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基黄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及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尼西亚。其性凉,味甘、微苦,归肝、脾经。中医认为其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消肿散瘀的作用。
认识这种"四棱草"
田基黄在我国南方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田基黄因对肝胆湿热疗效显著而被称为“肝炎草”,是夏季应对湿热体质的常用草药。识别它有3个关键特征:
1.茎干:呈独特的四棱柱形,摸上去有明显棱角
2.叶片:对生的小卵形叶,对着阳光能看到密布的透明腺点
3.花朵:5瓣黄色小花(直径约6mm),像迷你版向日葵

花叶
【炮制方法】夏、秋季开花时采收全株,拣除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二、 田基黄的功效及药理作用(一)主要功效
利湿退黄:田基黄是治疗黄疸的要药,尤其适用于湿热郁结引起的肝胆湿热、目黄、尿黄、身黄等症。
清热解毒:用于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等热毒病症,可内服也可捣烂外敷。
活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具有散瘀止痛之效。
(二)现代药理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田基黄具有抑菌,保肝,抑制肿瘤作用,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作用:
保肝利胆:含槲皮苷(降低转氨酶效果显著),促进胆汁分泌,减轻肝脏炎症,保护肝细胞(《中华本草》)。
抗菌抗炎:抗菌成分sarothralen A、B、香豆素类(抑制COX-2炎症因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能减轻炎症反应。
抗病毒:提取物对肝炎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
调节免疫:含黄酮、鞣质等,增效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辅助改善体质。
心脏作用:对蟾蜍心脏呈低浓度兴奋后抑制、高浓度致纤维性颤动的效应
三、临床配方参考(一)清热退黄方
配方:田基黄 + 茵陈 + 栀子
作用:茵陈清热利湿,栀子凉血解毒,合用加强退黄效果,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二)解毒消肿方
配方:田基黄 + 金银花 + 野菊花 作用:三药合用清热解毒力强,可用于皮肤疮疡、痤疮、湿疹等热毒皮肤病。
(三)肝胆调理方
配方:田基黄 + 柴胡 + 白芍 作用: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柔肝养血,合用调理肝胆湿热、胁肋胀痛。
四、注意事项孕妇慎用(含少量促子宫收缩成分)
常规用量15-30g/日,连续服用不宜超2周
与西药抗生素联用需间隔2小时
(小贴士:在广东民间,常将新鲜田基黄与瘦肉炖汤,既防暑又护肝)
作者/编排: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 主任药师 傅永锦