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周总理病逝前向李先念坦露:我对温玉成的事心中一直不安

广洲谈过去 2024-04-24 09:41:49

1975年冬,周总理的病情已经到了非常糟糕的地步,当他看到前来探望他的李先念时,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周总理与李先念握了握手后,示意他坐了下来,随后说起了温玉成的事情,他声音很是虚弱:“对于温玉成的事情,我心中一直很不安.......哎.....也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你替我去找找他.....”

周总理为什么在重病之中,还如此牵挂这个叫温玉成的人?温玉成怎么了?

温玉成因执行命令坚决 深受林彪赏识

温玉成出生于江西兴国,他参加红军那年才15岁,进入革命队伍后,虽然他年龄不大,但在战斗中却表现的相当勇敢,另外,他在执行上级命令时,也从不犹犹豫豫,从不拖拖拉拉,因此逐渐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赏识,19岁的那年,他被提拔为了团政委,长征开始后,他又被升任为师政委。

抗日战争期间,温玉成按照上级指示到抗日军政大学任职,后来党组织又根据工作需要,派他前往新四军先后担任组织科长、旅政委等职。

1945年,各方面都表现出色的温玉成,被华东部队选派到延安参加七大。

七大会议结束后,温玉成正准备返回华东,突然接到党中央让他速率100多名干部,前往东北的命令,就这样,温玉成从陈毅的麾下转到了林彪的麾下,在解放战争时期,温玉成一直都在东北,林彪的指挥下作战。

说实话,林彪在指挥作战方面确实非常值得人钦佩,作为优秀军事指挥员的林彪,也非常喜欢军事才能出众,又能够不折不扣执行命令的下属,而温玉成则正是那种不论谁当他的上司,他都会规规矩矩,毫无怨言的去执行命令。

在战争年代,带兵的人都把保存实力看得很重要,而温玉成却把执行命令看得最重要,只要上级下达命令,他都会毫不犹豫,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坚决去执行,也正因此,林彪对温玉成越来越赏识,越来越信任。

作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战争年代,这种优秀军人必备的高素质,绝对是值得称赞,然而,在我国的那段特殊时期,政治斗争激烈,温玉成所具备的这种优秀军人素质,反而成为了缺陷。

调到北京不久 悲剧命运便降临到温玉成身上

1967年8月,在广州军区担任重要领导人的温玉成也无端受到了冲击。

林彪得知温玉成的境况后,与党中央的其他领导人商议后,做出一个决定,他亲自打电话到广州军区,说温玉成是好同志,随后下令将温玉成从广州调入北京,到总参担任总参谋长。

1968年1月1日,温玉成坐三叉戟从广州来到了首都北京,当时,他的心情是喜忧参半,同时还夹杂着些许不安。

这主要是因为,他自知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到北京大机关担任领导,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另外,再加上当时那变幻莫测的政治形势,谁都不知道自己明天会遭遇什么,后来他又一想,既来之,则安之,顺其自然发展吧,这样一想,他的心情很快平稳了许多,不再像之前那样紧张。

1968年3月中旬,军中发生了一件大事,北京卫戍区的司令员傅崇碧、代总长杨成武、空军政委余立金,三人因某些事情与林彪产生了矛盾,随后遭到诬陷,被撤职查办,这便是人们熟知的“杨余傅事件 ”。

3月24日一大早,温玉成接到通知,让他到毛主席的办公室参加会议。

在会议上,他突然接到一项新的任命,让他兼任北京卫戍区司令的职务,此后,每当中央文革开会时,他也必须到场旁听,而此时的温玉成,根本没有意识到,在不久的将来,他便会重蹈杨、余、傅三人的覆辙,悲剧将在他身上重新上演。

温玉成担任北京卫戍区司令期间,他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好好配合周总理、黄永胜、谢富治,三位领导人做好工作。

说实话,温玉成在打仗方面没的说,但是在政治方面可以说完全是一窍不通,因此,很容易被人利用,后来他遭到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陷害,便是因为这个原因。

有一次,温玉成协助谢富治做工作时,结果工作出现了失误,这让某位别有用心的当红领导人异常恼怒,于是便找到周总理,死磨硬缠要让周总理对温玉成进行严肃处理。

周总理心中知道这件事根本不怨温玉成,但为了顾全大局,他还是劝说温玉成和谢富治,两人一起写份检讨让这件事快点儿过去算了。

向来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温玉成,二话不说,马上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写了一份检讨,然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而谢富治却耍了个心眼,他从温玉成手中拿过那份写好的检讨,说自己签上名字后,直接交了,让温玉成别管。

待人实诚的温玉成也没多想,便把检讨交给了谢富治,谁知谢富治却并没有在检讨人那里签名,而是把自己的名字填在了行文抬头那里。

这样一来,谢富治不但没有了任何责任,反而变身为了审阅检讨的领导,而温玉成则成为了事件的主要责任人......

在后来的日子里,政治争斗越来越激烈,温玉成等于夹在几方势力之间,而且哪一方势力都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哪一方的命令温玉成都必须去执行。

最要命的是,几方势力之间明争暗斗,这方下的命令,那方反对,这让夹缝中的温玉成伤透了脑筋,执行与不执行都要得罪人,温玉成越来越感觉工作没法干了。

1970年6月的一天晚上,温玉成突然得到林彪的召见,当时,温玉成还以为林彪是要让自己,去执行什么任务,可谁知,林彪却告诉他,他已经无法适应北京阶段斗争形势的需要,所以,决定把他调到成都军区任副司令员。

听完林彪的话,温玉成当时就懵圈了,自己什么时候把林彪给得罪了,要把自己从军区正职降为副职?这不明不白的,就被降了职,这算怎么回事啊?温玉成心里很不舒服,但他又不敢直接问林彪,所以只好忍气吞声前往成都军区上任。

更让温玉成不舒服的是,在成都下了飞机,军区的领导人一个也没来迎接他。

温玉成到成都军区上任后,说是军区副司令员,但平时军区的一些重要会议却从未通知他参加过,他完全被边缘化了,此时的温玉成简直郁闷到了极点,然而,这还并未到温玉成最倒霉的时候。

周总理临终念念不忘 失去了自由的温玉成

九一三事件发生后,温玉成在无意中得罪过的一些别有用心的当权者,这下子可算找到整治温玉成的理由了,因为温玉成是林彪的老部下,而且还曾经非常信任他,另外,又是林彪曾亲自下令把他调进北京任职的,因此,温玉成便“顺理成章”的成了林彪的死党。

随后,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整天堵在周总理的办公室,吵闹着,逼着周总理下令处置温玉成。

1971年10月28日,时任成都军区政委的张国华,接到国务院总理办公室的通知,让他将温玉成控制起来,进行隔离审查,就这样,温玉成被撤销了职务,随后便被秘密关押了起来。

对于温玉成的遭遇,周总理一直很内疚,但是在那个特殊年代,面对异常复杂的政治形势,周总理必须先顾全大局,在那些别有用之人的逼迫之下,才无奈的下达了关押温玉成的命令。

后来,周总理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到了1975年冬天的时候,他的病情开始急剧恶化,眼看就要走到生命的终点。

在临病逝之前,他的心中仍然惦记着温玉成的事情。

当李先念来看望他时,他紧紧握着李先念的手,袒露心声,说自己对温玉成的事情一直感到不安,叮嘱李先念一定要去找一找温玉成。

李先念没有辜负周总理的重托,经过一番周折,李先念最终找到了温玉成。

1976年12月,被无端关押了6年的温玉成,终于被释放出狱,并重新成都军区大院居住,随后夫人也被恢复了原职,子女们也被安排了工作或参军入伍。

但对温玉成来讲,最核心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他的组织结论还被搁置着,他无缘无故被从北京发配到成都,并被不明不白的关押了这么多年,这无论如何也应该给他个说法呀。

当时,温玉成也曾多次找过成都军区,也到过北京上访,但由于那时,时局刚刚平稳下来,各方面正在步入正轨的过程中,所以像这些历史问题彻底解决起来,确实没那么容易和速度。

不过,在不久后,因为在“庐山会议上”替彭老总说话,蒙冤入狱的黄克诚大将得以平反,并再度出山,担任了中纪委和军纪委重要领导人。

当他得知温玉成为了组织结论的事情,多次上访却无果后,便主动伸出了援助之手,让温玉成来北京找自己。

1980年,温玉成在夫人宋琬明的陪伴下,来到了北京黄克诚的家。

黄克诚大将听完了温玉成的诉说后,虽然知道像这些历史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很大,但他并未推辞。

最终经过一段时间的奔走疾呼,在黄克诚大将的帮助下,温玉成的问题终于得以解决,并恢复了他大军区的待遇。

结语:

温玉成将军其实是非常值得人佩服的,他在担任北京卫戍区司令期间,面对各方可以通天的势力,肯定也经历了不少诱惑,但他却能坚持住自己的信念,并没有倒向任何一方阵营,染指任何一方的阴谋活动,而林彪也应该是因为温玉成这个老部下太“不识时务”,所以才一怒之下把他降职后,贬到了地方上。

不过回想起来,这也是温玉成不幸中的万幸,正因为他没有参与任何一方的阴谋活动,所以后来,组织上才为他平了反,恢复了职务工作。

温玉成离休后,组织上还为他安排了一处环境优美的独立小楼,让他平静安宁的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1989年,温玉成因病在南京医院不幸离世,享年74岁。

2 阅读:155

广洲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