?怕不是‘股东第一’吧!”
随着事件发酵,越来越多抢到冰箱的消费者站出来 —— 有人建了 200 多人的维权群,有人把社交账号改成 “绝不妥协”,还有老米粉晒出八年购买记录:“以前觉得小米靠谱,现在才知道,所谓‘国货之光’,连基本的诚信都守不住。”

当然,也有少数人替小米辩解:“11.11 元买冰箱,确实低于成本价,商家亏不起也正常。” 可这话刚说出口就被反驳:“没人逼小米搞活动啊!既然敢标这个价,就得认账。之前有电商标错价,人家照样履约发货,还公开道歉说‘错了就担责’,最后口碑反而涨了,小米咋就学不会?”
大家真正愤怒的,从来不是小米犯了错,而是犯错后的傲慢。客服机械回复、官微只发广告、雷军全程隐身,仿佛只要冷处理,消费者就会自动退让。有网友算过一笔账:就算给 200 人发冰箱,成本也就两万多,对年赚百亿的小米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可他们宁愿花心思下架商品、应付投诉,也不愿兑现承诺。

如今,维权群里的消费者还在坚持 —— 有人整理了订单截图、聊天记录,准备走法律途径;有人每天给小米客服发消息,就想等一句 “我们发货”。正如一位网友说的:“不是缺这台冰箱,也不是差 30 块钱,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商家要是连‘说出去的话、标出去的价’都不算数,以后谁还敢在网上购物?”
双十一本是消费者和商家双赢的节日,可小米这波操作,把 “促销” 变成了 “秒骗”。要知道,信任这东西,建立起来难,毁掉却很容易。30 元红包买不来消费者的原谅,冷处理也捂不热寒掉的心。希望小米能早点明白:真正的 “高端化”,不是手机卖多贵、汽车跑多快,而是面对错误时,敢说一句 “对不起,我们错了,现在就发货”。否则,再漂亮的财报,也填不满信誉的窟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